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得莱根则百事可为——读《菜根谭》(7)
十九、立身要高 处世须让
【原文】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尘里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达?处世不退一步处,如飞蛾投烛,羝羊触藩,如何安乐?
【译文】立身处世假如不能站得高看得远一些,就好像在飞尘里打扫衣服,在泥水里洗濯双脚,又如何能超凡绝俗出人头地呢?处理事物假如不做留一些余地的打算,就好比飞蛾扑火,公羊去顶撞篱笆被卡住角,哪里能够使自己的身心摆脱困境而感到愉快呢?
【评语】谦让品德的建立不是以无原则容忍退让为前提的,而是以立大志,高起点处世为前提的。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本身立志要高,心地要宽,不可有一般无知无识之辈的俗见,也就是要认识真理,修真养性,否则就如同凡夫俗子一般,终身在尘埃泥淖中打滚,难以超凡绝俗,有所成就。尤其待人接物应以谦让为高,退一步,等于进两步。因此我们为达成目的,绝不可以盲目努力,一定要听其自然,谦虚谨慎。做事要看清客观环境,一味鲁莽;不知变化,不看全局,必然遭受他人的排斥而归于失败。

二十、方圆处世 宽严待人
【原文】处洁世宜方,处乱世宜圆,处叔季之世当方圆并用;待善人宜宽,待恶人宜严,待庸众之人当宽严互存。
【译文】生活在政治清明天下太平时,待人接物应严正刚直爱憎分明;处在政治黑暗天下纷争的乱世,待人接物应圆滑老练随机应变;当国家行将衰亡的末世,待人接物就要刚直与圆滑并用。对待善良的君子要宽厚,对待邪恶的小人要严厉,对待一般平民大众要宽严互用。
【评语】这是古代知识分子待人处世的一种典型方式,这和他们的从政观有关。太平盛世有明君贤相为政,能采纳善言表彰善行,所实行的是大公无私的善政,所以一个人的言行即使刚直严正,也不会受到任何政治迫害。反之,假如是处于昏君奸臣当政的乱世,言行就必须尽量圆害,否则就有招致杀身之祸的危险。从政如此,待人同样。这种待人处世的方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一个人不能抱着满腔热情,怀着赤子之心却不顾实际环境,不看周围大众的水平而自顾自地施展抱负,在待人处事的方式上一成不变,如果这样的结果将非撞一鼻子灰而于事无补。

二十一、忘怨忘过 念功念恩
【原文】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
【译文】自己帮助或救助过别人的恩惠,不要常常挂在嘴上或记在心头,但是对不起别人的地方却不可不经常反省;别人曾经对我有过恩惠不可以轻易忘怀,别人做了对不起我的地方不可不忘掉。
【评语】一个有修养的人不同于一般人的地方,首先在于待人的恩怨观是以恕人克己为前提的。一般人总是容易记仇而不善于怀恩,因此有“忘恩负义”、“恩将仇报”、“过河拆桥”等等说法,古之君子却有“以德报怨”、“涌泉相报”、“一饭之恩终身不忘”的传统。为人不可斤斤计较,少想别人的不足、别人待我的不是;别人于我有恩有劳应记取于心,人人都这样想,人际就和谐了,世界就太平了。用现在的话讲,多看别人的长处,多记别人的好处,矛盾就化解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