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台

标签:
白水台景区殷祖古建公司白水莲峰寺 |
分类: 散文 |
白水台是我家乡一处美丽清静的小景区。她坐落于凉亭(地名)西柳家村后燕儿山腹部,面积八百六十余亩,森林覆盖率百分之八十六。这里高山耸峙气势磅礴,层峦叠嶂松林竹海;这里百年铁杉有黄山之秀,千年古道有华山之险;这里更有流经千年而不竭,银光闪烁如白练的清泉;这里还有香火袅绕、金碧辉煌的千年古刹白水莲峰寺。站在凉亭街远远望去,白水莲峰寺如同一颗金光灿灿的宝珠镶嵌在一片巨大温润的碧玉之中。
白水台后有一小洞,深不到两米,洞口宽八九十公分,高一米五左右。洞里有很大一股清泉从石缝里汩汩而出,据说已有一千余年了。沧海桑田,岁月更替,泉水依旧,日积月累,在洞口形成一座很大的吸水石平台。古时候,每当艳阳高照,泉水从平台上漫延开来,飘飘洒洒,银光闪烁。远望白水台,恰似一朵盛开的莲花,故又称白水莲台。后来,宋代道月禅师在此建造白水莲峰寺,相传菩萨有求必应,非常灵验,又叫白水灵台。
白水莲峰寺,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且由抗金英雄岳飞之友余道锐始创。据史料记载:道月禅师,俗名余道锐,原是岳飞同窗好友,因看不惯南宋朝廷腐败,皈依佛门,任浙江杭州灵隐寺住持。一日,道月禅师闻奸相秦桧用十二道金牌假传圣旨,企图召回岳飞,猜测秦桧会加害之。如果岳飞回到临安(今杭州)朝廷,一定会经过镇江。于是,道月禅师提前离开临安,来到镇江金山寺等候。禅师指点岳飞,此次回到朝廷,凶多吉少,不如遁入空门。岳飞执意尽忠,婉拒谢别。不久传来岳飞被害于风波亭的消息,道月禅师担心自己将来会受到牵连,故外出云游避险。一日,他路过燕儿山下,抬头仰望,青山翠竹之中,白水台如一朵圣洁的莲花,周围水雾袅绕,如梦似幻,
源公祖师佛理造诣深厚,深得信徒的崇拜,闻名于方圆百里,这样白水台就成了一方佛门圣地。后来僧众增多,难以容下,源公祖师就翻过燕儿山一直往西,来到天台山又开山建寺。
有道是:白水台有千人之水却无千人之地,天台山有千人之地却无千人之水。两地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源公祖师经常往来于白水台和天台山之间,奔波劳累,建造寺庙,弘扬佛法,感动了天神。天神下凡,路过笔架山坳,遇见源公祖师,跪下便拜。于是,就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燕儿山后笔架山坳
记得中学时代,老师组织春游,去过白水台。从小我知道这里的师父都是尼姑。师父们每天除了早晚诵经外,还要种菜、种庄稼。据说白水台经过历代兵变,屡毁屡建,所以当时寺庙仅存一个小殿,两间偏房,都很破旧。那时上燕儿山,翻笔架山去砍柴。挑柴返回的时候,路过白水台,都会停下来歇一歇。此时一般有点饿,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于是走向白水莲峰寺,碰碰运气。这时师父们一般会给一碗粥或者两个红薯充饥。再喝一口甘冽的泉水,浑身充满了力量,接下来挑起柴担感觉轻松多了。尽管这一幕过去了近三十年,但师父们的仁慈善良至今仍然留在心中,没有忘记。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白水台的吸水石被柳家村一个叫柳靠天的村民挖出运到县城去卖。开始是一小车一小车地运出,卖给人家做盆景。生意越做越大,发展到给人家单位做更大的盆景——假山。这一生意慢慢地带动了全村人,于是大家买来雷管和炸药。从此,每天可以听到炸开吸水石的隆隆炮声,每天可以看到装满吸水石的大货车驶向远方。受白水台的恩赐,我们这里三四十个村庄的村民坐上装满吸水石的大货车走向县城,走向省城,走向全国,尝遍酸甜苦辣,将大把的快乐和幸福赚了回来。
毕竟白水台太小,吸水石有限,村民总不至于要把这个带来好运的白水台全炸毁吧!也许是冥冥之中受白水台的灵气,村民们在做假山闯世界过程中,开阔了眼界,发挥聪明才智,把祖传的建房做家具本领使出来,给人家做凉亭、盖楼阁、建庙宇,于是就组建了今天的湖北殷祖古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该公司业务遍及全国(台湾除外),发展到马来西亚、俄罗斯和美国,让殷祖人都从中得到不少实惠。柳靠天,他没有靠天,靠的是白水台的恩赐。真的应该敬佩他,是他第一个用勤劳和智慧闯出一条康庄大道;真的应该感谢他,是他带领全村人影响殷祖人走向县城,走向全国;真的应该记住他,如果没有他,凉亭周围几万从事园林古建的农民也许命运会是不太好的另一种。今天,方圆上百里凡是从事园林古建的设计师或者施工者,都不应该忘记柳靠天,更应该感激白水台的恩赐。
