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徽州三雕

(2016-08-23 13:04:28)
标签:

传统文化

砖雕

木雕

石雕

园林古建艺术

分类: 转载

      徽州三雕是一种汉族传统雕刻艺术,是指在古徽州一府六县(今安徽省的黟县、歙县、祁门、休宁、太平、绩溪和江西省的婺源县)的区域内,具有徽派风格的木雕、石雕、砖雕三种汉族传统雕刻工艺。三雕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世代相传,有完整的工艺流程,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

2006年,徽州三雕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概述

       徽州三雕,即砖雕、木雕、石雕,是徽州古代建筑长期使用的一种装饰手法,主要分布在徽州旧辖之歙、休、黟、绩、祁、婺6县,由明而清直至民国,持续六、七百年。无宅不雕花,徽州城乡凡有建筑处,都可看到匠师的三雕艺术。徽派三雕以歙县、黟县、婺源县最为典型,保存也相对较好。主要用于民居、祠堂、庙宇、园林等建筑的装饰,以及古式家具、屏联、笔筒、果盘等工艺雕刻。

溯源发展

据史记记载,古徽州历史悠久,从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古徽州建郡之始迄今近两千年。它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黄山脚下,山水秀丽,人杰地灵。历以商贾众多、文风兴盛而蜚声海内外,徽商的发展繁荣了文化教育事业,造就了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州篆刻、徽派建筑、徽雕等徽州文化,成为中国三大学派之一,徽州"三雕"就是在这样发达的徽文化大背景下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产物。

“三雕的历史源于宋朝,至明清而达极盛。明代初年,徽派木雕已初具规模,雕风拙朴粗扩,以平面淡浮雕手法为主,一般只有平雕和浅浮雕,借助于线条造型,而缺乏透视变化,但强调对称,富于装饰趣味。明中叶以后,随着徽商财力的增强,炫耀乡里的意识日益浓厚,木雕艺术也逐流向精雕细刻过渡,多层透雕取代平面浅雕成为主流。

清代雕刻细腻繁复,构图、布局吸收了新安画派的表现手法,讲究艺术美,多用深浮雕和圆雕,提倡镂空效果,有的镂空层次多达十余层,亭台楼榭,树本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虫鱼集于同一画面,层次分明,栩栩如生。

到了明清年间,三雕艺术发展最为鼎盛,尤其是其刀功、技艺已到了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的艺术意境,吸引了很多中外游客和考古者。

工艺特点

折叠砖雕

       砖雕由明代徽州窑匠鲍四首创。砖雕有平雕、浮雕、立体雕刻,题材包括翎毛花卉、龙虎狮象、林园山水、戏剧人物等彩。明代砖雕的风格粗扩、推拙而朴素。明末清初,由于富商们对豪华生活的追求,因此清代砖雕的风格渐趋细腻繁复,注重情节和构图,透雕层次加深,最多约有9个层面。

徽州砖雕一般采用经特殊技艺烧制、掷地有声、色泽纯清的青砖为材料,先细磨成坯,在上面勾勒出画面的部位,凿出物象的深浅,确定画面的远近层次,然后再根据各个部位的轮廓进行精心刻划,局部出细,使事先设计好的图案一凸现出来。砖雕在歙县、黟县、婺源、休宁、屯溪诸地随处可见。歙县博物馆藏有一块灶神庙砖雕,见方仅尺的砖面上,雕刻着头戴金盔,身披甲胄、手握钢锏的圆雕菩萨,据考证这砖雕花费了1200个匠工,堪称徽州砖雕艺术的经典作品。20世纪80年代,随着徽州古建材料公司的成立,砖雕作为一种实用装饰艺术重新恢复了生机。

折叠石雕

     石雕在徽州城乡分布很广,类别亦多,主要用于寺宅的廊柱、门墙、牌坊、墓葬等处的装饰,属浮雕与圆雕艺术,享誉甚高。徽州石雕题材受雕刻材料本身限制,不及木雕与砖雕复杂,主要是动植物形象、博古纹样和书法,至于人物故事与山水则较为少见。在雕刻风格上,浮雕以浅层透雕与平面雕为主,圆雕整合趋势明显,刀法融精致于古朴大方,没有清代木雕与砖雕那样细腻繁琐。

折叠木雕

徽州山区盛产木材,建筑物绝大多数都是砖木石结构,尤以使用木料特多,成了木雕艺人发挥聪明才智的用武之地、徽州木雕用于旧时建筑物和家庭用具上的装饰,遍及城乡,其分布之广在全国屈指可数。宅院内的屏风、窗楹、栏柱,日常使用的床、桌、椅、案和文房用具上均可一睹木雕的风采,几乎是无村不有。徽州木雕的题材广泛,有人物、山水、花卉、禽兽、虫鱼、云头、回纹、八宝博古、文字锡联,以及各种吉祥图案等。徽州木雕是根据建筑物体的部件需要与可能,采用圆雕、浮雕、透雕等表现手法。

“徽州三雕与建筑整体配合得极为严密稳妥,其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内涵之深,令人叹为观止。无论是木雕、砖雕还是石雕,都将浮雕、透雕、圆雕、线刻等多种技法并用,从中可看出汉唐以来我国建筑装饰雕刻艺术的传承脉络,同时也反映出徽州文化中其他艺术门类如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州砚雕、墨模雕刻等艺术样式对徽州建筑装饰雕刻风格的影响。

题材内容

徽州三雕的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戏文故事、花鸟瑞兽、龙狮马鹿、名胜风光、民情风俗、渔樵耕读、明暗八仙和博古吉图等。其雕刻技法,一般多为浮雕,杂有透雕、圆雕、线雕与多种技法的并用。

徽州三雕题材受儒文化的影响殊深,多为情节化的人物、故事,如神话典故、戏曲故事、民间传说、生活习俗等。动物图案多翻腾、舞跃姿态,如狮子、麒麟、马、鹿等。花鸟图案、品类繁多,多以独枝花卉、缠枝花叶等形式展开。博古图也是常用图案;而北京砖雕题材以自然花草为主,或组合吉祥图案,间或有些博古,但人物故事图案十分稀少。河州砖雕受伊斯兰教教规制约,一律为植物及几何纹,不用动物、人物纹饰。

代表作品

       徽州三雕的代表作,木雕为黟县的承志堂和木雕楼,尤其是承志堂里的雕梁木雕百子闹元宵;石雕为歙县的棠樾牌坊群和黟县西递的松石竹梅姐妹石雕漏窗,尤其是姐妹石雕漏窗,左右各一,成成对,更达到了"无字诗、画意对"的艺术佳境;砖雕则为屯溪滨江长廊里的五百里黄山图大型砖雕。

 

“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徽州三雕

“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徽州三雕

“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徽州三雕

“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徽州三雕

“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徽州三雕

“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徽州三雕

“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徽州三雕

“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徽州三雕

“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徽州三雕

“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徽州三雕
黟县的承志堂
“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徽州三雕
黟县的承志堂雕梁木雕
“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徽州三雕
黟县西递的“松石”
“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徽州三雕
竹梅”姐妹石雕漏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