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推理药家鑫的犯罪心理过程

(2011-05-23 21:51:34)
标签:

药家鑫

学校教育缺失

家庭教育缺失

恶劣社会风气

杀人

杂谈

分类: 随笔

               推理药家鑫的犯罪心理过程

 

 

西安音乐学院的大三学生药家鑫开车撞人然后杀人,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对此,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在中央电视台《新闻11》栏目中认为:药家鑫是一双弹钢琴的手,在杀人的时候由于心里憋屈只是机械性地杀了八刀,但清华教授肖鹰给予了反驳。面对他们两个的口水战,我想在此推理一下药家鑫的犯罪心理过程。

我认为药家鑫那天晚上开车撞了张妙后,下车看看撞成什么情况。因为天黑的原因,两人有如下的举动:张妙正在仔细地看车牌号,害怕天晚车主逃逸,试图记住车牌后,就算车主跑了将来也可以找到他;药家鑫下车察看情况,此时也没想要杀人,何况马上要去看女友。当他发现张妙这一举动时,就是因为天黑误会了没把张妙撞成什么样,把她碰下车,伤得不重,要不她怎么还能起来记车牌呢?他在想:农村人老实,现在又是晚上,一个女的好对付,没把你撞成重伤,你还想记我的车牌,你想将来讹诈我啊?我捅你两刀教训教训你,我看你还记不记我的车牌?于是生气地拿起刀子只想捅她两刀。这种心理在现在的许多强势小青年内心很普遍,他们每当面对弱势时,虽然理亏,也想通过打压的办法镇住对方。举一例:一位强势小青年走路不稳重,无意地撞了一位弱势的小青年,那位弱势的小青年生气地瞪了一眼,这位强势的小青年自以为自己强大,而且是无意撞人,所以根本就不想道歉,反而想通过回头再打两下那位弱势的小青年,通过这种打压的方式让那位弱势的小青年不得有一丝一毫的反感。此时的药家鑫也是这种心理作怪,他的心里在说:把你撞了,咋啦?不严重啊!你还要记我的车牌号,那说明没把你撞得怎么样。我捅你两下,我看你还敢不敢记我的车牌号?于是,药家鑫举刀捅了下去,捅一刀,张妙挡了一下;捅二刀,张妙又挡了。此时药家鑫更来气了,他想:你还要挡,我再捅,三刀,四刀,五刀。应该到此为止,大不了第六刀,药家鑫就应该停下来了。这一过程药家鑫的心里应该是这样的:看到张妙记车牌,很生气,随意地捅她两刀,并不想把她杀死,只是威胁一下她,反正只是一个农村妇女。没想到张妙还要挡,还要喊,那我就再捅你几刀,我看你还挡不挡,还喊不喊?于是本打算捅两刀教训教训她的,后来被张妙挡了,更来气,就又捅了三四刀,此时药家鑫还没想要张妙的命。接着前面的那个例子继续讲。这位强势的小青年如果此时回头打了两下或者推了两下那位弱势的小青年,如果那位弱势的小青年被打或者被推两下不吭气的话也许后面什么事情都不会发生,毕竟是那位强势的小青年没理,他不可能一直追打下去;如果那位弱势的小青年被打或者被推两下,表示不服甚至抵抗的话,那位强势的小青年肯定不会停手,再打他三四下,直到打他不想还手为此,当今世上这种现象很多。药家鑫就是和那位强势的小青年一样的心理。

现在再说为什么药家鑫一直捅了八刀呢?其实很简单,药家鑫一共捅了五六刀后,停了。此时他也清醒了,一时生气漠视弱者他杀人了,虽然没杀死,但毕竟捅了人家五六刀,怎么办?药家鑫回到车里思考了一会儿,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张妙杀死,免得救活以后农村人有扯不完的麻烦,杀死的结果比杀伤好处理,正如社会上的司机“撞死比撞伤好处理”道理一样。于是他又一次下车连捅两三刀,且刀刀致命。现在再接着讲那个例子,如果这位强势小青年继续打了那位弱势小青年三四下,那位弱势小青年如果不还手,这位强势小青年或许就算了,继续走自己的路;如果那位弱势的小青年一直抵抗,这位强势的小青年也就会越打越来气,直到把那位弱势的小青年打得趴下甚至死亡为止。

