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弟子规》(三)

(2013-08-25 10:12:22)
标签:

读书

读《弟子规》(三)

    总叙原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从注解释义这方面来理解“弟子规”这三个字,我们可以很清楚地明了,“弟子”所指的就是学生,也就是父母的子弟;再广泛来讲,弟子可以说是每一个人。为什么? 我们说“活到老,学到老”,人,可以说一辈子都在学习;既然都在学习,理所当然就是学生。无论老少,大家都应该来学学,搞明白什么叫《弟子规》。“规”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懂的道理,做人应遵循的规范。我们从这三个字,就可以了解这一本书的用意在哪里。就是教我们如何做好一个善良的人,做好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好一个有礼貌的人。

    为什么叫总叙?一本书,它的开头总是会有提要,提要就是总纲领。看到总纲领,我们就能清楚地知道,它的内容所讲解的是什么。所以,“总叙”就是勾勒出《弟子规》这一本书最主要的纲领有哪几项。

    《弟子规》这一本书,可以说完全融入了儒家经典的精华。从“学而篇”里头所摘录的一章叫“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从这一章所摘录出来,也就是儒家教导所有学生、弟子,应该要如何尽到一个人的本分。后头展开来看,完完全全都是教我们如何落实。我们明白《弟子规》的纲领之后,也要深入它的义理所在,只有完全明了它的内容义理所在,我们才能依照去落实。

    弟子规,圣人训。

    前面提到《弟子规》就是从《论语·学而》所摘录出来的,完完全全都是儒家的经典重要所在。这里讲的“圣人训”,狭义地来理解,可以说就是孔老夫子;广义来讲,我们都晓得凡是古圣先贤、列祖列宗,只要他们有好的典范,他们有立教于后世的,值得我们后人学习的,我们都可以称为训诲、训勉。所以我们从这一点来理解,它是有范围的,所指的圣人是指至圣先师孔老夫子,孔夫子教我们应该如何从家庭、从自身做起。

    首孝弟,次谨信。

    首先,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明了要从“孝弟”着手。我们都晓得,我们的身体是来自父母,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我们既然已经深深地明白,我们是从父母那里所来,我们就应该要知恩感恩。能知恩感恩,这个孝心才会生得起来。

    我们看看这个“孝”字。孝,从它的造字由来,是一个“老”字,再一个儿子的“子”,也就是指儿子背负父母,背负年纪大的父母。它告诉我们一个意义,就是代代相传。我们要代代相传,我们就要效法父母,我们就要照顾父母,我们就要孝顺父母。能孝顺父母,我们才能禀承父母的志节、父母的志向。父母对我们的期望,我们也应该好好去落实,这样才能代代相传。而不是我们现今人所感慨的是一代不如一代。如果一代不如一代就不叫代代相传,就一代比一代差了。我们能代代相传,是表示我们能接受父母的教诲,我们能承传父母所留给我们的一些德教,我们再传下去。

    “弟”的意思,应该读成“悌”,在古字它是相通的。我们看到一个“心”,再一个弟弟的“弟”,就晓得,做哥哥的他心里有弟弟的存在。什么意思? 就是做哥哥的他知道去照顾他的弟弟,做弟弟的也要友爱他的哥哥,也要尊敬他的哥哥。所以悌的意思就是友爱。

    “友”,古人的造字就是两只手叠在一起。我们都晓得,兄弟姊妹都是从父母而出。在父母,视所有的兄弟姊妹,都是同气所生,就好像一棵树木一样,同气连枝。子女就像枝干一样,父母就像树,树本身的树干一样。所以为人子女的,不但要孝顺自己的父母长辈,而且在兄弟姊妹当中,还要彼此友爱,相互照顾。我们想一想谁跟我们最亲? 在家庭里头,父母之外,就是兄弟姊妹。兄弟姊妹不亲,又亲谁?

    所以圣人告诉我们,人最基本的就是要先懂得要孝;要行孝,要行悌。这两样你都完全明白,你能做到了,就要懂得如何修身养性。修身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所谓“修身”,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修正自己不对的种种言行举止。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态度、我们的行为、我们的言语,一切都要谨慎。简单地讲就是要有礼节,要知道制止自己不对的行为,要了解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合乎礼。什么叫合乎礼? 就是你内心当中,要存有恭敬之心。

    我们想到现在的人谁都不服谁,谁都高喊自由的社会。人正是因为有这样错误的观念,认为自由就是为所欲为,所以社会才会这么纷乱,家庭才会不和。家里的成员才几个人,往往没有办法和睦共处,所以家庭不幸福,社会怎么会安定? 人与人相处怎么会没有纷争? 所以懂得约束自己,懂得礼貌,懂得一切都有恭敬心,我们在立身处世方面,就可以得到和谐。人人皆如此,社会安定,民众安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