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之美 安静从容

标签:
徽派古建徽州之美古朴自然文化 |
分类: 转载 |
有一种美叫徽州。它的美是一种总是让我莫名感动的美。总有这样一些小小的村落让人动心,几十年如一日的安静从容,仿佛从存在的那天就是这个模样,很多年以后依然会是这个模样。安徽有很多保存完好的古村落,虽不似江南古镇般柔情似水,却自有它的迷人之处。依山傍水,规模宏大的古建群,炊烟渺渺,村落里嬉戏的孩童,这里有着勃勃生机的世外桃源。
南屏,一个千年古村,保存着多幢明清古建筑,在长轴线上依序排列8幢古祠堂更是规模宏大。
古村沿着72条巷弄分布排列,组成了一个如迷宫似的飘荡,不要说古祠堂、古民居,单就这些层层叠叠、回还往复的巷弄,就要迷倒无数游人。
春天桃花与油菜花盛开,给这古村添了绚烂的色彩。
宏村的美,是凝重的,也是诗意的。粉墙黛瓦的古楼,小桥人家倒映在湖上,水边泼墨的深宅大院,走在青石板路上,像一张张古画。
玉带一般的护城河水碧绿清透,环绕着整个村庄。引来许多人驻足写生,给古村落平添一道风景线。
月沼呈半月型,水波不惊,水面如镜。四周的古徽民居映在水中,斑驳乏灰的粉壁,高高的马头墙,在月沼里微微荡漾,叫人思绪幽幽。
春天正是油菜花的季节,金黄的油菜花与粉墙黛瓦的古村不输婺源,还独有一番滋味。
塔川。宏村去往黄山风景区的路上,在众多美丽富绕的自然村落里隐藏着一个独具魅力的山间村落。
清晨薄雾笼罩,农家小屋若隐若现,飞檐翘角,粉墙黛瓦在金黄叶子的掩映下,就如中国山水画般诗情画意。
秋天这里的红叶群是最令人神往及最能“谋杀”摄影者胶卷的地方,任意选取一个角度,都是一幅绝美的风景画。
卢村。这里游客虽没有宏村多,却有徽州最好的古雕楼与独特的宁静,整栋楼的门窗、檐梁柱、栏杆、栏板全都雕满了花鸟鱼虫,风雨典故。
每当晴朗的天气,空气中点点尘屑逆着金色的光线,在暗色的木雕背景中轻舞飘落,构成绝妙的瞬间。
西递。古朴宁静的街巷,傍水而建的古民居,错落有致的古村落群,琳琅满目的牌匾楹联,风格独特的私家园林和伫立村口的石牌楼,组成了西递韵味独特的乡村风貌。
这里四面环山,两条溪流在村南汇聚。富丽的宅院,精巧的花园,精湛的雕刻技术,暖春金黄的油菜花,都在向你诉说何为桃花源。
潜口。潜口是明代民居的缩影,也是诗人陶渊明隐居之地。
一座座明清时期的徽派建筑,仿佛是巧夺天工的绝笔。一湾溪水,穿过紫霞山麓,流过古塔隐隐,曲曲折折,清澈的水流声,散发着岁月的古香味道,让人看到自己的影子,仿佛那是天使最美丽的吟唱。
唐模。刚走进唐模古村,你会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里模拟杭州西湖的景致,亭台楼阁水榭拱桥,远眺山色空蒙,近赏美不胜收,实属唐朝的模范。这里虽没有西递、宏村的精致,可这极具古典风韵的园林却处处诗意盎然。
呈坎。来徽州不得不来呈坎这个风水宝地,因为游呈坎一生无坎,还被朱熹誉为“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
整个村落按《易经》的八卦理论布局,溪水绕村而过,形成了类似阴阳鱼的图形,阳为“呈”,阴为“坎”。
街巷曲曲弯弯,分不清东西南北,如同迷宫一般。吸引许多喜欢人文古风的来客,乐此不疲的走进它的深宅老巷中。
棠樾。棠樾村的牌坊群是歙县最有名气的景区之一,它是一个徽商家族在400多年时间里竖起的家族丰碑,七座牌坊按照“忠孝节义结孝忠”排列。
每一座牌坊都有一个情感交织的动人故事,蔚为壮观,它的独特结构和石雕的精巧也值得我们细细观赏。
渔梁。说到渔梁,大家想到的肯定是“江南都江堰”渔梁坝,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古代拦河坝。
渔梁村沿街是典型的徽派建筑,走在街上可以看到纯粹的民风习俗。
蜿蜒的青石街巷、孤寂的粉墙黛瓦,两边鳞次栉比的老宅,都印证着这座水运商埠昔日之繁华。
阳产。土楼群是阳产村最大的特色,密密麻麻,一幢接一幢,都是以青石砌磅为地基。
无论是每一座单体土楼,还是整个村落的土楼群,它都有一种乡土的美感。
每当秋天来临,村里三百多栋土楼的院子都争奇斗艳式的晒秋,玉米、辣椒、柿子、黄豆……
这里的秋味是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散发着中国古老传统的秋的味道。
昌溪。这是徽州区桃花树生长最密集的地方之一, 每年的3月是这里最美的季节,桃花和油菜花相映开放,马头墙在粉色的桃花和金色的油菜花映照下显示着徽派建筑的特有的风格。
走过窄窄的木桥,登上山俯瞰整个村子,风景绝美。
石潭。石潭村在地图上很难找到,但秀美的风光使它成为黄山市“百佳摄影点”的第一位,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这里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风景,淡雅明快的建筑色调,亦有静谧幽深的街巷,诗情画意的村边水口景观。
春日,油菜花漫山遍野,夏雨云雾升腾,秋菊盛开,冬雪装点粉墙黛瓦,一年四季都美不胜收。
查济。查济是黄山脚下最后的古村,同样是小桥流水人家,江南的那些则已被众多的客人蹂躏踩踏,查济仍然如村姑处子,少为人知。
这里人家三三两两散落在各处,没有宏村建筑群那种密集和局促,反倒尽显从容。
这里经过历史沉淀的徽派建筑都呈现出一种宁静淡泊的田园境界,平和而散淡,带有文人散漫的心态。
到过这个地方才知道了,为什么艺术家都往这里赶了,有的艺术家干脆长居在这里,相信这些艺术家们在这里寻找着这份旧式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