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一项以全国12.6万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约20.23%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某大学学工部两次对入学新生进行全面的心理测查,结果表明,25%的学生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因各种心理疾病而休、退学的大学生人数已占总休、退学人数的50%左右。南京各高校心理协会对在校生心理状况的调查显示1/3以上的大学生心理问题大多集中在焦虑、恐惧、孤立、抑郁、敌对、人际交往障碍等方面,这些常被误解为思想品德有问题;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是造成他们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大学生如何面对心理问题。
首先,不能随便压抑自己的情绪,一定要给自己的坏情绪找到正当的合适释放的渠道。这其中比较恰当的有:找父母倾诉,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等等。其实很多严重的心理问题的产生就是由于一些大学生不愿意将心中的苦闷发泄出来所导致的,当苦闷遇到孤僻的时候,也就是严重心理问题滋生的时候。
其次,活得有自我,有信心,不随便胡乱比较。这是保持一种健康心态的生活方式。只有相信自己,才能笑对人生。许多同学其实就是在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强迫自己去向一个不可能的高度看齐,向某一个偶像看齐。同时在这种异化的找寻中迷失了真正的自我。这是不可取的。
第三,拒绝孤僻。友谊永远是生活中不能缺少的阳光。和朋友们分享自己的快乐,分担自己的痛苦,这样才会真正体会到生活的滋味。很多人不愿意甚至害怕与人交往,这是一定要改正的缺点。我们生活在一个人与人之间互相联系的世界,如果强行将自己缚在一个茧子内,那一定会滋生许多阴霾的。要相信,沐浴在生活温暖阳光下的人们才是不会抛弃生活的。
把握好你的心理“压力阀”
如果你在抱怨现代生活的压力太大,你快被“逼疯”了,请你立刻停止这样的想法,因为你的心理
“压力阀”就操在你手上,而不是别人在控制给你“加压”还是“减压”。在同样的负担下,谁的心理和身体更健康,取决于谁更善于控制这些“压力阀”。你会发现,能保持健康是一种才能,也是一种美德。
情绪管理:对情绪的处理有三种方式:压抑、放任和恰当地表达。当两种是“加压”的方式。“减压”的方式就是恰当地表达情绪。
对问题的态度:遇到问题你是绕开走、拖拉、依赖他人、犹豫不决还是勇敢面对、立即行动?前面的选择在短时间内可以减轻你的压力感,后面的选择是长远的减压方法。
对自我的态度:你可以选择自信、自尊或自卑的态度。自信的态度是“我能行”,它让你很少担忧、怀疑、犹豫不决,让你更可能成功;自尊的态度是“我知道自己的价值”,它让你不必担心别人对你的看法,不必为别人的批评感到愤怒或惶恐不安;自卑的态度是“我无能为力”、“我是受害者”、“我比不上别人”、“我毫无价值”,它让你面对问题时回避和担忧、压抑自己的情绪、抱怨和牢骚、自我孤立、内疚……显然,自卑的态度会给你“加压”。
对他人的态度:合作、分享、互爱、互相尊重的态度可以让你获得他人的赞许,关心、支持、帮助和爱。
目标和时间管理:认清自己的目标和掌握时间管理的方法,能够产生满足感、控制感,减少心理冲突,减少压力。
成就动机:成就动机过高,使你想“我必须成功”,“我必须出名”。这些想法就是给自己“加压”。“减压”的想法:“我尽力而为”,“我乐在追求的过程中”。
生活方式:休息、饮食、娱乐、运动都是有利于心理健康的方式。
学会情感释放
近年来,在发达国家,“心理学治疗法”在临床上广泛运用,并取得良好效果,成为继外科手术和发现抗生素之后的又一次医学革命。
“心理学治疗法”的核心内容是提倡不积累“感情势能”,即心理上受到的外界刺激,一定要与承受力保持平稳。因为感情的激升或失落,会使人处于失调状态,造成“感情势能”,其潜在的“能量”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造成生理代谢紊乱,免疫功能降低,势必引发或加重某些疾病的病情。
现代医学心理学研究证实,现代人的感情释放受到心理因素、社会环境、人际关系、情感交流与物质条件等多方面的辐射影响,一旦失落感位居上风,则削弱人的生理机能,致使各种致病因子肆虐,有损人的身体健康。
许多中外医学家和心理学家都一致认为,胃病及十二指肠溃疡、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某些精神病和癌症主要是由精神因素所诱发或导致恶化,即“感情损伤”起了重要的作用。
不良情绪于身心健康极为有害,我国中医学认为,怒伤心,气伤肺,忧伤肝;这与民谚:“愁一愁,白了头”,都是同一个道理。
医学家与心理学家们一直在告诫人们,必须重视心理卫生,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乐观处世,平衡心态,在气闷难受、心灵创伤太大时,不妨哭笑一番,将“势能”释放出来,求得精神上的解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