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散文选刊杂志社
散文选刊杂志社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499
  • 关注人气:3,77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文选刊》编者按选读

(2023-06-07 17:54:40)

2023年2期特别推荐——博物学选辑 

编者按

“圆照之象,务先博观。”这原本是刘勰对批评家的规劝,对作家来说,又何尝不如是?作家不拘囿于陈列在案之“书”,天下诸多物事,如日月山川,草木林泉,龙凤虎豹,都值得作家们广泛地精读。只有持续不断地将世间万物吸纳于胸中,才能有效中和写作对自我的有限经验的消耗。换言之,作家需有细心体察世界的“博物”精神:宇宙之大,鸿毛之轻,皆蕴含取之不竭的写作素材。本期遴选了7篇“博物”的文章,作品从叙述的焦点散射开来,或关注当下或回溯历史,或精神漫游或实录其事。他们自性灵深处吟得的文字饱含新鲜的气息,是创作主体的精神气质、兴趣及学养见识的投影,别开一种新境界、新品格。由此本刊特推出“博物学”选辑,我们一同赏鉴作家们“挫万物于笔端”的风姿。



2023年4期特别推荐——乡土散文选辑 

编后语:

杂志社像往日流程编辑了本期的文章,工作即将收尾之时,我们意外地发现,乡土散文占了极大的比例,题材宽广。乡土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于是就顺势推出了本期的“特别推荐——乡土散文选辑”栏目。

本期的“特别推荐”:作家们把他们的目光聚焦在了土地、亲人和童年,这些元素切入作品的肌理深处,是不可或缺的毛细血管。他们的写作呈现出与前人(如五四一代作家等)不太一样的特点:启蒙和批判的色彩非常微弱,置换而来的是对乡土文化的眷恋和认同;对待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也不再是二元对立的视角,他们笔下的两种文明相互依存、互为表里。尽管作家们对乡土世界的颓落极为失落,但我们明晰地看到,他们熟稔的乡土,至今仍是在精神上哺育他们的宝贵资源。

作家们从“小”处发力,小意象装载了大人生。郭发仔从一张桌子说起,道出了“我”和父亲的艰苦多舛的经历;绿窗的母亲向家里的各种树发起了一场持久的战争,它们在母亲的杀伐决断下成了柴木,最终化作缕缕炊烟;黄浩的村庄里起了风,有追风的人,也有被风吹倒的人,令人联想起博尔赫斯的名句“水消失在水中”;葛水平写冬天的生活,由“戏”展开温润细腻的叙述,描摹了村庄里的百态人生。桌子、树、风、戏等物事和作家们的筋骨相连,这些道具似的意象串联起苦辣酸甜咸的五味人生。向着乡土的“内”里深挖,这几位作家技巧纯熟,在细微处折射出作家个人的情感洪流。

我们地域辽阔,天南地北分布着百万个城镇和乡村。常言道:十里一风俗,乡土文化的形态是多元而又精彩的,作家写起他们生活的土地来深情款款、别具匠心。王芳梳理了历史上的和现实语境中的各种各样的“关公”,胡学文畅谈“乡土”对自己文学创作的影响,周荣池又给他的“南角墩”系列添加了一片新的砖瓦,冯杰则给他的“北中原”文学图谱泼上了浓墨厚彩的新注脚——作家们不约而同地“精神还乡”,表现出对故乡地方文化的至深至诚的热爱。他们亦燃起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暖色,真挚的文字因此格外地光彩照人。

作家那份对美好生活的执着,那份朴素的愿望令人动容。安宁的父母为了一座遂心的房子折腾了大半辈子;檀国文讲述一个家庭多灾多难的风云录,时过境迁,最初的隐忍也转化为命运赠予的勋章;“小先生”庞余亮横截了几个接地气的生活片段,通过细节揭示了1980年代平民生活的一页,那些童年记忆中的醉酒事件、栽菜事件、糯米饭事件因岁月的发酵而    醇香无比;在徐则臣看来,年需要一种必要的仪式感才会有味儿,年味儿的稀薄是因为春联、花和鞭炮的缺失,他极为精确地说出了当下我们的实际感受;刘亮程向我们展示了洪水的压迫感和破坏力,让我们感动的是,在如此危险的情况下,仍有逆流而上者为一方百姓托起晴天,甚至有人献出了可贵的生命。作家秉持的是关注民生的人道主义立场,也正因为以人为本,生活才不在别处,而在于我们呼吸到的“粘稠的烟火气”和品尝过的“人间生活烟火的味道”。

伴随着一些传统村落的消失,乡土的部分记忆注定会逝去,但难能可贵的是,乡土散文能够记录我们的时代,更能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单从本期遴选的十数篇乡土散文来看,作家们的文字也并非一味的过去时态,而是与时代的脉搏同步律动。作家们捕捉到悄然的变化,用现实主义之笔写下了属于当下的我们的“山乡巨变”。



2023年6期获奖作品选辑

编者按:

散文创作的繁荣不单单表现在其主题方面的花团锦簇、风格方面的争奇斗艳,从当前来看,各地成功举办的文学奖“百花齐放”也是其表征。那些获奖的散文既兼容地方文化之特色,又并蓄现实精神之大纛,饱有鲜明的时代性。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这些散文奖项的设立,在很大程度上“让中国文艺的天空更加群星灿烂”。

因此,本辑特从中采撷,供读者欣赏。

当然,限于刊物的容量,还有许多高水准的获奖散文作品不能够编入,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