所以说药家鑫捅那八刀不是一次性完成,绝不是象李玫瑾教授说的那样,象弹钢琴连贯性的动作,药家鑫的心理素质还没达到能够连续捅人家八刀的地步。说到这里似乎事情都明了,其实还有许多要说的。

首先说的是,药家鑫怎么那么残忍呢?这就和刚才那个例子中的强势小青年一样,是社会中目前很普遍的一种现象,有许多强势的小青年根本不把弱者当回事,走路趾高气扬,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这些强势小青年和药家鑫一样,是由社会风气影响、学校教育失败、家庭教育失败三方面造就的。

药家鑫把张妙撞伤然后杀死后,刻意平静地见了他的女友,然后从另外一个方向离开学校,这个时间里他一直在心里考虑,怎么掩盖刚才的撞人又杀人的事实呢?经过考虑,他觉得应该再撞一次人,把车头撞人的痕迹转移视线。于是,他在离开他女友后,看见那两个女学生,故意地把握住撞人的程度,将车撞了过去。这次,他成功了,把那两个女学生没撞死,只是撞伤,不大。将来警察查案子,车头撞张妙的痕迹会误会为撞那两个女学生的痕迹,赔那两个女学生的医疗费少,基本可以蒙混过关。

事情过去两天后,药家鑫想起来还是害怕,毕竟是大学生,心里素质不强,于是他把事情的原委全部告诉了自己的父母。他的父母权衡再三,知道纸终究包不住火,于是把药家鑫送到派出所,再找关系,以求得能够轻判。

后来,药家鑫面对记者说:他从小在父母的严管下生活,每天除了弹钢琴,就是吃饭,甚至他的父母把他关在地下室练琴,感觉到生活极其乏味,心里憋屈。如果他说的这是事实的话,那么李玫瑾教授的“弹钢琴学说”有点道理,但药家鑫面对是一个活生生的弱女子,再憋屈,也要看发泄的对象。我曾见过我的一个朋友,脾气非常大。有一天他和老婆在电话里吵架后,为了发泄,竟对一只在他旁边胡嚷的狗追打;我也经常见过许多夫妻吵架,丈夫竟拿起家具狂砸,这些叫做“转移发泄”。(注:李教授所说的“强迫性动作”应该改为我的“转移发泄”)因为药家鑫是大学生,再大的委屈也应该会有理智地发泄,但是他却对一个弱女子杀人发泄,那是他漠视生命的一种表现,非常没有人性。从他说话吐词的轻重缓急和面部感情看,他象在撒谎,就像一个比较好的演员在表演,不仔细看还非常相信这段话的真实性,然而撒谎毕竟撒谎,还是有一点点的破绽。其实象药家鑫这样的家庭,父母绝不会用那种野蛮的教育方式。相反,他们会宠爱有加,因为他们有这样一个音乐天赋很好的孩子。正是因为父母的宠爱,才让药家鑫从小养成了没有爱心的习惯;正是因为父母的宠爱,才对药家鑫的要求百依百顺,上大学期间还给他买车。纵观社会,这种溺爱最容易造就子女蛮横不讲理的性格。那么他为什么要说这段话呢?可能性有两点:一是配合李玫瑾教授的“弹钢琴学说”,二是为他自己的罪行尽量的开脱哪怕一点点。其实说这段话和他自己之前承认连续杀八刀都有可能是有人导演的。

从药家鑫整个犯罪过程来看,不难看出药家鑫是一个多么强横霸道的人。诚然,造成他今日强横霸道的原因有来自恶劣社会风气、学校教育缺失、家庭教育缺失。但是作为一个大学生、成年人也要加强自身的美德修养。我见过社会上许多小混混,打架斗殴,杀人放火,当他们在谈恋爱过程中还是蛮有爱心的,不会轻易发火。药家鑫开车去见女友,此时的心情应该是非常愉快的,你看他还想着换一张好听的碟,以迎合他的女友。在这个过程中他还敢拿刀杀人,简直很难想象他是多么一个强横霸道的人!不难想象他就是一个犯罪的定时炸弹!如果他没遇到撞人又杀人这件事,很难说将来在其它地方不会犯罪。难怪北大教授孔庆东说“药家鑫长着一张杀人犯的脸”。

好了,就说这些。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