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9/middle/67e6f75ahc575d3cae6b8&690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TITLE="[转载]10年05月03日 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
《中国文物地图集·山东分册》峄山摩崖石刻【峄山镇峄山·北齐、唐、宋、元、明、清、民国·省文物保护单位(现已升入国宝行列)】峄山又名邹峄山、东山,海拔545米。山之上、下摩崖刻石约300余处,碑碣120余方,石造像10余处。摩崖石刻部分为摩崖刻经、名人胜景题字、宫观建筑题字、神话历史传说题字和文人题咏等5类。现存摩崖中北齐刻经2处,唐3处,宋、金、元20处,明、清、民国200余处。现存碑碣70余方,其中元代12方、明17方、清36方、民国13方。部分磨泐。
http://s4/middle/67e6f75ahc575d3bb3b03&690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TITLE="[转载]10年05月03日 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
地质公园配上文化名山,绝配!
http://s3/middle/67e6f75ahc575d3d071a2&690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TITLE="[转载]10年05月03日 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
子孙石,挺立于峄阳盘路元明路路口,为峄山的标志奇石。通高丈许,石体周围凸凹奇异,阳面腰凹处有元代人题刻的“子孙石”三字。
http://s6/middle/67e6f75ahc575d3e258a5&690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TITLE="[转载]10年05月03日 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
《孟子 尽心上》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东山,即指峄山。
http://s14/middle/67e6f75ahc575d3d1160d&690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TITLE="[转载]10年05月03日 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
早在秦汉时期,峄山就是中国古代立志的九大名山之一。
http://s6/middle/67e6f75ahc575d3f2a5d5&690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TITLE="[转载]10年05月03日 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
http://s5/middle/67e6f75ahc575d7b62294&690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TITLE="[转载]10年05月03日 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
岱岳雄天下,东山亦自奇。
http://s2/middle/67e6f75ahc575d3ecdaf1&690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TITLE="[转载]10年05月03日 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
五巧石,实为一块奇石,立于小南天门东10多步,从五个不同的角度观看此石可显示出五种动物形态:自西向东看象金鱼翩游;从北面向南下看象骆驼伏卧;登至西寨门俯视象玉兔浓睡;从南下而向北上眺象乌龟翘首;再往南下山回首顾盼象甲鱼爬行,维妙微肖,趣味盎然。
http://s11/middle/67e6f75ahc575d407a02a&690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TITLE="[转载]10年05月03日 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
http://s5/middle/67e6f75ah7a25620043b4&690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TITLE="[转载]10年05月03日 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
《中国文物地图集·山东分册》“妖精洞”摩崖刻经【北齐】位于峄山南坡山腰间的天然石洞外西侧的石壁上。该洞因明万历间(1573—1620)邹县知事王子谨题刻“妖精洞”三字而得名。刻经面东,刻面高4米,宽2.65米,面积10.60平方米。刻文7行,行14字,计98字,以残毁23字,可辨者75字,字径0.20—0.30米。隶书,兼有楷篆意。首行为“斛律太保家客邑主董珍阤”,后刻《文殊般若经》经文。据《北齐书·斛律金传》载,斛律金祖孙三代在北齐地位显赫,其孙斛律武都官特进太子太保、开府仪同三司梁、兖州刺史,死于武平三年(572)三月七日。刻经中“斛律太保”当指斛律武都。推测刻经当为武平三年或其前所题刻。
http://s10/middle/67e6f75ahc575d41d65c9&690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TITLE="[转载]10年05月03日 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
http://s5/middle/67e6f75ahc575d411c014&690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TITLE="[转载]10年05月03日 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
http://s1/middle/67e6f75ahc575d7d87360&690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TITLE="[转载]10年05月03日 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
http://s3/middle/67e6f75ah7a2562603912&690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TITLE="[转载]10年05月03日 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
赛潼关
http://s8/middle/67e6f75ahc575d7c32137&690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TITLE="[转载]10年05月03日 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
http://s5/middle/67e6f75ah7a2561fbc454&690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TITLE="[转载]10年05月03日 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
http://s3/middle/67e6f75ahc575d7dd3962&690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TITLE="[转载]10年05月03日 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
南天门
http://s6/middle/67e6f75ahc575d7e1ba05&690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TITLE="[转载]10年05月03日 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
断机石,讲的是当年孟母仉氏为了寻找对孟子有益的教育环境来教育年幼的孟子,曾经三搬其家。一日,孟子不用功,逃学回家,孟母将织了一半的布剪断,并告诫他:求学的道路像织布一样,不能半途而废,孟子终受启发,终成亚圣。断机教子就传为佳话。
http://s13/middle/67e6f75ahc575d7b9989c&690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TITLE="[转载]10年05月03日 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
