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打孩子武力说谎懦弱喜怒无常 |
分类: 淘妈育儿 |
在本地论坛上看到一个帖子,大意是到了吃饭时间孩子不好好吃饭,好不容易拖到了饭桌上吃了两口又去玩玩具,孩子不小心把玩具扔到了饭桌上,菜和汤撒了一桌子,当妈妈的很生气就动手打了孩子两巴掌,结果下手太重,孩子的脸肿了起来,孩子的爸爸于是又生气了,把饭桌掀翻了……因为孩子的吃饭问题而引发了一场家庭大战。
不知道是不是最近气温比较高,人容易烦躁,最近挨打的事情比较多。上个周五晚上辅导班三年级的小女孩哭着上来的,忙问她怎么回事,她妈妈就气呼呼地推门进来了,说:“我打她了,简直是让她气死啦,只要在店里(妈妈是卖服装的)就是吵个不停,要么就是和那个小丫头(妈妈请的人)玩手机游戏,让她早点来也不来……”实在是太意外了,那个女孩子一直是很乖的,做完作业就自己看书画画,从不乱说话,别人说话她也只是在旁边听着,怎么到了妈妈的店里就不乖了呢?
周末,与初一的男孩妈妈约好下午两点钟让孩子过来写作业的,到了四点钟男孩妈妈给我打电话说孩子马上到了。很快地男孩就哭着进来了,给男孩沟通说妈妈打他了,因为他不愿意写作业。男孩显然很生气,胸脯一起一伏的,脸也红红的,劝了半天还是哭,最后说了这是妈妈打的,又踢又踹的,爸爸回来还不知道要怎么打呢,原来是担心回到家还被爸爸打,给他讲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到他回去的时候我跟他妈妈说不让爸爸再打他了,这才不哭了,慢慢地平静下来。
孩子到底该不该打呢?能不能打?什么情况下才可以打呢,其实,我是不主张打孩子的,尤其是孩子大了,也明白事理了,直接讲道理分析情势孩子完全能够理解的,完全没有必要打的!但中国人都讲究棍棒出孝子,认为只有打才能解决问题,才能显示出来家长至高无上的权利!但这也恰恰显示出了父母的无能!因此在对淘淘的教养过程中,很少动手去他。之所以用“很少”,也就是还是打过的,我通常以打作为处罚的最后手段。首先是孩子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不打不足以让他记住,其次是其他的教育手段都无效的时候也偶尔为之。
我们家有个水果店,避免不了的,经常带着淘淘在那里,毕竟那里空间有限,玩具也有限,淘淘在缺乏玩伴的情况下会要求看动画片。看之前就会和他约定好,只能看一集,但是当看完一集之后他就开始耍赖,如果这个时候不忙还可以的,他也不会乱发脾气或一直喊叫,如果有人来了,他就会一直在旁边聒噪:“妈妈,我要看动画片,我要看朵拉,我要看巴布……”他知道我无暇顾他,为了不让他吵会满足他,等人走了后给他讲道理也似乎在听着,等到下一个人来了之后他照旧是聒噪个不停,如此几次下来,只能靠武力来解决了。我的手刚落到他的屁股上,他就会哭的鼻涕一把泪一把的说:“妈妈,别打了,我知道错了,对不起……”
可见打也不是完全行不通的!但父母要掌握好一个度,不能孩子做的稍微不合心意就打孩子,更不能因为自己的心情不好而迁怒与孩子。研究表明,经常挨打的孩子,会出现一些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
1.说谎;有的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事就打,孩子为了避免皮肉之苦,能瞒则瞒,能骗就骗,因为对于孩子来说,骗过了一次,就等于减少了一次“灾难”。
2.懦弱;孩子经常挨打,时间一久,看到家长就会害怕,不敢接近。在这种不良的绝对服从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惟命是从,精神压抑,学习被动。
3.孤独;经常挨打的孩子,会感到孤独无援。这样的孩子往往不愿意与家长和老师交流,不愿意和其他的孩子一起玩,性格上也显得孤僻。
4.粗暴;由于孩子模仿性很强,在家里父母打他,到外面他就打别的孩子,尤其是比他小的孩子。这种粗暴的性格一旦形成,长大后,孩子就会有暴力倾向。
5、喜怒无常;有的家长打过孩子后,又觉得心痛后悔,就去抚摸孩子挨打的痛处,并加倍给孩子物质上的补偿。这种情况,也会使孩子变得喜怒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