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草堂

标签:
成都杜甫草堂杜甫茅屋浣花祠 |
分类: 摄影 |
杜甫草堂,又称浣花草堂、工部草堂、少陵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现今是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占地24公顷。759年,杜甫因安史之乱流亡成都,在友人严武的帮助下于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称“成都草堂”,并在此居住了4年,在此期间,杜甫共作诗240余首,是其创作的高峰。草堂屡次经历战火,现有的建筑大都为明弘治十三年(1500)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所兴建。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将杜甫草堂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浣花祠又名冀国夫人祠。从草堂的诗史堂北往东行,在花径红墙的中部有一门楼,门内一厅两厢独院,粉墙青瓦,花木散布,古色古香,小巧雅净。是为纪念唐代成都的一位女杰冀国夫人而于清光绪十二年(1866)修建。正厅塑冀国夫人和两仕女像。据传,杜甫离成都后,冀国公崔宁将杜甫旧居的一部分辟为别墅让其妻冀国夫人(又称浣花夫人)居住,后冀国夫人舍宅为寺。冀国夫人死后,寺中立专祠并绘像纪念她。祠几经变化,到明末已不存。直到清光绪年间,才建造成现在所见的浣花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