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与我们的息息相关
——四(2)综合实践活动总报告
一、活动背景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逐渐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品质习惯和思维方式,是真正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于是,我以科学课上《天气》一课为契机,引导学生确定了“观察天象,了解天气”这一探究主题。
二、活动目标
1.感受到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注意到天气每天都在变化。
2.会使用温度计、湿度计、简易的风速仪和风向标、量雨器。
3.了解天气灾害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4.知道人类对天气信息的探索进程及有关科学家的成就。
三、活动步骤
(一)提出问题阶段(第4周~第6周)
1.提出问题,确定研究的小课题
2.分组,确定研究的方向
3.准备实验操作的器材及记录本
(二)寻找答案阶段(第7周~第10周)
1.观察:风向、风速、气温、湿度、云量、降水量等
2.记录:每天观测的数据
3.调查:自然灾害的种类和危害
4.搜集:有关气象学家的发现及关于天气的谚语
5.分析:观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天气谚语的分析
6.拓展:观看有关介绍气象短片,了解气象其工作特点。
(三)分享成果阶段(第11周—第16周)
1. 总结探究内容,撰写小组报告
2. 写活动体会
3. 整理活动资料,以小报的形式展出
4. 撰写班级活动报告
四、注意事项
1. 各小组每天在固定时间、在某一固定地点进行观察。
2. 分工合作,每天互相提醒观测、记录事项。
3.
遇到困难时,建议向同班同学或老师寻求帮助。
五、人员安排
第一活动小分队
队长:王天乐
队员:张桐、缪学庆、陈果熙、陈亮宇
第二活动小分队
队长:孙思盱
队员:董皓楠、李金垚、林威辰、叶铭炀、邱梓涵、徐前享
第三活动小分队
队长:郑璇
队员:林高乐、李曼宁、王诗怡、戴贝妮
第四活动小分队
队长:陈宇洁
队员:陈希希、林依晨、孙心妮
第五活动小分队
队长:潘轩庭
队员:胡樟晨、陈伟杰、金昊、丰树辉
第六活动小分队
队长:陈晨
队员:鲍羽萱、曾木秀子、蔡依家
第七活动小分队
队长:蔡程蔚
绘画员:金展
记录员:吴思民、蔡程蔚、金展
第八活动小分队
队长:吴为祺
队员:黄唯祎、杨蔷
七、活动过程:
天气总是在不断变化着,它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从古到今,人数试图打开天气变化的奥秘而不断努力。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大气、云、风和降水,预测出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变化。我们也能学着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和记录天气情况吗?我们能用简单的工具测量气温、风速和降水量吗?我们能用记录数据来发现天气变化和奥秘吗?这个学期,我们开展了《气象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综合实践,就是要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了解气象。我们提出了一个个问题,根据问题同学们分成8个活动小组,进行活动。
我们的活动内容可丰富了:设计表格、观察天气、记录气象、统计分析,还有了解气象与我们的关系,搜集气象学家的故事等。
1.设计表格:老师告诉我们观察天气、记录天气首先要设计表格。她刚讲完如何画表格,所有小组都迫不及待地围在了一起。让他们小组最会画画的同学来设计。有记温度湿度的表格,有记录天气云量的表格。我们还设计一份天气日历,贴在教室后面,最显眼之处。让大家每天将观看的内容记录下来。有时为了记录一个最准确的数据,各小组能聚集在一起讨论。三十二天的观察记录可费了同学们不少心血。
2.观察记录:
观察云层:天空中的飘浮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它们的形状千姿百态。我们在观察中认识了各种各样的云:层云、积云、卷云。用书本上学到的方法进行记录。
观察温度:室内的温度和室外的温度的记录,是我们活动的重点部分。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我们每天定时观看温度表,谁都不马虎。观察湿度:湿度是对空气中含水量的分析,我们用湿度器观察,发现湿度与天空中的降雨关系密切。
观察风向:风速的测定需要观测2分钟时间,求其平均风速。我们是根据红旗的飘扬来测风力的。如红旗不飘,就是0级无风,红旗半飘就是1级风力,全飘就是2级。这些都是科学课上学习到的,没有仪器我们,也可根据物体征象来估计风力.这对我们来说特别有趣。为便于记忆,我们还有一首
"风力歌":零级无风烟直上,一级看烟辨风向;二极轻风叶微响,三级枝摇红旗扬;四极灰尘纸张舞,五级水面起波浪;六级强风撑伞难,七级树摆步行艰;八级大风小枝折,九级风吹小屋裂;十级狂风能拔树,十一十二陆上稀。
3.统计分析:
