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德全 寿自延

(2011-03-02 09:58:38)
标签:

杂谈

    恐怕没有人不愿意自己健康长寿的,特别是进入老年之后,怎样才能“养生延年”?唐代著名医药家孙思邈提出:“德行不充,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道德日全……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他要求养生者应当从各方面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这是很有道理的。如果一个人道德很差,整天疑神疑鬼,动不动怒气冲天,吵架骂人等,这恐怕就很难做到健康长寿了。

    美国著名心血管专家威廉斯博士对225名医科大学的学生进行跟踪观察,经过25年后,发现其中敌视情绪强或较强的人,死亡率高达14%,而性格随和的人死亡率仅为2.5%。更有趣的是,在这批人的心脏病患者中,恶人数竟是善人数的5倍。另据报道,美国科研人员对2700多人进行为期14年的调查发现,人际关系处理得好,随时为他人做点好事的人有益于延年益寿,而孤独寂寞的人死亡率比前者高出2.5倍。那么,缺乏道德修养的人为什么损害自身健康呢?

    缺乏道德修养的人,特别是被名利枷锁束住的人,遇事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既要算计别人,又要时时防备别人对自己的暗算和报复,于是终日陷入紧张、愤怒和沮丧的情绪状态之中,大脑没个安宁。在这种不良情绪下,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的功能活动失调,分解代谢大于合成代谢,免疫功能下降,出现身体消瘦,并容易患各种疾病。缺乏道德修养的人,易于周围的人发生矛盾,甚至可因一些小事而使矛盾激化。因而他们遭受负性生活事件打击的机会比一般人多得多。当他们处于心理困扰状态时,却又得不到旁人的疏导和帮助,难以摆脱心理上的困境以致有损于身心健康。

    有一个资料统计,有人针对我国首次评选出的286名80岁以上的健康老人的保健经验进行了分析,发现他们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乐于奉献、情绪乐观、永思进取。其实,我国古代早就提出了“道德全,寿自延”的养生之道。儒家始祖孔子在《中庸》中说:养生必先养德,大德必得大寿,并指出,“仁者寿”。“仁”从字的结构上看即为二人,其含意是说人与人之间要相亲相爱,要乐于助人,搞好人际关系。孟子也曾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重视道德修养,乐于助人的人得到美好的回报,能永远保持最佳精神状态。这种温暖的感觉可能来自内啡呔——脑部的天然镇静剂,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从而有益于健康长寿。

    世界卫生组织已给健康下了一个新定义:除了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上,还要加上道德健康,只有这四个方面都健全才算完全的健康。可见,道德修养已被纳入健康的重要标志。因此,为了维护身心健康,必须注意道德修养,否则,多行不义必然伤身损寿。当然,进一步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确非易事一桩。但只要有心修养,持之以恒,终会受益非浅。

    在《臞仙话人心》一书中,有一则治疗百病的处方,它“专治医所不疗一切之疾”,方中所闻30味“药”均属道德范畴,如:思无邪、行好事、莫欺心、行方便、守本份、莫嫉妒、除狡诈、务诚实、顺天道、短命限、清心、寡欲、忍耐、柔顺、谦和、知足、谦虚、存仁、节俭、处中、戒杀、戒怒、戒暴、戒贪、慎独、知机保爱、恬退、宁静等。在云南昆明华亭寺内,也有一张唐代天际大师开的专治心病的处方,内有10味“药”:好肝肠一根,慈悲心一片,温柔半两,道德三分,言行要紧,中直一块,孝顺十分,老实一个,阴阳全用,方便不拘多少。用“药”方法是:宽心锅内炒,不要焦、不要躁、去火埋三分。用“药”之忌:言清心浊,利己损人,暗箭中伤,肠中毒,笑里刀,两头蛇,平地起风波。这二方中的药,都指良好的道德因素,虽然药店中买不到,但却是人人都可得到的,只要正确“服用”,必然终身受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经典人生箴言
后一篇:读  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