http://s4/middle/67e6f75ahc575d7d63193&690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TITLE="[转载]10年05月03日 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
http://s16/middle/67e6f75ahc575d7edf9df&690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TITLE="[转载]10年05月03日 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
白云宫戏楼西侧,原有八块大石向阳而立,由西而东依次排列一起,每块断处酷似卦画:—(乾)—(震)—(兑)—(离)—(巽)—(坎)—(艮)—(坤)。八卦为《周易》中的八种符,传为伏羲所作。八卦石举世无双,为古今一大奇观。
http://s5/middle/67e6f75ahc575d7f19de4&690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TITLE="[转载]10年05月03日 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
乾卦石,石上刻有“东方砥柱”,为明万历邹县令王自谨书。
http://s15/middle/67e6f75ahc575d7feb61e&690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TITLE="[转载]10年05月03日 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
位于峄山的中峰的白云宫在过去曾是峄山十六大古建筑之首。
http://s10/middle/67e6f75ahc575d7f9eb49&690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TITLE="[转载]10年05月03日 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
白云宫外的古碑
http://s7/middle/67e6f75ahc575d3a09356&690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TITLE="[转载]10年05月03日 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
白云宫在宋代之前名为白云观,宋元祐三年(1088年)改额称五华白云宫。宫殿三重,宫后为玉皇洞。据说,洞内玉皇大帝金身座下有洞通东海,故名海眼。玉皇洞西北去百步,有玉皇顶十八联洞。其中有一洞南向,为五块巨石斗架支撑,洞谷幽邃之至,探无穷尽。洞口时有白云缭绕,山外远观,或旋复如盖,或如罗纱飘摇,故名白云洞。
http://s14/middle/67e6f75ah7a2561f8c36d&690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TITLE="[转载]10年05月03日 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
五华峰为峄山极顶,因其制高点是五块突兀巨石插天抱立,形若芙蓉而得名。
http://s11/middle/67e6f75ahc575d812063a&690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TITLE="[转载]10年05月03日 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
http://s4/middle/67e6f75ah7a2562681d83&690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TITLE="[转载]10年05月03日 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
大殿下山洞内的洌泉
http://s11/middle/67e6f75ahc575d81c77aa&690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TITLE="[转载]10年05月03日 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
白云宫内的皇帝敕谕碑,头都晒爆了也没太仔细看,也不知道是哪位皇帝丢下的,不过峄山向来不缺帝王的关爱。秦始皇立国之初,首次东巡齐鲁,即慕名率群臣登上了峄山,于惊叹山石神工鬼斧、风光隽秀婀娜之际,命杰出的篆书大师、丞相李斯撰文刻石,颂扬“废分封,立郡县,统一天下”之奇功。著名的秦峄山碑就是秦始皇东巡的第一块刻石。
http://s8/middle/67e6f75ah7a2562945c87&690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TITLE="[转载]10年05月03日 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
峰西下阳面刻有“光风霁月”,每字高六尺,潇洒飘逸,为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邹县令王自谨的老师罗景所书,意为所观景象如天朗气清的和风,又似雨后天晴的明月,表达了攀临绝顶后的心旷神怡之感。
http://s11/middle/67e6f75ahc575d9c7bf3a&690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TITLE="[转载]10年05月03日 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
《中国文物地图集·山东分册》五华峰摩崖刻经【北齐】位于峄山主峰五华峰上的“光风霁月”峭壁上,经文面南。刻面高2.13米,宽3.65米。刻文11行,行9字,计98字,现可辨识者仅40余字,字径0.17—0.23米,隶书。首行刻“文殊师利白”,后为《文殊般若经》经文。由于刻经上部有明万历间罗景书题“光风霁月”四大字,部分经文被毁。可经书体同“妖精洞”摩崖刻经,当为同一时期之作。
http://s1/middle/67e6f75ah7a25629484c0&690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TITLE="[转载]10年05月03日 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
五华峰偏东刻“插天”二字,谓五华峰耸翠九霄,插入天表。
http://s10/middle/67e6f75ahc575d81b26a9&690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TITLE="[转载]10年05月03日 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
插天石下有居龙洞,居龙洞东北口号称“通天玉井”,仅容一人而立,挺身攀登而上。
http://s12/middle/67e6f75ahc575d9f5923b&690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TITLE="[转载]10年05月03日 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
登顶之路,呵呵!钻洞的、飞檐走壁的······各显神通吧!
http://s4/middle/67e6f75ahc575d9e86ce3&690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TITLE="[转载]10年05月03日 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
咱还是飞檐走壁吧!呵呵!但关键之处还是要借助老乡的“渡仙桥”,过桥费1元,真是坐地生财啊!
http://s8/middle/67e6f75ahc575d9b41257&690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TITLE="[转载]10年05月03日 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
登顶了!哇塞······那么多人!左上角那位牛人是咋上去的?
http://s14/middle/67e6f75ahc575d9db6d2d&690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TITLE="[转载]10年05月03日 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
当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今天咱也小鲁一次。
http://s4/middle/67e6f75ahc575d9ee5e93&690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TITLE="[转载]10年05月03日 邹城 峄山摩崖石刻(上)" />
峄山脚下就是春秋邾国古城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