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王平委员提案的看法

标签:
王平委员农村孩子农村文化传统文化传承园林古建杂谈 |
分类: 评论 |
我对王平委员提案的看法
3月8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馆长王平提出“不应该鼓励农村的孩子去上大学”的观点,在网上引来一片骂声。对此,我想谈一谈我的看法。
她认为,当下社会价值观混乱,农村孩子容易受误导去挤读大学,把家庭资源耗尽;觉得大学教育体制有问题,读了书跟实际差距太大,完全是为了考试而考试;大学生毕业后,把家庭拖贫,心理压力大,专业不对口,就业难,买房难,结婚难,是一个悲剧;蜗居在城市也无法传承农村文化,只有他们在农村生存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民族传承的载体,他们可以把我们的文化传承下去。所以,不应该鼓励农村的孩子去上大学。
笔者认为:王平委员说了一些大实话,农村孩子上大学,找工作,买房子,娶媳妇,确实不容易。但再不容易,农村孩子还是想在城里占一席之地。在农村,当地政府很难对农民提供优惠的条件和资金扶持,教育落后,交通不便,通讯闭塞,商机稀缺,在当下的农村生活更不容易。在这种情况下,很现实地说,不管哪个农村孩子都想去城里发展,哪怕蜗居在城里他们也觉得比在农村好,至少事业成功的机会比较多一些,谁还管什么传承农村文化。就是要传承农村文化,也不是哪个人的事,或者哪类人的事,这是全社会的事情。王平委员将农村孩子上大学与无人传承农村文化联系到了一起,好像农村孩子生来就有责任和义务传承农村文化似的。这让那些想通过上大学来改变命运的农村孩子知道,不知他们急得该怎样骂人呢!
的确,农村经济需要发展,农村文化需要传承,但发展经济和传承文化是需要很高学问的。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绝不是“捏把土看看天就知道明天下不下雨”的农夫口传下来的,而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大学士和农夫们交流后写出一本本著作传承下来的。社会在发展,总不能永远让城里孩子做“大学士”农村孩子永远做“农夫”吧?所以说,发展农村经济和传承农村文化更要不少的大学生,这些大学生是农村的也好是城里的也行,只要他们致力于农村的发展,当然国家应该为这些大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愿意扎根农村,以便于学以致用。因此说,王平委员不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来传承农村文化是不应该的,全社会都有责任。
至于说农村孩子在城里遭遇到的就业难,买房难,结婚难等等问题,那是国家现有体制造成的,国家也正在一步步地解决这些问题,比如:提高素质教育,职业技能培训,控制房价等。我们不能把农村孩子遇到的那些难问题和传承农村文化扯到一块。
当然,王平委员也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韪坚决反对农村孩子上大学,她只是“不鼓励”。作为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馆长的她,很想把中华民族这种传统的农村文化传承下去,想法是好的,作为从事祖国园林古建传统文化事业的我深有同感。但她错误地认为让农村孩子去传承农村文化,而忽视了任何一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都是全社会的责任。正如我从事的园林古建传统文化,绝不是规定是哪一类人来传承,作为农民的我,我就觉得我们谁都有责任。所以,什么代表和委员都不是的我,只好通过自己在这个领域的努力来传承,现在又在抽时间写成书,还想着拍成电视剧,呼唤全社会共同来参与关注园林古建这种传统文化。今年春节期间,我去北京拜访古建泰斗罗哲文老师和马瑞田老师,他们都为祖国园林古建这种传统文化传承的人太少而担忧,同时,看到我们还有几个农民在执着而欣慰。他们绝不会认为,我是农村孩子应该传承农村文化,象园林古建这种高深的传统文化我没资格去传承。
综上所述,我认为:政府应该为农村孩子提供更多上大学的机会,应该鼓励他们上大学,应该为他们创造能够返回农村发展的条件。诚如是,又何愁农村文化无人传承下去呢?我想:这个
,才是正理。
姜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