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影《浅蓝深蓝》赏析

(2013-11-11 18:35:18)
标签:

家庭教育

育儿

分类: 家园共育

《浅蓝深蓝》是国内一部难得的儿童片佳作,曾获2009年美国休斯顿国际电影节儿童片银奖。

 

先说制作班底。导演袁卫东(电影《七剑》副导演),监制徐克,动作指导熊欣欣(黄飞鸿里面的“鬼脚七”)。他们以动作片的拍摄手法和剪辑技巧来表现轮滑、游泳、武术等儿童运动。

 

再说故事内容。影片讲述了一个5岁孩子在某个夏天遭遇的社交难题,如何面对控制欲强、处处比较自己强的同学,如何面对曾经的小伙伴的“背叛”……这种挑战从我们童年直至成人,其实一直都在。第一次面对,是最困惑、痛苦的时候,慢慢地,我们学会应对这种挑战,也就逐渐遗忘了这些曾经。但,我们的孩子也许正在遭遇这些。

 

11月8日观赏活动后,我跟部分家长面对面讨论了这部电影。从家长和教育者的角度来说,这部影片给出了以下几个启示:

 

 不能因为孩子小,就忽略孩子的精神需求,孩子不一般的表现往往隐藏着精神需求。

千万不能小看孩子,当他们的需求没有被正确解读时,他们也会放弃再次求助,哪怕是对父母。

豆丁的爸爸是军人,妈妈又要工作又要照顾家庭,忙得不得了,每天吃什么都安排得井井有条,但却无意中忽略了豆丁的心理。“豆丁真棒”成了很多时候她在忙碌中敷衍孩子的说辞,结果,当豆丁遭遇大王,挫败回家后,选择了逃避妈妈,独自洗澡清理伤口,因为妈妈“骗人,就会说真棒”。当豆丁对妈妈说不想上幼儿园时,妈妈却急着上班,一言断定“豆丁不是乖孩子”了,说他“不听话”“别闹了”,只顾着说服教育,完全没有关注孩子的需求,豆丁说:“哎呀,你说的根本就是两回事儿。”

当妈妈理解了豆丁时,他要求妈妈“抱着我,再抱紧点儿”,心灵重新向妈妈打开。相信那天这个情节成为很多家长的泪点。

 

矛盾冲突正是累积经验、成长蜕变的关键,也是良好的教育时机。

整部片子的主要矛盾是豆丁跟大王之间的相处。前半段豆丁一直在挫败中消沉、拧巴,后半段豆丁找回自信,这个转变的节点是大王强迫豆丁交换玩具时,妈妈敏锐地发现奥妙,鼓励豆丁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妈妈给了豆丁心理和情感上的支点,他内心真实的声音有人重视、倾听,这种力量让他重新找回自己。

 

对世界和他人的怀疑,有时来源于内心的挫折感和不自信。

大王威风凛凛地战胜了豆丁,虽然让很多人心理上不舒服,但他们还是不由自主地按照“谁厉害跟谁玩”的“生存法则”,站到了大王那一队。孩子们都面临着考验:友情重要还是服从权威重要?虽然个性十足的小鱼儿坚持不懈地要跟豆丁站在一起,甚至主动放弃参加表演的机会,但豆丁却一直拒绝这份难能可贵的友情。小鱼儿追求自由和友情的个性让人过目不忘,而豆丁的拧巴却让人心疼。

豆丁一日之内遭遇被人欺负、朋友“背叛”、妈妈忽略几个挫折。挫折带来的不仅仅是消沉,还有对世界和他人的怀疑,最伤害豆丁的是朋友的“背叛”,盛怒之下,他丢掉了小乌龟和手链,唯一的精神支柱成了远方的朋友小兰。其实,如果小兰在,也许会跟其他人一样“投靠”大王。豆丁想不到这一点,他也不肯接受小鱼儿、凯文、妞妞、马帅的各种示好,封闭着自己,孤独着自己,也压抑着自己。他只能用各种扭曲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痛苦,脏手抓蛋糕,把生日宴弄得乱七八糟,倔强的说自己不想吃蛋糕和鱼,甚至要离家出走。他的结论是连妈妈都“不喜欢我”。

而当他最终心结打开了,主动洗手、跟凯文和好如初,找回妞妞送的手链,他的一切言行都回到正常轨道上。

 

 让孩子直面问题,不要剥夺孩子成长的权利。

当孩子学会走路以后,就开始有了对外的交往,最好的办法就是站在他们身后,让他们自己直面问题,给他们心理和情感的支持,但把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留给他们自己,也许你觉得他们的办法很可笑甚至很不公平,但只要孩子愿意接受,不存在特别过分的情况,成人最好不要干涉,这是他们成长必经的过程,如果我们去替代,去阻断,就是剥夺了他们成长的权利。不论是开心还是伤心,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孩子都有权利感受。

豆丁意外获得大王的邀请,被群体排斥很久的他开心死了,给爸爸打电话,找出最心爱的东西——一张玩具的画纸(大王也豪迈地收下了,这说明孩子之间重视的并不是物质)。虽然被大王招入麾下只被安排了“小丑”的角色,但豆丁依然强颜欢笑,对他来说,能被群体接纳,比什么都重要。虽然跟大王之间是不公平甚至是扭曲的友情,但豆丁依然很开心。直到妈妈发现了这里面的秘密,并且巧妙地帮他解决问题。

 

永远要记得蹲下来跟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感受,才能了解他们的需求,才能引领和帮助他们成长。

豆丁妈妈、凯文妈妈、校车司机、莫老师、武术教练,都是这种懂孩子的人。豆丁妈妈虽然前面失误,但从豆丁想离家出走开始,她发挥了一个母亲的全部智慧和柔情,帮助儿子面对、解决问题。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孩子的世界跟成人一样丰富,我们应该保护和鼓励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自信的豆丁、控制欲超强的大王、墙头草马帅、情感细腻的凯文、胆小的妞妞、特立独行的小鱼儿,这些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只要我们肯用心,会发现生活中的孩子也是这样。

大王喜欢处处跟别人比,因为每次他都能赢,也是因此,其他孩子受到控制,因为他们看不到自己的力量,他们只能害怕、崇拜和屈服。但当武术教练给豆丁讲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以后,豆丁想到了自己的长处,在一次公平的比赛中(两人都有机会表现自己所长,也都要面对自己不擅长的项目,不是仅仅进行某人单独擅长的项目),“小乌龟”终于靠自己的长处战胜了“兔子”。

大王的问题投射的是妈妈的教育方式,两个孩子交换玩具的事情,大王妈妈解决问题时对大王就是掌控型。大王把在妈妈身上习得的相处模式放到跟小朋友之间的相处去,就成了一个“霸王”。很多时候,孩子就像镜子,照出成人的问题,或者说,很多时候,孩子都是“照妖镜”,让我们看到自己身上的缺点。

 

观影过程中,孩子都很投入。冲突激烈的时候,有孩子说“不看了”,但没有人真的离开。他们只是因为投入了感情,感受到剧情的张弛,甚至代入角色产生了比如愤怒、伤心等情绪以后的表达。这恰恰说明,影片深深地吸引了孩子。

虽然不完美,总体来说,在国内儿童片中,能够蹲下来看孩子的需求,认真对待孩子面对的冲突,已经是难能可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