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文之美,日常之光

(2022-06-28 09:17:16)
分类: 《散文选刊》精彩选读

散文之美,日常之光


 

散文之美,日常之光       张     


 (上接2022622日)                                        

这是大数据时代。如果我们在电脑里搜索过“牙齿”,那么一连数天,我们的电脑便会自动送来无数关于牙齿和牙齿美容的广告。大数据在想方设法让我们活得舒服,无须我们挑选和思考。无论是否愿意,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已经成为被精准投喂的目标人群。在大学课堂里,我常跟年轻一代讨论问题的是,都说“爽文”最受欢迎,那么“爽”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感受吗,被“爽”到是一个人活在世上的终极追求吗?而如果“爽”不是我们的终极追求,我们也不想成为被精准投喂的人群,我们又该怎样挣脱?

选择用鲁迅的《〈呐喊〉自序》做“有思”部分第一篇,当然首先是因为鲁迅是新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散文家,同时也因为这篇《〈呐喊〉自序》的思考深度和广度。那位出入于质铺和药店的少年,渴望的是“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在日本课堂的幻灯片里,他看到围观的人群,认识到文学的重要性,“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鲁迅的思考痛切、清醒,让人多次想到今年年初热映的电视剧《觉醒年代》。正是从一百年前开始,一个民族发出了最强有力的“呐喊”。

茅盾的《谈月亮》写于一九三四年中秋后,对于人们以为月亮所带来的柔情,作为革命者的作家却另有思考:“也许我们中国古代文人发挥的月亮‘文化’,并不是全然主观的;月亮确是那么一个会迷人会麻醉人的家伙。”《镀金的学说》中,萧红写的是伯伯,在她童年时,“他说起话有洪亮的声音,并且他什么时候讲话总关于正理,至少那时候我觉得他的话是严肃的,有条理的,千真万对的。”但是,越成长,越怀疑伯伯的话,因为一讲到“我”上学的事,“伯父微笑了:‘不用上学,家里请个老先生念念书就够了!哈尔滨的女学生们太荒唐。’”伯父逐渐变成“严凉的石块”,甚至对于与他谈过恋爱的女人也很无情……什么是“镀金的学说”,作品里没有明确说,但却是可以被感知的,“镀金的学说”是陈旧思想,也是毫无同情心和同理心的思想。

《三八节有感》是丁玲的著名散文,关于女性如何独立生活、如何自我完善。首先,她不把女人当作“永远引领我们上升的伟大女性”,而把女人当作人:“她们不会是超时代的,不会是理想的,她们不是铁打的。她们抵抗不了社会一切的诱惑,和无声的压迫,她们每人都有一部血泪史,都有过崇高的感情……”因此,女人首先要自强:“不要让自己生病”“使自己愉快。只有愉快里面才有青春,才有活力,才觉得生命饱满,才觉得能担受一切磨难,才有前途,才有享受。”“用脑子。最好养好成一种习惯。改正不作思索,随波逐流的毛病。”“第四,下吃苦的决心,坚持到底。生为现代的有觉悟的女人,就要有认定牺牲一切蔷薇色的温柔的梦幻。”无论茅盾、萧红还是丁玲,他们写下的是自己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贾平凹的《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是写给十八岁妹妹的信,他对读书、做人深有见地:“夜读《西游记》,悟出‘取经唯诚,伏怪以力’,不觉怀多感激,临风而叹息。”作家对于读书的理解多么令人感喟:“任何一个大家,你只能继承,不能重复,你要在读他的作品时,就将他拉到你的脚下来读。这不是狂妄,这正是知其长,晓其短,师精神而弃皮毛啊。”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则是关于地坛的思考。母亲在地坛里悄悄跟随患病瘫痪的儿子,渴望他慢慢振作起来,后来母亲病逝了。——《我与地坛》里写着一个人对于生命的领悟,关于活着和死去,关于相见和别离。最终,推着轮椅的儿子在园子里成长,这园子既小又大,他逐渐领受这个世界的诸多秘密:“我在这园子里坐着,园神成年累月地对我说:孩子,这不是别的,这是你的罪孽和福祉。”

作家们的思考锐利而有锋芒,令人深受启发。当然,无论有怎样令人顿悟的看法,都来自作家对日常生活的重新发现和重要理解。也就是说,这里的“所思”,都来自生活本身。一切都依凭的是“我”的独立思考。一切由“我”而起,“我”是容器,“我”是感知,“我”是视角,“我”是方法,只有如此,才能做到鲁迅先生所说的,“不合众嚣,独具我见”。

之所以把《人生有所思》里的散文分为三部分,目的在于阅读和讨论的方便,但分类只是权宜。在每一部作品里,其实我们都会看到生活的真实,情感的真挚,作家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好的散文都会内在地将“有物”、“有情”、“有思”结合在一起。而作家们的语言,虽然风格各异,却也都摆脱了旧有的陈词滥调,平实、质朴、鲜活、动人。

是的,要摆脱陈词滥调。白话文运动强调“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是希冀每个人自由表达自己真实的喜怒悲欢,而反对将感受封闭在同一个语言风格的套子里、模式里。以往的作文辅导班里,常常要求同学们去背诵作文模板、背诵好词好句,认为那是写作文的捷径,那显然是一种误导,那些模板是在套用别人的词语、别人的经验而不是我们自己的。所谓修辞立其诚,指的是写作者要表达对世界最诚挚的认知而不能借用矫揉造作的滤镜。

忽然想到敦煌莫高窟。窟里的许多塑像和壁画美不胜收,那些历经岁月的佛像和壁画,栩栩如生。尤其记得第159窟,那是中唐时的作品,菩萨的面像上有种美好的圣洁感。即使年代久远,依然能感受到这是两尊有生命力的“活像”。

也想到背后的画师们。想到他们画下这些佛像的虔诚与真挚,而那一笔一画,不是来自空蹈的想象,而是来自对生活中普通人情感的喜怒哀乐的观察、体察和表现,正是一切从日常而来,才有了那两尊穿越时光的、卓有生命力的活像。

艺术创作的道理是相通的。——最迷人的写作从不来自“远方”和“高处”,而只来自“切近”和“体悟”。真正优秀的散文既能写出切近日常生活的质感,也能重新发现日常生活的幽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最迷人的散文之美在于写出我们的日常之光。

(选自《人生有所思:给青少年的散文读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2112月版)



如需购买和阅读可直接购买2022年第六期《散文选刊·选刊版》

微信小店中2022年六期、七期都已上架,欢迎大家选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