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与易
(2025-08-08 08:27:05)讲座:康熙四年半专题学研易经
康熙对易经的认识最高、心志最笃、用功最久、积学最厚。当时的大臣张英中所撰《南书房记注》载:“前代帝王读书,经筵、日讲间时举行,仅成故事。皇上圣学勤敏,极意精研,经筵、日讲既已寒暑无间,深宫之中,手不释卷,诵读讨论,每至夜分,求之书史,诚所罕睹。”
康熙首开大清经筵制度,并于康熙十九年至康熙二十三年,用时四年半专题学研易经,累计听课进讲350多次。上课的方法主要是提问及讨论,还有一种方式是亲讲,上经中,康熙除了《临》《剥》《无妄》《大畜》《颐》《大过》之外,每一卦均力求亲讲。对谦卦情有独钟,一连讲了四次,《大有》《坎》《艮》卦则讲了二次。
期间的讲义,由他亲自审定,于康熙二十三年刊刻成《日讲易经解义》。刻印之前,他亲自为之制序,重点表述了对易经的总体认识。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至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他启动一个重大治易工程——修纂《御纂周易折中》。
从1711年起,康熙还带领白晋等人,对一直以来的象数学进行了深入研究论证,并形成了一系列认识和看法。
前一篇:美国与印度的贸易与矛盾
后一篇:一流企业与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