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遐思

标签:
中秋节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月圆之夜情感 |
分类: 随笔 |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这是宋代大文豪苏轼的诗《中秋月》,文中除了应景,还有现代人无法感受到的那份亲情牵挂。
又到中秋,自然而然想起古人的这首诗。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我,难免想起家乡的亲人和朋友。
有时我想:人类社会正在走向高度发达高度文明,为什么人们之间却没有古人那样充满着浓浓的人性关怀呢?
走在人潮汹涌的街市,满眼都是充满商业味的中秋文化,其实,人与人之间内心的距离远似银河两岸的两颗星星。
记得小时候,我特别希望中秋的到来。母亲会做一桌好吃的,一家人可以团团圆圆在一起吃饭。父亲工作无论多忙,也会傍晚时分匆匆赶回家一起分吃月饼。那时的月饼内面是砂糖花生馅,外面洒满了芝麻,吃起来又香又甜。每当分到一个大大的月饼,我舍不得马上吃掉,喜欢高高举起,对着月亮比划比划,看哪个更圆更大。这时候,母亲就会给我们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离开校园后,我还是希望中秋的到来。每到临近中秋,我总会提前做好手头的事情,尽量推掉不重要的应酬,以便中秋之前能赶回家。那时我和兄弟们一起,拿起长木棒,把母亲蒸好的糯米倒进石臼里,你一棒我一棒地用力鼓捣,累并快乐着。当糯米被完全鼓捣成粘稠状时,叫糍粑。母亲把糍粑撕扯开,做成一个个的月饼。我们拿着糍粑月饼就着芝麻糖吃,非常开心!
这些年为了生计我四处奔波。虽然仍然希望中秋的到来,能够回家和家人团聚。但生活的重负、事业的压力,使我只能在这中秋之夜望月兴叹。设计工程图纸、研究施工技术、追讨工程欠薪和忙不完的应酬,使我身心疲惫。能和家人团聚只能在电话里或者睡梦中。
多年来,我一直在努力,一路走,一路的不认输,试图通过自己的勤恳获得相应的回报,让家人过上丰衣足食、无忧无虑的生活,自己也能抽出更多的时间和亲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然而事与愿违,上苍却不能眷顾我。
有人说:有追求的人生才是最美丽的。这一点我毫不怀疑,但希望与挫折总是相辅相成。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孤寂痛苦,必须学会接受随时失败的考验。母亲经常劝告我:姜太公八十岁才行大运,慢慢来。善良的母亲总是那么乐观,鼓舞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