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斗拱结构与木构建筑造型

标签:
古建斗拱古建筑灵魂古建彩画文化 |
分类: 转载 |
我们现在虽然已经看不到早期的建筑,但是早期的器物上却有斗拱这一造型语言的运用。这一时代斗拱的造型语言垮领域的使用,可以说斗拱这一结构造型语言在当时的时代已经运用精炼,能够跨越内容和形式去进行创造和创新,给当时和后世带来美的享受。
《四龙四凤青铜桌案》就是典型一例,一起来欣赏一下。

接下来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斗拱”这一中国传统古建筑最常用的造型结构语言。
在认识它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世界上现存的斗拱建筑,先对历代斗拱建筑的造型先有个基本了解。
主要就是殿堂建筑和楼阁建筑,也主要分布在我国,日本以及东南半岛。



这是对文中提到的木构建筑立面图按照时代和体量,进行一个直观的比对。

梁思成先生对历代古建筑造型所绘制的一个发展流程图

《营造法式》第三章第三十卷里明确注明了“栌斗”“华拱”“下昂”“合角下昂”“衬枋头”“耍头”等重要零部件的基本做法。(ps:对名词生涩可以看下文的详细名称部件的注解图去了解)


《营造法式》第三章第三十卷着重说明,介绍各类斗拱的基本做法。
在看实例之前,先对斗拱的基本构造有个简单的了解。为了更加直观,笔者亲自动手制作了三套比较有代表性的斗拱来便于大家学习。其一就是唐式的,隋唐南北朝时期斗拱的做法非常复杂,用料粗狂,极具时代性;宋代颁布了《营造法式》对其制作有了规范和约束,于是又出现了一种形式;随后的一千年里,随着结构不断退化,到了清代,统治者又颁布了《工部工程做法则例》于是又有了清代的制作规则。所以我分别制作了唐代的柱头斗拱,宋代的补间斗拱和清代的补间斗拱和大家一块来熟悉拆解各部件的结构构成。



有了这个结构的知识后,我们就可以如数家珍的去了解历代的斗拱和建筑的结构变化了
ps红颜色的笔记标注的式历代的变化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