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得莱根则百事可为——读《菜根谭》(2)
四、和气致祥 喜神多瑞
【原文】疾风怒雨,禽鸟戚戚;霁日光风,草木壮欣欣。可见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
【译文】在狂风暴雨中,飞禽会感到哀伤忧虑惶惶不安;晴空万里的日子,草木茂盛欣欣向荣。由此可见,天地之间不可以一天没有祥和之气,而人间不可以一天没有欢欣之气。
【评语】社甫诗中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体验。世间的万事万物常随我们的心理变化而转移。当我们怒气冲天时,看一切事物都觉得可恨可憎;当我们悲伤感叹时,看一切事物都觉得可悲可泣:当我们喜笑颜开时,看万事万物都觉得可喜可乐。假如一个人终日愁眉苦脸,跟周围环境中的人怒目相向,这种生活又有什么乐趣可言?用现在的说法这叫“移情”,即把自己的主观情感移之于周围的人和事。所以一个人经常保持开朗的心情,乐观的态度,豁达的心胸是事业成功,人生幸福的基础。悲观促使人丧失心志,暴戾容易招来意外之祸,时时怨天忧人会变得孤独。只有肯乐观奋斗的人才能享受幸福的人生。心胸坦荡,做事必然光明磊落;乐观开朗,做事必然条理分明;而思想偏激,做事必然不合义理,悲观失意,做事必然横逆曲折。可见世事的通与不通有时完全存于一念之间,立身首先要在涵养上多下功夫。人们喜欢风和日丽的春景。同样,人们也喜欢平和快乐的人生。一个人保持一种健康、豁达、安然的心态,那么他周围的世界就是一个欢快美丽的世界。

五、闲时吃紧 忙里悠闲
【原文】天地寂然不动,而气机无息稍停;日月尽夜奔驰,而贞明万古不易。帮君子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处要有悠闲的趣味。
【译文】我们每天看到天地好像无声无息不动,其实大自然的活动时刻未停。早晨旭日东升,夜晚明月西沉,日月昼夜旋转,而日月的光明却永恒不变。所以君子应效法大自然的变化,闲暇时要有紧迫感作一番打算,忙碌时要做到忙里偷闲,享受一点生活中悠闲的乐趣。
【评语】宇宙间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相间,运动不停,如此才能完成宇宙的旋转,这是宇宙变幻无穷的根本法则。作者通过辩证地看待宇宙的变化规律来认识人生的处事法则。即一个人要在闲暇无事时存有应变之心,忙碌紧张中要忙里偷闲多争取日常生活中的雅趣。闲时吃紧,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做事要有长远考虑,欲速则不达;人应珍惜自己的生命,不浪费自己的时间,自己的人生之路靠自己去不停息地奋斗。故这里的闲是相对的,不表明自己为理想而拚搏的思想停下来。而遇到事情头绪多,不应当盲人摸象一样分不清层次,不考虑效果,要在忙中静下来深思自己的路子对不对;学会调理自己的情绪不致于盲目,通过生活的乐趣来平衡自己的身心,总而言之,要保持“吃紧时忙里偷闲,悠闲时居安思危”的境界,并使其成为处理事物的一个基本方式。

六、快意回首 拂心莫停
【原文】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首;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
【译文】身处顺境被主人恩宠,往往会招来祸患,所以一个人志得意满时应该见好就收,尽早觉悟;遭受挫败后有时反而会使一个人走向成功之路,因此不如意时,千万不可就此罢休,放弃追求。
【评语】得意时早回头,失败时别灰心,这是人们根据长期生活积累而得到的经验之谈。尤其是第一句话,其政治含义很深。在封建社会,有“功成身退”
的说法,因为“功高震主者身危,名满天下者不赏”,“弓满则折,月满则缺”,“凡名利之地退一步便安稳,只管向前便危险。”都说明了“知足常乐,终生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张良、范蠡等人功成身退,急流勇退,常让后人感叹称赏。而李斯为秦国建大功却身亡,发出“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出”的哀鸣,正说明俗语说:“爬得越高,摔得越重”的道理,因为权力最能腐化人心,而人们由于贪恋名利,往往会招致身败名裂的悲剧下场,西汉的吴王刘濞等所发动的“七国之乱”,就是由于妄贪更大的权位和名利,才使七国之王个个惨遭灭门之祸。而从做人角度看,得意时更要谨慎,不骄不躁。至于后一句话其生活意义更明显,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一个人不受挫折是不可能的,关键是受了挫折不会气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