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得莱根则百事可为——读《菜根谭》(33)
九十七、勿羡贵显 勿虑饥饿
【原文】人知名位为乐,不知无名无位之乐为最真;人知饥寒为虑,不知不饥不寒之虑为更甚。
【译文】人们都知道求得名誉和官职是人生一大乐事,却不知道没有名声没有官职的人生乐趣是最实在的;人们只知道饥饿寒冷是最痛苦是值得忧虑的事,却不知道在更不愁衣食后,由于种种欲望,由于患得患失的精神折磨才更加痛苦。
【评语】按现代心理学的说法,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当生活温饱解决之后,在精神上就产生了不同的层次需求。安贫乐道,消极等待是不对的,因为人们追求财富显贵而使生活过得更好些是很现实的,但并不能因此而忘却自身的修养。何况人们在没有达到一定需求层次的想象中的美好往往占满脑海,就像古时的农人只知皇帝生活好,但好到什么程度就没法想像了,更不知道每个层次都有不同的烦恼。例如曹雪芹的《红楼梦》中写了一首“好了歌”说明了世俗心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挂冠而归田园,因为他讨厌官场倾轧、权势的人,成为千古美谈。从这种寻求内心平衡和道德完善的角度来讲,生活清贫而不受精神之苦,行为相对自由洒脱而不受倾轧逢迎之累是可羡慕的,安贫乐道未尝不好。

九十八、正气路广 欲情道狭
【原文】天理路上甚宽,稍游心胸中便觉广大宏朗;人欲路上甚窄,才寄迹眼前俱是荆棘泥土。
【译文】天道就像一条宽敞的大路,只要人们稍一用心探讨,心灵深处就会觉得豁然开朗;人世间欲望就好像一条狭窄的小径,刚一把脚踏上就觉得眼前全是一片荆棘泥泞,稍不小心就会陷进泥淖寸步难行。
【评语】人生在世最及时行乐还是追求理性,存在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凡是能合乎天理的大道,随时随地都摆在人们的面前供人行走,这条路不能满足人的种种世俗的欲望,而且走起来枯燥寂寞,假如世人能顺着这条坦途前进,会越走越见光明,胸襟自然恢宏开朗,会觉前途远大。反之世人的内心总充满欲望,而欲望的道路却是非常狭隘的,虽然可以满足一时的虚荣、杂念,可走到这条路上理智就遭受蒙蔽,于是一切言行都受物欲的驱使,前途事业根本不必多谈,就连四周环境也布满了荆棘,久而久之自然会使人坠入痛苦深渊。追求物质需求和情感要求是必要的、合理的,但如果因此而沉溺就不是明智之举;从长远看,人生应该有高层次的追求才对。

九十九、病未足羞 无病吾忧
【原文】泛驾之马可就驰驱,跃冶之金终归型范;只一优游不振,便终身无个进步。白沙云:“为人多病未足羞,一生无病是吾忧。”真确论也。
【译文】一匹性情凶悍的马,只要训练有素驾驭得法,仍然可以骑上它飞奔疾驰;在溶化时爆出溶炉以为可以铸成名剑的金属,最终还是被人注入模型变成利器。一个人如果只贪图吃喝玩乐而游手好闲,就会使精神陷于萎靡不振的状态,如此就一辈子也没有什么出息。所以白沙先生说:“做人有过失并没什么可耻的,只有一生一点错都没有才最值得忧心。”这真是至理名言。
【评语】一个有大志、有追求的人不要怕艰苦的磨炼。孟子说“忧劳足以兴国,逸豫足以亡身。”“天将降大任于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就说明一个人要想创立大事业,必须先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磨练心性,然后才经得起巨浪的冲击,担当起“挽狂澜于既倒”的重任。那些精神不振、贪图安逸,如八旗子弟无所事事的人,一生没什么波澜,终将被社会厌弃,被历史遗忘。一个追求者的一生可能要走弯路,有过失,但只要认识正确,不停脚步,终将会有所成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