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得莱根则百事可为——读《菜根谭》(46)
一百三十六、清浊并包 善恶兼容
【原文】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与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恶贤愚要包容得。
【译文】立身处世不可自命清高,对于一切羞辱、脏污要适应并能容忍妒忌;与人相处不可善恶分得过清,不管是好人、坏人都要习惯以至包容。
【评语】人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必然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必然不能事事按自己的意愿来办事,这就必须学会适应社会和人生。李斯曾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这是一种王者气象。其实生活中也需要这样,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何况每个人有优点也有缺点,每个人看问题都有片面性,有的东西以为是对的,却偏偏是错;有的事以为别人错了,实际上因为自己认识上的不足而是自己错,孔子对此的态度是明确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即就是错的、污的、恶的,能容纳的本身便是把它作为向上向善的借鉴。

一百三十七、疾病易医 魔障难除
【原文】纵欲之病可医,而势理之病难医;事物之障可除,而义理之障难除。
【译文】放纵情欲的毛病还有医治矫正的可能,自以为是固执己见的毛病却很难医治;做事遇到的障碍还可以克服,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习惯障碍却难排除。
【评语】王阳明有句名言:“去山中贼易,去心中贼难”。一个人如果自以为是,以为自己一贯正确,就不会承认自己有错,不承认自己有错当然不会有所意识地改正自己的错误,这种人必然永远错下去也不知悔改,所以俗语才说“知过能改,善莫大焉”,而孔子更劝世人“过则勿惮改”。人没有不犯错误的,
做人关键是敢于认错,善于吸取教训才会不断进步。人不会事事成功,只有善于总结经验的人才可能反败为胜,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人不能把认识水平固定于一时一地,办事既不能只凭经验,也不可照搬教条,在自己心理上形成一种障碍。由做事之理可以对照修身之道,敢于认错改过,善于博取容纳,同样是个人道德品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百三十八、行戒高绝
性忌偏急
【原文】山之高峻处无木,而溪谷回环则草木丛生;水之湍急处无鱼,而渊潭停蓄则于鳖聚集。此高绝之行,褊急之衷,君子重有戒焉。
【译文】
高耸云霄的山峰地带不长树木,只有溪谷环绕的地方才有各种花草树木的生长;水流特别湍急的地方无鱼虾栖息,只有水深而且宁静的湖泊鱼鳖才能大量繁殖。这是地势过于高绝水流太过湍急的缘故;这都不是容纳万物生命的地方,君子处人待世必须戒除这种心理。
【评语】伟大寓于平凡,在平凡中见伟大的人才是真伟人。才德之人见于细人,从点滴做起,只有这样在大是大非面前才会显出品德的高尚。自命清高孤芳自赏标奇立异的人,属于“高绝之行,褊急之衷”之辈,是君子所不足取的。虽然有德之人、建功立业的伟人是不怕孤独的,因为真理往往在少数人的手里,像污泥中的莲花格外醒目,耐得寂寞。但这不是说人要把自己放到空中楼阁之中,让思绪永远停留在理想世界,因为人不可能离开现实世界生活下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