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散文选刊杂志社
散文选刊杂志社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499
  • 关注人气:3,77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文选刊》(选刊版)2022年1期、2期、3期卷首语

(2022-04-11 10:35:47)

 

第三期卷首语

我们时代的文学书写:痛点与期待

理想中的文学形态

中国作家网:您理想中的散文(小说/诗歌/报告文学/文学评论)是怎样的?

鲍尔吉·原野:理想中的散文,包含文学应该具备的恢宏和细微的美。比如日本画家东山魁夷的散文集《与风景对话》,其中天地草木,历历再现。他带领我们借用一双画家的眼睛观察到北欧的大自然。使我们领略了他所看到、所体察、所铭记的风景。除了事物的具象之外,文中还有一股潜流,是淡淡的抑郁,是暗藏的感恩与压低声音的喟叹,正是这股说不出来的潜流感染着读者。

我喜欢的散文是文学的,并且是独特的。法国作家雨果的散文《巴尔扎克之死》是我读过多遍的作品。从第一个字读到最后一个字,如同目睹雨果在我们面前搭建了一座巨大的房子。我们看到了房前的草地和屋里的房间,甚至看到了房间里摆设的烛台和桌布。人们在各个房间里走出走入,或站或立。我们也置身其中,就站在雨果边上。这篇文章的中心人物和事件是巴尔扎克以及他的死亡,我们追随雨果知道了这一切,如同我们亲身所经历的事件。这是何等伟大的能力。文学所产生的力量比我们想象的大得多,读那些大师的作品,每次都感受到这种力量。雨果作为小说家,不光长于刻画人物的命运,还长于刻画时代风云。在这篇散文里,我更乐于把他看作是文学的建筑师。他所写的一切都可称历历在目,有空间感,有时间流,镜头没有一刻停滞,对准了所有的焦点。这当然也是文学的能力。挚友巴尔扎克的死亡给雨果带来巨大的悲痛,他用更强大的力量压制悲痛,为巴尔扎克建造了一座纪念碑。文学把文字变成了纪念碑。好的散文应该是好的文学作品,这似乎不言自明,但做到其实很难。

写作格局、问题意识与思想深度

中国作家网:您认为目前散文(小说/诗歌/报告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中存在哪些问题?

鲍尔吉·原野:这个问题不好笼统言之。我宁愿回答这样的提问:“什么是散文创作的致命伤?”

我读过一篇文章,作者把唐宋明清各个朝代的主流文章梳理了一遍,发现有三个特点。第一是这些文章没有一篇流传下来。第二,它们全是谄媚文章。第三,这些文章具有高度相似性,开头、中间和结尾都雷同,千人一面。新文化运动曾对这类文章进行过无情的鞭挞,毛泽东也憎恶这类文章,称之为党八股。放眼看当今的散文,谄媚文章仍然比比皆是,这不是文章的问题,而是文风的问题。

谄媚的文章高度相似,作者一边说他看到了什么事物和人,一边谄媚这些事物和人。文章结尾叠加高帽,重申谄媚的重点,至此功德圆满。这样的文章为什么丑陋呢?很简单,其中没有文学。真善美不可分割,没有真就谈不上善与美。这些谄媚文章说是散文,看上去和一篇文艺通讯差不多。但是好的文艺通讯也是真诚的,这类文章远远赶不上好的文艺通讯。

(选自2022124日《文艺报》)


第二期卷首语

虚构空间与想象畛域

蒋 蓝

我的散文涉及历史与现实写作的转型问题:重视历史逻辑但又不拘于史料细节;忠实于文学想象但又不为历史琐碎细部所掣肘。历史地基上修筑的是文学空间,它不能扭过身来适应地表的起伏而成为危房。所以,想象力不是拿来浇筑历史模子的填料。

我有多年的文学田野考察经历,比如我曾有一个常识:大凡有古人活动、动植物繁多之地,那里必须有盐的来源,有容易获取的金属!而有野生豹子出没的高地,就有寺庙!有雪豹的地方,就有黄金。

散文要以真和美为前提,这固然准确。但是,散文中未必只有真才是美的(也可能是丑的),未必只有真才是可爱的(你认为不可爱,但别人可能相反)。散文的最高律法是真实,但真实不是眼见为实。所谓艺术的真实性,来自真实感,从属于真理;所谓生活的真实,只能从属于有常和无常的生活。

因为没有绝对的真理,真理也只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的真相,历史的真相不过是事物露出地表之际恰好被人目睹的一瞬。严格地说,这也是相对的、不全面的真相。