我们这次的活动进行了一个多月,一共32天。我们把温度和湿度的记录的数据画成折线统计图,统计每天的最高温和最低温。统计每天最高的温度用直线表示,最低的温度用虚线表示。通过这个折线图,不仅让知道近段一天时间内知道天气变化,而且还知道瑞安10月15日至11月15日天气还是比较稳定的,但总体气温下降的趋势。我们把天气变化阴、雨、晴、云量变化画成条形统计图,统计一月中的天气变化。
经过统计知道这32多天中,晴天11天,多云10天,阴天5天,下雨6天;云量≤的9月,云量≤的15天,云量>的8天。这个月天气比较好。
下雨的那几天,气温也变低,而湿度高,冷飕飕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冷空气来临。
http://s11/mw690/72a75648gd362e593134a&690
http://s15/mw690/72a75648gd362e5cadb0e&690
http://s10/mw690/72a75648gd362e618c669&690
http://s1/mw690/72a75648gd362e6a62900&690
http://s14/mw690/72a75648gd362e6b52c0d&690
http://s10/mw690/72a75648g7b89e3df5329&690
http://s9/mw690/72a75648gd362e6c0aa48&690
http://s12/mw690/72a75648gd362e6c0d3bb&690
分析:近段时间,10月25日的温度是最高的,达到30℃,我们都脱掉毛衣,穿上衬衫,有几个同学满头大汗,只穿一件汗衫。最低温度是11月7日10℃。平均气温20℃左右。通过折线图,我们可以看出来,天气状况将是温度逐渐降低,天气越来越冷。气温在慢慢降低,我们的衣服也从薄慢慢地变厚。这段时间天气较好,晴朗的天气多,很适合我们户外活动。
4.收听天气预报:
我们在活动过程中,养成每天收听天气预报的习惯,也了解天气预报对人们的好处:天气关乎许多事情,具体到个人,加减衣服。特别是突然下雨或者降温,加减衣服不当很容易生病。天气预报就是应用大气变化的规律,根据当前及近期的天气形势,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天气状况进行预测。它是根据对卫星云图和天气图的分析,结合有关气象资料、地形和季节特点、群众经验等综合研究后作出的。如我国中央气象台的卫星云图,就是我国制造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摄取的。利用卫星云图照片进行分析,能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天气预报就时效的长短通常分为三种:短期天气预报(2~3天)、中期天气预报(4~9天),长期天气预报(10~15天以上)。中央电视台及地方台每天播放的是短期天气预报。
5.了解气象学
我们在活动过程中,上网或读书搜集各种资料,知道气象台进行天气预报时,需要有大量的观测数据。为此,全世界建立了成千上万个气象观测站,配置了各种天气雷达,并在太空布设了多颗气象卫星,组成全球大气监测网。这个监测网每天在规定的时间里同时进行观测,从地面到高空,从陆地到海洋,全方位、多层次地观测大气变化,并将观测数据迅速汇集到各国国家气象中心,然后转发世界各地。气象台的计算机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运算,得到天气图、数值预报图等。气象工作者根据这些资料进行综合判断,作出天气的综合预报。
6.收集天气谚语
在活动中,我们又访问了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了解民间对天气变化俗语,谚语。这些谚语是人类几千年来对天气变化的概括。夜星繁,大晴天。河里鱼打花,天天有雨下。久雨必有久晴,久晴必有久雨。
冷得早,暖得早。
早怕东南黑,晚怕北云推。早晨地罩雾,尽管晒稻谷。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久雨西风晴,久晴西风雨。早上朵朵云,下午晒死人。早晚烟扑地,苍天有雨意。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上灰布云,下雨定连绵黑猪过河,大雨滂沱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天上扫帚云,三五日内雨淋淋。火烧乌云盖,大雨来得快。满天乱飞云,雨雪下不停。天上花花云,地上晒死人。月亮生毛,大雨冲壕。
处暑落了雨,秋季雨水多。处暑雷唱歌,阴雨天气多。处暑一声雷,秋里大雨来。蚊子聚堂中,来日雨盈盈。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
7.搜集气象学家的事迹:
一、张衡
汉代的天文学家张衡,天资聪明,态度谦虚,特别喜欢思考问题。对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充满了兴趣。他发明了地动仪、浑天仪,为人类的气象学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二、竺可桢
1913年毕业于美国伊利诺大学,又到哈佛大学地学系攻读其幼时即喜爱的气象学。1918年回国。他先后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和东南大学等地教授气象学和地理学,为中国培养了第一代地理和气象工作者,所编写的《地学通论》是中国第一本现代地理学著作。1963年出版《物候学》一书,为中国农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晚年,他将记录70年的气象日记——《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发表了,这日记集其毕生研究的成果,引起世界轰动。
