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塞山风景区

标签:
黄石西塞山风景区五一旅游旅游 |
分类: 摄影 |
在我的家乡有一处风景名胜——西塞山风景区。读初中时学过唐代诗人张志和的名诗《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进入风景区的第一道门。为西塞山传神写照的唐代隐逸诗人张志和,号玄真子,婺州金华人。肃宗时官待诏翰林,才高志洁,不谐于时,乃去官泛游江湖。
牌楼上“西塞山”三个大字由中国书法协会主席舒同题写
历代名士六朝有江淹、何逊,唐有张志和、刘禹锡、韦应物、李白……,宋有苏轼、黄庭坚、陆游……,明有吴国伦、王世贞、易应斗……,清有宋湘、詹应甲以及现代的董纯才等共40余人,留下吟西塞山的诗词。
由于西塞山崖陡水急,易守难攻,并由绵延起伏的黄荆山作依托,成为扼守长江中游的战略要地。历史上在此出战事一百多次。
写西塞山古迹的有:唐诗人王周的:“千寻铁锁无人问,石壁空存道者形”;王可象的:“龙窟寺前新涨急,玉虚殿后碧峰圆”;李增荣的:“桃花洞口常盟鹭,流水声中独钓鱼”等。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这里有写与战争有关的诗:明代张居正的“指点吴魏争雄处,万军一日蛟龙吞。至今西塞山头色,犹是当年战血痕”;顾澍的:“西塞山前百战场,当年将士有辉光”等。
北望亭仿古建筑,位于西塞山北峰山巅,此处可俯视江涛奔腾东去,江北散花洲和策湖碧绿万顷。亭正门“北望亭”三字为樊稼生题写。亭北面有对联,上联:骋怀今古千秋事;下联:放眼乾坤万里心。南面亦有对联,上联:形胜在吴头楚尾;下联:风流于古往今来。
报恩观:西塞山曾有九庙一观之盛。现存龙窟寺和报恩观遗址。报恩观始建于南宋末,因著名抗蒙将领和义郡王吕文德葬于此,其子创观以报恩。
山体东北悬崖之中,曾有不少石刻,如“飞来船”、“鳌鱼石”、“虎豹关”、“蛟龙窟”、“云林得意”、“震标仟仞”以及“钟崖”、“佛掌”等等,有些已随岁月褪去。在西塞山临江面的一块4米多高的碑石上,刻有每字见方1平方米的“西塞山”三个大字,为明朝进士朱其昌手书。由此东移则有明进士吴国伦的“龙蟠虎踞”摩崖石刻。在桃花洞两侧石壁众多石刻中,当代书法家楚图南写的“西塞山”三个大字,镌刻在洞左侧江崖壁上,每字见方5米,甚为壮观。
美丽的休息亭。写西塞山美景的有:陆游的:“戏招西塞山前月,来听东林寺里钟”;张志和的:“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在西塞山北侧临江的陡壁间,洞高约3米,上圆下方,形如庙门,入内2米处被钟乳石封闭。洞门刻有“桃花古洞”四个字。1985年,去古洞必经之险道“一线峡”被拓宽,并安装了90米长的铁链护栏,以保障游客安全。洞下是古钓鱼台。相传当年大唐诗人张志和在此垂钓。
这里有写西塞山雄伟气势的有:李白的:“回峦引群峰,横蹙楚山断”;韦应物的:“势从千里奔,直入江中断”;张文潜的:“危矶插江生,石擘青玉”等。
〔西塞山又名道仕洑矶、矶头山〕海拔176.5米长周18.5公里,历史上就以其吴头楚尾的地理位置和险峻的地形集古战场和风景名胜与一身。从东汉末年到新中国成立前,发生在西塞山的战争达一百多次,文人雅士观赏西塞山晨曦暮色述志言情而吟诗填词近百篇。
西塞山风景区位于黄石市城区东部长江南岸,规划总面积0.495平方公里,区内以西塞山险峻秀丽的自然景观和纷陈的胜迹为实物主体,以道仕袱古黄石城多经沧桑的变迁史和年代久远的古诗词为重要文化内涵集合而成。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景点众多,属国家3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