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2011年第15期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母亲的放弃》,全篇文章不到1200字,我却是一字一句地读了好几遍。故事的大致经过是:一个湖南偏僻贫穷的小山村里,一位母亲从儿子四岁起就守寡,一直到儿子七年前考上了大连的一所大学。在儿子大二那年,儿子不幸遭车祸而亡。在处理儿子的后事过程中,这位母亲始终表现得平静、沉稳,到最后也没有要肇事司机和单位的一分钱,只将儿子的骨灰背回了家乡。乡亲们都说城里人太精,而她太傻。但不久,肇事单位却买了整整两卡车的米、面、油,跋涉数千公里送到了孩子们连火腿肠都没见过的小山村。返回时,一行15人只留下返程的路费,如今五年多过去了,每年都有大连不同阶层的人给这个小山村投资、修路、建新校舍……
从这位母亲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母性,她可能连一天学都没上过,五十多岁了才为处理儿子的后事走出大山,但是她那博大的心胸却像大山中的清泉,是那样清澈透明,沁人心扉,纯净得令人心颤。她当初的放弃是那样朴实无华,无求回报,但换来的却是无穷的人间真情,换来了小山村的巨变,换来了人与人之间情的升华。精神上的震撼大大超越了物质享受和环境改变,给人带来无尽的快乐。她的放弃是给自己,也给他人开辟了一条宽阔的大道。
天地悠悠,无私母爱,真情无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