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的形成与CPTPP有重要的关联
(2025-07-25 11:37:32)RCEP的形成与TPP有重要的关联。2005年由新加坡首先提出了TPP(即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2008年美国加入了T P
P谈判。2015年10月,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智利、马来西亚、墨西哥、新西兰、秘鲁、新加坡和越南在亚特兰大签署了TPP协议,标志着TPP谈判最终取得成功。2017年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
后退出了TPP,原有的TPP遭遇重大挫折,2018年日本继续推动剩余的11国形成了CPTPP。
虽然TPP及其后的CPTPP取得了成功,但是因为美国的退出,这一贸易协定的影响力因此下降。此外,由于其
存在不适应亚太国家之处,因此亚太的一些国家没有加入TPP。其不适应性主要体现在:一是要求实行全面零关税,甚至包括农产品;二是必须实现服务业大开放;三是在标准、法律执行(如知识产权、环保、劳工保护等)、外资准入与经营、市场竞争方面的政策进行统一,即统一按照类似美国的标准来进行经贸合作。这些要求对于发展中国家是不利的,即使对于部分发达国家而言在某些方面也是不利的,所以对一些亚太国家而言是不合适的。未加入CPTPP的亚太国家开始寻求建立新的自贸协定。
2010年3月,印度尼西亚外长在北京访问时提出,将东盟和其六个对话国(中、日、韩、澳大利亚、新西兰、印
度)组成一个自由贸易区——RCEP。这一提议获得了亚太国家尤其是东盟、中、日的支持。在C P T P
P谈判完成后,RCEP的谈判进程也开始加快。
协定生效后,零关税规模从8%增至90%,涵盖我国约1.6万亿美元的贸易额。原产地累积规则可以说是货物贸易
领域取得的最大成果。根据原产地累积规则,在确定产品原产资格时,可将各RCEP其他成员国的原产材料累积计算,来满足最终出口产品增值40%的原产地标准,从而更容易享受到优惠关税。
中国深度参与和推动了RCEP的达成,挫败了少数国家妄图在经济上围堵中国的企图,同时有力地回击了贸易保
护主义,极大地维护了自由贸易,极大地推动了全球化。
前一篇:亚太地区两个割裂的协定
后一篇: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