也许并不存在完全的真相。而真相往往是作家打捞出来的,是写出来的。所以有一位作家对我说:“历史是‘写’出来的。”

我曾经说过,一个优秀的散文家,应该竭力成为真实与真相、历史与文学的福尔摩斯。可以用一个比喻来阐释我的散文认识论——我们面对的过往历史与情感,像是面对一地的碎片,我们并不知道碎片原初的制形,被哪些“温暖的大手”紧握,或者被哪一双玉指点染。甚至,它就是庄子语境里井边的一只粗心大意的瓦器,玉碎之际,竟然发出了雷鸣之声。

但是,碎片的弧度与缺口,乃至藏匿在断口间的光,逐渐都在指向一个形式,一个统摄碎片的气场。我的手指捡起的每一块事件碎片,都是缺一不可的,我会根据碎片与碎片之间的划痕,让它们逐一归位。我的手指不断在凹陷之处,分泌虚拟的美学硅胶,直到硅胶在空气里定型为现实主义的托举,以便于我的手从一袭丰腴的削背向下滑动时,能够在腰线处触及腰窝,奇迹一般蜂起的凸凹叙事,蜷缩于此。

这就是想象修复真相的手法。

如果你要把一地碎片理解为是天堂碎裂的拱顶,那是虚构。而这个世界上,最为沉重的东西不是真相,不是痛苦与绝望,而是飞驰而来的想象。想象会捣碎它降临的场域与欢迎的人群与鲜花,连同飞荡而起的垃圾,重新去铸造一个可能的事物。比如,我在成都街头看到一枝冷得簌簌发抖的海棠花,这是侧身向阳用力过猛而产生了趔趄。

但是,我们注定会遭遇缺失,遭遇缺席,遭遇出走。

在事态演绎的中途,我只能目测、推测缺失的碎片制形以及它承担本职工作的轻与重,我的想象性碎片修复,必须尊重它的邻居们的意见。我们不能把那个愁眉苦脸的杜甫,打扮成一步三摇的登徒子。

但是,达到圆融语境的散文,已经难以区别想象与虚构的边界,早已经被它的笔触带往神游地带,所以我们不会去考虑这些技术。这并非意味着,散文真实写作的空间拓展技术的逼仄。这就意味着,碎片必须符合历史语境的语法,回到真实。但我使用的黏合剂,里面的确有我赋予碎片弧度、制形应该具有的情感与语态。也就是说,我的文学语境,必须是在从属历史语境的前提下,才来做文学叙事所固有的,去圆润干燥的、干瘪的史料的美育工程。这就是复原、修葺出来的真相。

历史追求真实,就是碎片到整体的过程;而散文写作追求的,是碎片拼合起来的整体以及制造这个整体的人心,这就决定了我们已经赋予了碎片以美的和谐。这才是散文写作的终极。

(选自《时代文学》2021年第4期)


第一期卷首语

新年寄语

亲爱的朋友们,新年好!

非常感谢!在过去一年里,广大作家给予我们无限温暖的文字!

非常感谢!在这一年中广大读者的关切与支持!

2021年,“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选辑,见证了伟大时代铸就的伟大精神。2021年,我们亦关注到更多年轻作家的成长,推出了“全国大学生第七届“野草文学奖”——散文组获奖作品选辑”,“野草文学奖”起源于野草文学社,其文脉相承38年,至今仍然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自成立以来,先后走出了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以及多位全国知名的作家和诗人。“《草原》生态散文特辑”的推介,以期延伸更为开阔的散文文本。2021年春天,我们进行了第三届“孙犁散文奖”(2019——2020)双年奖的初评工作。2021年,《散文选刊》与《广西文学》延续2018年,2019年,2020年作家“重返故乡”地理、地域、历史、人文大型栏目,通力合作,进一步覆盖全国文学、文化版图,先后走进作家雷平阳、陆春祥家乡,和作家一道寻访文综 ,寻访作家文学故乡。

2022年,我们将更多元、更多维度关注不同层面、不同职业的作家,展现更加广阔的文学视野、更为深刻的人文关怀。2022年刊物封面我们将采用画家宋朝先生的作品,我们将欣赏到别样梦幻的纸上水彩。封二,将接续作家冯杰精彩、并茂的图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语重心长:“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让我们携手共进,谱写时代新篇章!

满怀信心迎接平安、健康的2022年!

致以最美好的祝福!


 温馨提示:

作家朋友们:《散文选刊》(选刊版)稿费截至2022年第3期之前已全部寄出。请还未收到样刊和稿费的作家联系我们。我们的电话:0371-6574913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