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品德教育的影响的个案分析
(2019-05-27 10:36:01)3—6岁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黄金时代。儿童德育是对儿童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塑造新一代具有良好精神面貌、品德、行为习惯和性格的奠基工程。儿童时期是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是非观念差,对人和事缺乏正确的明辨能力,他们是具有很大的模仿性和可塑性,最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因此这一时期的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雪雪女
三岁,因她的爸爸上班时间比较早,所以每天几乎都是第一个来幼儿园,刚进幼儿园大门的时候还和爸爸有说有笑的,当她的脚刚一跨进大门,她就开始抱着爸爸的大腿哼哼着,一会让爸爸抱抱她,一会又要亲亲爸爸的脸,一会又提出要爸爸第一个接她……她在不断地提出各种要求,过了将近20分钟后,她总算勉强答应爸爸去上班,当她爸爸刚刚走了一会儿,她好象又想起了什么,她突然大喊:“汪龙……汪龙……”同时她也跑到门外,看看爸爸已无踪影,她跺着脚地哭喊:“汪龙,你给我回来!”。在老师的一再劝慰下她才肯回到班里,老师问她:“你怎么叫爸爸的名字呢?”,她毫不顾忌地说:“我在家就总这样叫他”。
孩子由于家长的过于娇惯和无原则的迁就造成孩子缺乏是非观念,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敬长辈关心体谅父母,自己一旦得不到满足就大肆“发泄”,总会提一些要求“要挟”父母,父母也往往在此时生怕孩子受一点委屈,对于孩子的要求几乎都是无条件的答应,成人的妥协久而久之让他们形成了一种无形的概念,可想而知这样的教育怎么让他们去关爱同伴?与同伴友好相处?现在面临的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最重要的不是知识的传授,而应把品德教育放在首位,让他们在学习理解他人的基础上懂得尊重他人,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来说要从爱父母和周围人开始,形成良好品质的一个契机。
在幼儿品德形成的过程中常常也因受到家庭教育的不一致而造成的负面影响,孩子往往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能满足他谁就是好人,听不得一点批评,成人的态度不一,使他们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对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的不到有效的发展。
幼儿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占重要的地位。如何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始终是我们幼教工作者所探询的问题。尤其是现代社会呈开放型、多元化走势,各类新闻、公众媒体、传播信息量大,范围广、内容多,幼儿在社会生活中无时无刻的接受来自各方面对他们的影响,其中也包括不良影响。幼儿正处于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学习做人的奠基期。幼儿德育将影响到整个德育工程的质量。因此,德育应从小进行,即从家庭和幼儿园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