三、吴国雄
1966年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1983年获英国伦敦大学理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乃至世界上少有的既具有很高的数理和动力学造诣,又具有丰富的实际天气经验的学者之一。
四、气象信息员魏超
魏超是一个乡镇的气象信息员,作为一名基层的气象信息员,积极做好气象信息服务,更好的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是他孜孜以求的工作目标。近年来,灾害性天气天气频发,每逢遇到大风、强降水、强雷电、冰雹等灾害性天气时,他尽自己最大能力把有关信息送到各地。
八、活动体会
第一小组:整个活动是不可能没有困难的。我们小组遇到的困难就是——材料问题。所谓材料问题,就是买不到温度计和湿度计。在所有超市都找遍了,还是没有温湿度计,最后再大润发超市的一个角落里找到了。有了工具,我们就开始记录统计,根据我们的活动结果,我们发现天气在慢慢地变冷,变干燥,这将影响着我们生活和学习。通过这次活动,我们知道: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放弃。
第二小组:这次的活动,我们收获到了一些天气知识,了解到了天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天气预报节目是各类电视节目收视率最高的栏目之一。为更好的服务社会,天气预报节目不断提高预报准确率,现已成为大家了解天气,安排生活的重要渠道。在课外时间多读书,了解一些科普知识,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现在造福于自己家人,将来造福于社会。我们在活动中产生很多困难,比如我们老是忘记定时测量风速,后来大家相互提醒才每天坚持下来。在和同伴们一起测量中,我们也懂得了团结的力量,只要齐心协力就可以战胜各种困难。
第三小姐:这次的活动使我收获了很多:知道了天气预报对人的好处,我们可以根据天气预报决定穿什么衣服;农民可以根据天气预报能判断作物的成长;船员、渔民可以根据天气预报能判断什么时候出海。
第四小结:通过这次活动,我深深地体会到了长久观测、记录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可见气象学家平时的工作是很辛苦的。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要经常提醒同伴去观测、记录,同时,还要对记录结果进行分析,调查有关资料予以补充说明。当然,我们也有不足的地方,有些数据丢失了,为了尊重科学的真实性,我们这组没有伪造数据,而是真实地对我们观测结果予以统计和分析。这次活动,不仅让我们深刻的体会到天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我们懂得了做事情必须要有耐心,懂得坚持,团结合作,这样才会成功。
第五小组:我们小组对气象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我们经常会想,气象预报是怎么做出来的呢?于是,我们开始上网查资料,开始每天看天气预报,每天定时测量温度,最终出现了我们的在调查过程中。有一次,一位同学在记录温度的时候很奇怪,记录的是24℃,可天气很冷呀,他就去爸爸,他爸爸说:把温度计放在阴冷的地方。他听了,立刻去做,发现只有18℃。原来每个地方的温度是不一样的。科学上我们测量温度,应该测量室内的阴凉通风处。这个活动,让我们学会了很多,学会了自己每天坚持观察气象,和小伙伴们一起努力。团结的力量使我们完成了此次的调查。
第六小组:一个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每天的测量,记录和分析中很快就过去了。我们小组成员默契配合,分工明确,互帮互助,遇到困难就齐心协力一起解决。这次活动我们收获很大。不仅学会了怎样通过日常现象判断天气情况,还知道了很多天气谚语,知道了气象学家的故事。气象学家竺可桢坚持记录了70年的气象日记,我们都被这种坚持精神震撼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活动,我们知道了怎样与别人合作交流,在合作中收获了珍贵的友谊。
第七小组:不见风雨哪能见彩虹。我们刚开始记录时,温湿度计买不到,快急死了,最后戴贝尼找到一个,才抽时间去买。经过我们的努力,才完成了此次的观测、记录、分析任务。根据我们的调查记录,我们发现,最近一段时间,温度在慢慢的降低,因为冬天在慢慢的来临。此外,11月份的湿度比10月份的要高。瑞安基本都是二、三级风力,只有11月6号出现了近段时间最大的风力五级。
九、活动总结:
学以致用是本次活动的内在核心。利用我们已学的科学知识,真正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培养我们形成观测天气变化的习惯,体会到团结合作的重要,体会到天气变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中,每一小组都能进行分工合作,做到相互提醒,观测、记录与分析,尊重事实依据,最终完成活动报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