十年前,一些从事园林古建的村民们赚了钱,认为是白水莲峰寺的菩萨保佑他们发财,于是纷纷前往白水台烧香拜佛,捐钱捐物。一时间白水莲峰寺香火旺盛,远近有名。接着在村民帮助下,一条能跑汽车的水泥路从余明甫仿古牌楼始,途径余家庄屋旁、余家祠堂前、余家海村边,直达白水台。又接着村民们纷纷献计献策,共同努力,仔细设计,精心施工,把白水台进行了一次很大的翻新和改造,耗资巨大。据说现在这里不但有曾经的大雄宝殿遗址、小石塔、南东法师坟墓、南海法师坟墓、白水石洞等文物遗址,而且还有新建的台阶、天王殿、大雄宝殿、祖师殿、讲经房、仿古长廊、宿舍楼、释孝亭、山门、四角凉亭、八角双层亭、放生池、厕所等仿古建筑。如今,人们去白水台游玩或者烧香拜佛,一般是开车走新建的这条水泥路。
最近一次回老家,我正坐在家里和母亲闲聊的时候,突然听到白水莲峰寺悠扬的钟声。于是我决定又一次走向白水台,去感受白水台无穷的魅力。
沿着曲曲折折的水泥路,听着两旁淙淙的溪水声,不一会我便来到了白水台下。登上百级水泥台阶,接着是几十级青石台阶,迎面就是天王殿。天王殿门上是名家余修宇先生题写的一副对联:
莲峰耸殿堂,明月清风留客醉
白水流幽景,苍松翠竹伴君闲
走进天王殿,中间是弥勒佛,背靠韦陀菩萨,两边是四大护法天王。天王殿的后门也有一副对联:
晨钟暮鼓警醒世间名利客
佛号经声唤回苦海迷路人
穿过天王殿,走上台阶,便是一个很大的平台。平台正中就是大雄宝殿旧址,两边是香炉。真的要感谢这里的村民。这些年他们外出做园林古建工程,懂得了珍惜古人留下的古代文化,所以原大雄宝殿的门洞和两边部分墙壁得以保留了下来。走近细看,门洞两旁一副对联和镶嵌在墙上的三块石碑清晰可见。对联是:
古刹重光实现人间净土
今生多幸享受世界和平
在旧大雄宝殿门洞后不远,就是几年前重建的祖师殿、大雄宝殿、讲经房。新建的大雄宝殿五开间重檐歇山顶,庄严雄伟、恢弘大气。门前柱子上一副对联:
白水灵台藴禅机
千年古刹飘佛雨
大殿内面供奉如来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和十八罗汉等,这和全国许多寺庙没什么区别。所不同的是:大雄宝殿左边是祖师殿,供奉的就是白水莲峰寺开山始祖源公祖师;大雄宝殿右边是讲经房,存放经书,学习经文。如果走出祖师殿左边的围墙偏门,在一片菜园地后,会看到南东法师坟墓。小时候听说南东法师是一位得道的高僧,久居天台山,讲经传法。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知道自己不久要上西天拜见佛祖,于是在一个晚上留下遗书,教弟子把他的遗骨葬在白水台。然后把煤油浇遍全身,点火圆寂。后来弟子尊师遗嘱,翻过笔架山,来到白水台,把南东法师遗骨葬在这里,与青山白水相伴。
经过讲经房,就来到了仿古长廊。一条小溪穿过长廊,流到右边的一个小水池,平时师父们在此洗碗、洗衣服等。小溪的源头就是仿古长廊左侧不远处的石洞,洞口不断“汩汩、汩汩”地流出泉水,这就是白水台的“白水”。当今大自然到处遭到破坏,能有这股清泉,还是挺让人激动的。水质清澈,如透明的玻璃,从流出的小水涡到沿途的小溪水底,细沙都清晰可见。这让我想起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其中意境何其相似。就是这个山洞流出的泉水,千百年来神奇般地造就了圣洁的白水台,浇灌山下万亩良田,造福于一方百姓。早就听人们说过,喝了白水台的泉水,人们会变得聪明,认为是白水莲峰寺的菩萨显灵。其实,以现代的科学完全可以解释。因为白水台的泉水是背后大山孕育出的“乳汁”,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矿物质。而且泉水冬暖夏凉,喝起来口感甘甜,非常适合饮用。现在城里卖的矿泉水不一定抵得过这里的山泉水。山下的村民种庄稼灌溉用的就是这里的泉水,村民喝的也是这里的泉水。那么村民有意无意中认为喝了白水台的泉水,会变得更加聪明,以至于有些城里人来这里游玩,总会带走一壶。据说曾经有人想过利用这里的泉水,建造厂房生产矿泉水,被当地村民反对而未成。这也许是件好事,以免过度开发,破坏了这里的清静,抢夺了村民的水源。
