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遵义沙滩文化

(2011-02-13 20:38:38)
标签:

杂谈

遵义沙滩文化

                                             黎焕颐                                
     继绝学、举逸民,其为盛世文化之先兆乎?文化的沙滩之所以积淀为“沙滩文化”,既是历史的议题,也是时代的意蕴。此中殆涵继举之义。然而,此之所谓沙滩,非当年北京大学红场外之沙滩,而是位于西南崖疆贵州遵义乡下乐安江畔的一个山村。前者显位京师,是为北京大学的民主广场,自“五四”以来,孕育不少为科学献身、为民主殉道的先驱。后者僻处西南乡野,发祥于乾嘉,而丰沛于同光之际的黎、郑、莫三家学术世家,以郑子尹、莫友兰、黎庶昌为代表,师儒一代,沾溉百年的文化群体。
  抗战时期,浙江大学迁居遵义,其史地研究所张其昀教授集思广益编撰《遵义新志》,关于沙滩,曾作经典性的评述:“黎恂字雪楼,嘉庆十九年进士(1814年),官浙江桐乡县知县。浙江省素为人文渊薮,颇广见闻。尝曰:人以进士为读书之终,我以进士为读书之始。归黔后以廉俸万金购置书籍。郑珍(子尹)以甥行,莫友芝以年家子,皆从恂治朴学……其后,珍与友芝蔚为一时宗师,西南巨儒。侄庶昌,字莼斋,师事曾文正公,从事经世之学。郑莫黎三家,互为婚姻,衡宇相望,流风余韵,沾溉百年……故沙滩不特为播东名胜,有清中叶曾为全国一知名之文化区。”“沙滩文化”的定位,从此获得文史学家的公认。
  郑、莫、黎三贤,虽同以学问文章崛起于沙滩,驰名海内,然其为学则各有所尚。郑子尹、莫友芝,乃师儒型的学者,一生淡泊名利,身心之所系,惟不绝如缕的汉学与宋学;庶昌则异是:孜孜于学以济世,一生以忧患始,而以忧患终。论学术成就,首推郑子尹,其初,实致力许郑二家之典籍,以为不明传注,则经不能通;不明训诂,则传注不得而读。苟有所惑,则发愤殚思,倘犹不合,则群综博索诸子百家之说,旁参曲证必求一得。如是者积三十余年,而学以入化披坚。盖“经莫难读于仪礼,婚丧尤人道之至重,则为仪礼私笺。古制莫晦于考工,则为轮舆私笺,凫氏图说。小学莫尊于说文,以段玉裁、严可均二家之说綦备,则为说文逸字及说文新文新附考。奇字莫详于郭忠恕汗简,而谬俗实多,则为汗简笺正。汉学莫盛于康成,则为郑学录。每勘一疑,献一义,刊漏裁诬”,释困解惑,必力辟穿凿附会。不立异以自炫,不苟同而有本。于是浑涵博大,怡然为西南巨儒:鸿肆而核辩。经术所不能尽者,则为诗为文,曰《巢经巢》诗文集以昌大之。诗文所不穹者,则为画以意之。画所不能彰者,则以正、草、隶、篆的书法宣泄之。故这位“黔之通人”“西南巨儒”在清代就被人目为“经学大师兼诗、书、画三绝”。而他的诗,尤为当代学者称许曰:“卓然大家,有清一代冠冕。”生前与莫友芝常以学问文章互砺。卓然品位尘俗,唯诺不苟。二人合修的《遵义府志》典章民俗勘察甚精,文采斐然、古朴醇厚,书成,被称为“天下第一府志”,可与山海经,华阳志争辉。然二人均困顿而不趋时应命:同治年间,得大臣密荐,诏以江苏知县补用,辞不就。故郑子尹名曰郑徵君,莫友芝名曰莫徵君。其不俗品骨可见一般。
    今年,是子尹先生诞辰两百周年,北京有关方面,及遵义市有关方面,在遵义市、遵义县的沙滩,合开纪念会,以纪念这位一代宗师及沙滩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窃以为“沙滩文化”非人之所谓,是乡里文化,或地域文化。倘是,也寓有广泛的历史和时代背景。子尹、友芝、庶昌,皆生于丧乱蓬生、学术凋蔽清朝末季的大环境中,郑莫欲学起一代之衰;庶昌则是力图经世致用。前者,其用心在于欲以经术淑世,诗书乐礼淑人。后者之用心则是雅不欲以文士自居,而以陈亮自期,以学术为经,上法三代,旁参泰西,以拯世济时为己任。取向不同,而忧时之素悃则一。故“沙滩文化”的定位,从来不是庙堂,乃是介于庙堂和草野之间的士大夫民间清议。论者以郑莫两先生之瓌奇孤邈、力辟陈常,尊之曰一代鸿儒。以讲洋务、图变法维新、修古文辞、刻古逸丛书,尊庶昌老人为爱国者,为开沙滩文化一代之先河。呜呼!“自秦燔诗书而汉儒有章句之学,自刘向校书而后儒有校勘之学。自宋元明以来,品藻诗文,或加丹黄判别高下,于是有品点之学。”“沙滩文化”遗产极丰,我们将何以目之?值此物欲猖獗,见利而忘本忘义,人文精神、国学精粹系于一线之岌岌,其不沦为绝学者几希。于是,我以纪念子尹先生之两百周年诞辰,为时代之良知而击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