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窗,藏着诗和远方

标签:
仿古门窗传统工艺中国园林古建文化 |
分类: 杂件 |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如果说中国古窗,
是古建筑上的一双眼睛,
那么,窗格,
则格出了古人生活的浪漫。

中国的古代工匠,
运用最简单的线条和几何图形,
将一扇简单呆板的窗户,
变得充满了流动的气息。

《道德经》中曾记载:“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自古以来,一扇窗凝聚了多少古人的智慧与心血
有寄托了多少闺中少女的点点情丝

西落的残阳,脉脉的斜晖,
归飞的宿鸟,摇曳的竹影,
远逝的残月,阑珊的灯火,

窗格记载了四季的轮回,
演绎了生命的悲喜离合。

默默走到窗下,驻足欣赏
那一幢幢保存完好的绣花楼
绣楼上几扇落地窗,轻盈通透,秀外慧中

透过唯美隽秀的古窗格,
目之所及,皆是一种美。

方方小小的窗格,
久远地萦绕在古人的心中。

正值正午时分,阳光刚好
透过秀美的窗,照在墙上的壁画上
一缕缕光线为屋内带来的光影虚实
有一种身处梦境之感

在不同角度的光线照射下,
窗户上本身的花纹图案,
产生的富有变化的光影,
成为房间里最美的留痕。

一种若隐若现的美丽,
一种时光走过的纹路,
一种刻在窗户的祝福。

壁画线条娟秀流畅,婉约唯美
屋内青致淡雅,花香阵阵
可以想像,绣楼上的这位小姐
定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子
在窗格的光影下,
不仅有冬梅夏荷,花鸟鱼虫,
更蕴藏了窗里人的绵绵思绪。

古诗里的窗格,别有韵味,
穿越千年而来,情深意切。

寂寞无聊的岁月
多年的孤独煎熬
这期间,她只有通过狭小的窗
才能看见外面的一抹阳光,放飞少女的梦

纵使生死阔别十年,梦里的她,
依旧是当年窗前梳妆打扮的美丽模样。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花园内,高墙上石质的雕花窗户
透过窗,看尽花落花开,四季变换,云卷云舒
花开时,微香扑面;花落时,倚窗感伤......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如今随着老人们的去世和住户的搬出
老宅已孤零零地守候着岁月的沧桑
更为可惜的
是那些精美的雕花窗棂也早已杳无踪影
只留下空空的遗憾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个人守着一扇窗,简静深沉,
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

窗是画,更是诗,也是文人骚客的一场梦
更是一场风花雪月的人生......

秉烛长谈的那夜,窗牖剪烛的深情,
是雨夜中独自一人的无尽思念。

不写高楼玉宇,只道窗前风景,
唐诗宋词缓缓地从窗格里流过,
千百年来,美丽着诗人的灵魂。

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枚的“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刘方平的“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佳文美句,脍炙人口,流传千古......

思念,慵懒,惆怅,悠闲,
每一种心情都是一种永恒的梦境。

所有的世间美景,
出现在中国的古窗之外,
所有的诗情画意,
流淌在窗格的镂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