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拯救你,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脊梁

标签:
承载古典文化传统文化砖雕石雕木雕文化 |
分类: 转载 |
诗意中国的失落
因为作为诗意中国最重要的载体-古代建筑正在受到人为和时间的摧残。而建筑他们的匠人,也开始成为没落的人群。匠人,曾经作为中国文化的脊梁的群体,正在消失。这篇文章,就是希望让更多的人能关心和尊重他们,让匠人重新成为中国文化的脊梁,让诗意中国重新绽放。
在当代中国,曾经辉煌的古建正在慢慢失落,曾经的璀璨,正在被人為和岁月所摧残。散落阡陌山野的古代建筑,昔日白墙黛瓦,一片欢声语,今日残垣断壁,无处话凄凉。
垂花落、牛腿碎、月梁断、青瓦散、金柱折、雀替残。随之消失的还有:风土、人情、故事、回忆、歷史、文化、手艺、家园。以及中国的美,民族的魂。
守(手)艺人—中国文化的脊梁
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古建迫切需要得到拯救,重获新生。但它们永远离不开一群这样的人--他们,用世世代代耳口相传的古老技艺,“手”护着中国人的家园和归宿,他们有匠心,有匠道,有匠仁。
“手艺人都是极普通的人,他们大多数没有很高的学歷,只是完成最基本的义务教育,然后為生存就立即去拜师学艺⋯⋯手艺人的工作其实就是他们的人生本身,那里边有许多自古以来的智慧和功夫,甚至还包含了这个文化的歷史”——日本 盐野米松
拿什麼拯救你—诗意中国
绘图
程世忠(绘图师):“古建筑修復有几个特点:一、费脑,在没有测绘图纸的情况下,要把整栋建筑装进脑子裡,然后原样装起来;二、危险,修復和重建都不能依靠机械帮忙,需要木工亲自爬上爬下,完全手工调试;叁、钱少,这个工作要求慢工出细活,所以工期慢、效率低是正常的,收入也因此大打折扣。”
雕花
厉阳君(雕花师):“古建筑修復最忌快,因為雕花时需要边雕边琢磨的,有时候我们会雕一刀,就会坐下来到旁边喝喝茶想一想,人放空心放空手放空。我一直想找到这样一个地方,可以慢慢做自己喜欢的事,没人催没人逼,工作节奏和自然时令合拍,不紧不慢地做出自己满意的东西⋯⋯。”
传统建筑的绽放
感谢所有来自民间的匠人们
焕发传统文化的当代生命力
请更多关注手艺人,尊重手工匠人
尊重他们朴实的人生智慧
尊重他们的稚拙艺术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