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六大门派,惊艳世界(下)

标签:
中国古建六大门派惊艳世界文化 |
分类: 转载 |

有一种尊贵,只有中国人才懂,
那就是中国古建筑。
千百年来,由于不同地区
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
中华大地上留下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建筑。
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六大派别:
皖派、闽派、京派、
苏派、晋派、川派。
不同流派的建筑
以其独有的历史与文化积淀
书写着各自的故事。
它们或精致,或恬静,或威严,
是如今的建筑永远无法超越的。
让我们一起走进它们,
去倾听古老文化的声音,
感受大国历史的厚重。
晋派建筑:
建筑关键词:窑洞、晋商文化
晋派建筑的尊贵,
在于它气势恢宏的乔家大院,
斗拱飞檐,彩饰金装,
砖瓦磨合,城楼细做,
六个大院三百多间房屋错落有致,
展现出晋商的稳重大气,严谨深沉,
晋派只是一个泛称,不仅指山西一带,还包括陕西、甘肃、宁夏及青海部分地区。在这些地区中以山西的建筑风格最为成熟,故统称为晋派建筑。

晋派建筑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山西的城市建筑,这是狭义上的晋派建筑;



山西历史上有晋商闻名天下,勤劳的世代晋商在积累无数财富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风格。





晋派建筑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晋商的品格,稳重,大气,严谨,深沉;斗拱飞檐,彩饰金装,砖瓦磨合,精工细做。它所蕴含的文化与精神是一笔无与伦比的财富。


另一类是陕北及周边地区的窑洞建筑,这也是西北地区分布最广的一种建筑风格 。



黄土高原的祖先们就是在窑洞中生存、繁衍和壮大起来的。千百年来,无论社会怎么变革,都未能撼动窑洞在陕北的主导地位。

窑洞选择了黄土高原,黄土高原选择了人,人也选择了窑洞,这种“天人合一”的自然辩证法则,隐藏着不可言破的玄机。





川派建筑
建筑关键词:民族特色

川派建筑的尊贵,
在于它融合多民族智慧的吊脚楼,
作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
依山靠河就势而建,
丝檐走栏自成一派,
看似随意却十分考究,
成为千年民族文化的传承。
川派建筑,即流行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的一种建筑风格,为当地少数民族特有的建筑风格。在川派建筑中以傣族竹楼、侗族鼓楼、川西吊脚楼,最具鲜明特色。

傣族竹楼是傣族人民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傣族人住竹楼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竹楼是一种干栏式建筑,主要用竹子建造,下层高约七八尺,四无遮栏,牛马拴束于柱上。上层近梯处有一露台,用竹篱隔出主人卧室并兼重要钱物存储处;其余为一大敞间。楼中央是一个火塘,日夜燃烧不熄。






侗族鼓楼是侗乡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物,座座鼓楼高耸于侗寨之中,巍然挺立,气概雄伟。飞阁垂檐层层而上呈宝塔形,瓦檐上彩绘或雕塑着山水、花卉、龙凤、飞鸟和古装人物,云腾雾绕,五彩缤纷,侗寨风光可谓十足。






川西吊脚楼,也叫“吊楼”,多依山靠河就势而建,呈虎坐形。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干栏应该全部都悬空的,所以称吊脚楼为半干栏式建筑。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吊脚楼还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被称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



编后语
不论是何种建筑派别,都离不开匠人们历时数年的精心雕琢,一砖一瓦之时,一榫一卯之间,一转一折之际,都凝结着匠人文化的精粹。不仅集中国古韵之大美,更以原汁原味的中式建筑特色, 凸显着属于中国独一无二的繁华盛景,这,何尝不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骄傲!
来源:全球顶尖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