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平凡的一天

标签:
第一书记精准扶贫精准扶持五个一批情感 |
分类: 随笔 |

今天我随第一书记李志军下村。李书记是县政协办公室科员,去年7月份下派到非常偏远的山村——砖庙村任第一书记。眼前的这条路是今年刚打上的。李书记介绍,去年刚上任,离村子有4.5公里山路没通,村民出行极不方便。他和村委领导跑资金,组织村民,去年完成1.7公里,今年完成2.8公里,终于结束了砖庙村千百年来不通车的历史。

刚进村口,一位老人高兴地迎了上来。李书记和老人亲切交谈。李书记问老人身体健康状况,现在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忙解决。

接着李志军书记进了一家农户,看到院子里的水龙头,他拧开检查自来水出水情况。之前砖庙村人畜吃水问题一直没得到解决。李志军书记上任后,向水利部门争取资金六万元,组织群众建造了一个蓄水池,自来水安装到每家每户,解决了砖庙村人畜的吃水问题。

李志军书记每到一户,都要问候村民,了解村民的生活情况,讲解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新农合医疗保险。这是砖庙村干沟自然组的关双元家。

村民们认真听李志军书记传达国家精准扶贫的“五个一批”精神。五个一批就是:移民搬迁一批,生态补偿一批,教育扶持一批,产业帮扶一批,政策兜底一批。

李志军书记询问老太太身体状况,有无慢性疾病,经济有什么困难,他都可以帮忙解决。老太太感激,拿出蒸好的山梨请李书记品尝。

由于山村离县城太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李志军书记告诉村民多收看电视,了解外面世界,同时让村民安装手机信号放大器,方便与外界的沟通。这是李志军书记在农户检查电视收看情况和手机信号情况。


干沟村巷道以前破烂不堪,就是小平车也很难推动行走。今年,李志军书记带领村民硬是把四百多米长的巷道打上了水泥路,解决了村民上地走路运送农作物的困难。

这是干沟组的张小官家。村民张小官对药材感兴趣,喜欢挖药。图中晾晒的是中药天麻。李志军书记鼓励他,如果有种植药材意向,可以联系农科部门提供一定的资金扶持。在这里山上有许多天然药材,比如:五味子,连翘,天麻等。

好客的村民们看到李志军书记到来,热情邀请他们到家里坐坐,哪怕喝杯茶也行。李志军书记边走边告诉村民,参加低保和五保,国家会提供帮助,绝不会让任何一家挣扎在贫困边缘。

这是村民臧灶灶的家。臧灶灶和妻子都有病,他的妻子还一坚持做农活。李志军书记讲了党的精准扶贫政策,鼓励他养好身体后要为了脱贫积极主动谋发展。

李志军书记来到村民崔双屯家,了解他家的各项经济收入,比如:玉米、小麦,山果,药材和出去打零工挣钱情况。特别是了解到崔双屯的儿子二十多岁了,没事做。李书记当即询问他想做什么工作或者想学什么技能,他都愿意提供帮助,并且做了详细记录。

这是村民赵青屯家。赵青屯夫妇热情地拿出当地最好吃的野果“八月炸”和野毛栗款待李志军书记。李书记一边询问家里情况一边作记录。赵青屯有两个孩子,一个在西安上学(学习技能),一个在北京上大学。由于家里种庄稼、卖药材、打零工等收入供不起孩子上大学,李书记决定帮助他找一份临时工,增加家庭收入。

李志军书记来到砖庙村的臧廷俊家。臧廷俊今年六十多了,他的母亲八十多岁,都参加了养老保险,他本人也享受低保,他的孩子在外打工。由于他的母亲年事已高,身边必须时刻有个人照应,所以他就不能出门挣钱。这也是造成贫困的一个主要原因。

这是砖庙村民藏学俊家。我们在来的路上遇到他开小三轮车下山,基本了解一些情况。目前藏学俊养着几头牛。李书记征询藏学俊是否有扩大养殖规模,如果有意向资金困难,他可以帮忙多方筹措。

已经傍晚时分,李志军书记来到砖庙村的移民区——泗交镇窑头。他先来到村民吴俊保家。吴俊保出外打工,他的妻子接待了我们。李书记耐心地宣传党的政策,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他会一一登记,争取早日解决。吴俊保是西安人,到这里是倒插门女婿,还带来了父亲,但吴俊保的妻子毫无怨言,视若亲人。在这一带传为佳话。

这是干沟组村民张建林的移民新村家里。张建林的妻子去世,又有三个孩子,一直无法出门挣钱,只能做点庄稼照看孩子。目前享受低保政策。李书记建议他的大孩子在城里学门技能,将来打工也方便些。

夜深了,工作还没做完,李志军书记来到最后一家——砖庙村牛发亮的移民区家里。牛发亮出外打工。李书记耐心地给牛发亮妻子讲了一些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征询需要哪些帮助,并且一边问一边做了记录,答复会马上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