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侃方韩大战
(2012-02-01 14:27:21)
标签:
韩寒方舟子杂谈 |
分类: 杂谈 |
春节期间有几天没上微博,回来一看,几乎错过一场大戏! 韩文青大战方尔摩斯,韩粉方粉摇旗呐喊、揎拳摞袖,好不热闹! 渔生内心深处的八卦神经瞬间激活,连忙趋前围观。 一来二去,倒也看出些门道,且听在下分解。
愚以为,问题的根子在韩寒身上。此子连秀才都不曾中过,却少年得志,久负文名,更兼生得面若朗星,干得还是赛车这等sexy的职业。总之,韩少就一“潘驴邓小闲”占全了的资深文学青年,拥有大量男女女女女粉丝,让人羡慕嫉妒恨。韩少的缺点嘛,大抵是有些“狂”,用金牌主持人张绍刚的话说就是“十分狂浪”。 牛人不知道谦虚,中枪是早晚的事。 终于有一天,麦田老师向韩少开火了…
其实麦老师的段位是不太够的,用鸟统放了两三枪,遭到韩少的重炮回击,麦老师一看形势不对,打起白旗做战略上的后退,要说事情到此应该结了,怎奈半路杀出个方舟子。 本来方老师是打酱油的,只是随便点评了韩少两句,谁知韩老师得胜而骄,竟以《人造方舟子》大招还击,这不等于打人脸么? 人方老师纵横网络十余年,打假抬杠、文斗武斗,未尝一败,哪受得了这个? 于是俩人杠上了。
方老师断言韩少早期作品有人代笔,最主要论据是中学生不可能写出那么口吻成熟的文章。 照渔生看来,此说实在牵强。 《三重门》明显是在模仿钱钟书的《围城》,局部文字老到,整体构思幼稚,少年人的心理刻画倒挺传神,应该就是中学生写的。 其实少年人装老,成年人装嫩,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十几岁时大家互称老张老李,三十岁上下倒成了“男孩儿、女孩儿”,说难听点就是装逼。有网友说得好:人不装逼枉少年。 韩少自己也承认,早期的一些的作品就是装逼之作。
方老师又说,韩少的文章典故满天飞,小屁孩不可能有那么渊博的知识。 方老师您太厚道了,您以为丫二十四史真的全通读过? 为了说明问题,在此插播一段电视剧:
九十年代热播剧《编辑部的故事》
李冬宝(葛优)对着电话筒,深沉地说:“鹰,有时飞得比鸡还低。但鸡,永远不可能飞得像鹰一样高。”
电话另一头的女青年:“你真有知识!”
其实丫李冬宝手里拿着一小本,上面四处抄的名言警句,韩寒的“渊博知识”就是这种档次的,他自己也承认了。还是那句话:人不装逼枉少年,没什么大不了的。
至于其他为了辩论而辩论的辩论,就多少有些无聊了。“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 blah, blah, blah。闹到后来,方老师的质疑已经隐然有文字狱的味道,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慎之!
其实方老师最早的那些质疑还是有些道理的,但当韩氏父子做出解释,特别是出示了手稿家书后,主要事实应该已经澄清了。退一步海阔天空,方老师大可一拱手:“多谢,在下已没有疑惑了。”方显打假英雄尊重事实的高风亮节,岂不美哉?
在渔生看来,方老师的胜负心有点重。 人非圣贤,孰能无败? Move on,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照方老师以前的打假战绩,有成为当代海瑞的潜质。 海瑞应该和嘉靖皇帝、首辅徐阶叫板,不该和文青韩寒抬杠。
最后,歪诗两首点评韩方二位:
渔生叹韩寒曰:
髫年称早慧,曾是作文郎。妙文倾读者,美颜惑姑娘。博客砭时弊,三篇显鹰扬。不学陶朱隐,躺着也中枪。
渔生叹舟子曰:
科大夸英俊,北美产异才。技从理科出,术奉逻辑来。打假应无惧,抬杠誓不改。法庭败诉日,方粉有余哀。
(在方老师出手打假之前,我先自己招供,这两手歪诗抄自《三国演义》里钟会和姜维的判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