因为白水台历经千年,风景优美,所以到此游玩的历史名人不少,还有在这里兴办教馆的大学士,都留下了赞美白水台的诗词,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僧持青的七言律诗《白水灵台》:
涓涓白水绕灵台,阿耨池头活泼来。
洗净红尘清法界,庄严香阁立云隈。
四围只树琼楼现,一派恒河玉斧开。
谁向此中寻觉海,源归净土好滋培。
过了仿古长廊,来到了寺庙的厨房和宿舍。厨房早在十年之前就已建成,能同时做得下两三百人的饭菜。当年南海法师在世时,寺庙香火达到鼎盛时期。每逢初一、十五或者菩萨诞辰等活动,这里香客居士经常云集有两百人左右。师父们照顾不暇,于是山下村民上来帮忙。为了解决香客居士到来有个休息场所,近年寺庙在释谷秋住持的带领下,又投资一百多万,修建了漂亮古朴的三层宿舍楼。
宿舍楼前是一个直径六米的仿古双层八角亭,亭边有一棵很大的桂花树。有师父说:每年八月的时候,这棵桂花的花香飘满整个寺院。我想象着,如果那个时候坐在八角亭的二楼,伴着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花香,一边品茶聊天,一边欣赏美景,该是多么惬意的一件美事啊!此时虽然错过了季节,但登上楼来,也有别样的风味。远处青山一座一座紧紧相连如同一个巨大的屏障,近处阡陌纵横与众多新农村组成一幅江南美景图。
沿着宿舍楼前的台阶走下去,就是放生池了。放生池的水是活水,石洞泉水经过小溪,流出一个小分支,注入放生池,然后从放生池末端流出。池中许多红鲤鱼悠闲地游来游去。如果不细看清澈的池水,给人的感觉是这些鱼悬在空中游荡,甚至还会吓一大跳。因为看到倒影的天空,以为池水很深。
离开放生池,不远就是释孝亭了,它是为了纪念南海法师而兴建的。释孝亭为长廊与门楼相结合的仿古式建筑,四级台阶,台阶下两边一对威严的石狮。释孝亭的中间是门楼,两边均有两开间仿古长廊与门楼相连接。整个建筑为清式风格,斗拱椽条做工精细,油漆彩画光洁精美。由此可以看出村民做这个释孝亭的工艺水准和虔诚细心。
在释孝亭后就是南海法师的坟墓,墓碑由三大块青石砌成。走近细看,有内容如下:
一代高尼兮曰南海
生于癸亥兮卒丙戌
幼别双亲兮乳燕飞
风刀霜剑兮严相逼
浮云蔽日兮终不久
佛光普照兮度佛海
断垣残壁兮野草茂
宣佛扬法兮香火盛
白水长流兮翠竹依
从这些碑文中,我们不难看出南海法师为了白水莲峰寺香火长盛不衰,历经万苦;大慈大悲,感动众生。这不由得让我肃然起敬。
在南海法师坟茔右边不到十米,就是綛灯法师的墓地。这块墓地前的石雕佛塔应该是白水莲峰寺最古老的文物了。它先是三级台阶逐渐缩短,台阶两边的青石栏杆相应呈八字形。登上台阶,有一个入口,两边一对雕刻精美的抱鼓石。过了入口,就是一个直径四米左右的圆形地平面,圆形地平面外沿用石块砌成围栏,前面到达抱鼓石,后面与墓碑相连。在圆形平面中间又有一个直径两米四左右的圆形平台,在这个圆形平台中央就是一个造型精美的小石塔。小石塔高约一米四,三级六面,每层每个面都刻有吉祥草等图案。绕过小石塔来到后面,就可看到墓碑了。墓碑并摆三块青石,其上刻有墓主人綛灯法师的生平功绩等,墓碑上两副繁体字对联非常有意思,其中一副对联是:
星列三台凝白水
位临万壑远红尘
另一副对联是:
航海东来佛子
莲峰西归禅宗
在这三块墓碑两边墙体上又镶嵌两块长五十公分高二十五公分的小石板,其上分别刻有
离开綛灯法师坟墓,往右走,就来到白水台车辆上山的路口。这个路口建有一座山门,四柱三楼仿清式牌楼,正面写有“白水莲峰寺”,背面有全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正慈法师的书法“故道白云”。至此,游览完毕白水台景区。很遗憾,听说源公祖师的坟墓在天台山,这次不能亲睹。
站在山门,远眺山下,我深有感触。这些年,村民们走向全国从事园林古建工作。他们心怀白水台的慈悲和善良,发挥聪明才智,用勤劳的双手走向了富裕。你看那所有的村庄,新房林立,树木成荫;新修的乡道,纵横交错,宽阔平坦。多么美丽的家乡啊!
愿白水台明天更美丽!愿村民们未来更幸福!
名词释义:
阿耨:佛教语。意译为极微,今译为原子。
隈
角落:隅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