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

标签:
风雨创业路智慧人生贾发学王长远 |
分类: 评论 |
智慧人生
——《风雨创业路》书评
“1951年咱用磨杆别住车轱辘从‘鼻疙瘩’岭上赶车下来,摸了一次阎王鼻子;1955年在运城气象站立14米高的气象杆,咱4个人用绞磨把那1吨多重的高杆立了起来;1958年夏季碾麦场与年轻人打赌,咱钻进扇车,上边坐一小孩,牙一咬扛起在场院转了三圈……村里人称咱是‘十二能’、‘十三能’,到后来石磨发明成功,全公社人都称咱是‘十六能’,咱要对得起这个光荣称号……”
这是山西省贾发学和王长远两位老作家合著的《风雨创业路》里的一段话。拿到这本书,我不经意地翻看到这段,晋南地方特色的朴实语言,赞美一个勤劳智慧的农民,被全公社人称之为“十六能”。这马上吸引住我,使我静下心来从头仔细看起。
这是一部长篇纪实文学作品。主人公卫生福是山西省闻喜县卫家堡的一位农民,出生于多灾多难的民国时期。解放后,国泰民安,卫生福敢于吃苦,勤于思考,虽然挫折不断,但在他的人生道路上无处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1949年,不到14岁的卫生福看瓜地,为了防贼偷,防狐、狼等祸害,防野兽伤害自己。受黄瓜楼的鸟搭的窝启发,他把家里木脚车上用来装麦用的车肘拿来,用四根粗绳高高吊在槐树上像黄瓜楼的鸟巢一样缀在半空,这样睡上去高枕无忧。接着自己琢磨补缸,做烟囱,被赞为小能人。
1951年,卫家堡村后有一个“鼻疙瘩”岭的地方弯急路陡,人称赶车路过此地是摸阎王鼻子。卫生福凭着巧劲硬是赶车下来,被村里人“十二能”。后来收购棉籽、芝麻和弹棉花,被人欺骗。得到教训,使得以后再收购时顺利。在收购棉籽时,兼着弹棉花,使得生意更加忙碌。
1955年,在运城气象站立气象杆。气象杆14米高,1吨多重。当时没有起重设备,只有四个人。卫生福虽没学过物理,但他实践多。经过摸索,他利用杠杆原理,终于把气象杆立了起来。接着卫生福意识到没有知识人就不能进步,于是参加村里的扫盲班,刻苦学习,终于成为村里的记工员,统计员,保管员,三年没有出现一丝差错。1959年升为大队副主任。
1960年,创办铁业社,发明新型“石磨”。卫生福跑垣曲,到济源,引进人才,引进技术。在闭塞僵化的计划经济时代,卫生福具有超前的意识,终使事情办成。接着,卫生福发明了一种简捷的“石磨”,比传统石磨效率提高了十几倍,被人们称为“十六能”。
1961年,闻喜县北干渠上马。卫生福带队施工,发明了“坝上机”,闻名全县。因此被聘担任公社粉坊经理,“倒洪吸”工程管后勤,返村担任大队长,大抓生产兴水利,活跃文化盖舞台,建好学校抓生产,筹建公社拖拉机站,开回崭新链轨车。
1970年,卫生福白之冤,身陷囹圄三年。云散日出之后,被公社邀请瞒妻上班,克服困难办井队,千幸万苦办磷肥厂,白手起家兴建电器厂,历尽艰幸办坩埚厂,……办一个成功一个,办一个辉煌一个,纵有九九八十一难,卫生福过了一个又一个坎,“十六能”、“创业龙”的绰号越叫越响。
1978年改革开放,卫生福抢抓机遇,回村创办倒顺开关厂、兴建油毡厂,去兰州接手油漆厂,回家办油漆厂,和太原军分区合办油漆厂,并且随着社会发展。更新设备,扩大规模,研制耐高温漆,发明双枪喷漆法。又是历尽千难万苦,但凭着超前的思维,跨过一道又一道困难障碍。
在发展事业的同时,不忘尽孝,照护患病在床的母亲,看到母亲卧床翻身的不易,想到天下像母亲这样的老人一旦生病,躺卧在床,翻身多么艰难,于是经过长达十多年的研制,近300次的修改,“自动翻身床”终于研制成功。
看到卫生福这一生经历坎坎坷坷,凭着智慧不断创造奇迹,实现一个农民巨大的人生价值。作为农民的我,为他骄傲。其实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正是像卫生福这样勤劳智慧的农民在创造历史,推动历史的进步吗?
注:贾发学和王长远是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两位老作家合著这本书《风雨创业路》。有朋友请我为这本书写个书评。本人才疏学浅,写此书评,让朋友见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