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消费对于经济循环支撑的思考
(2025-04-14 10:04:56)自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导致传统的国际循环开始弱化。新冠疫情的暴发与持续蔓延,无论是对国际还是国内需求都造成了严重冲击,使得传统的依靠外循环带动内循环的模式进一步弱化。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是要通过畅通国内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激发国内需求,减轻外部需求波动对经济的冲击,从而促进经济平稳增长。消费既是经济循环的终点,也是下一次循环的起点,消费存在堵点会影响整个经济循环的畅通。目前,我国消费环节还存在诸多堵点:消费能力减弱,收入差距偏大,低收入阶层收入增长缓慢,制约了消费潜力释放;消费环境不完善,虚假广告宣传、价格欺诈、售后服务不到位等现象时有发生;优质消费供给不足,大量处于生命周期衰退期、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消费品供给过剩,反映消费者升级需求的高端、优质产品相对不足。增强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可以通过提升消费能力、完善消费环境、优化消费供给等打通制约经济增长的消费堵点,进而形成从生产、分配、流通到消费的良性内循环。
特定的消费结构与消费循环状态,支撑经济发展的
三是精准发挥财政和税收刺激消费的积极作用。探索发放消费券、对特定产品发放补贴、减税等不同的刺激消费政策,精准发挥财政对消费增长的挤入效应。进一步优化消费券政策,完善发行方式,规范资金来源,拓展发放领域,加强监督管理。加大财政对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以旧换新等消费的支持力度。适当降低中低收入阶层个人所得税负担,优化专项附加扣除政策,通过减税增加家庭可支配收入以刺激消费需求。
一是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规范政府行为,有效破除行政壁垒、市场分割和行业垄断,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各类要素资源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
二是推进商贸流通体系建设。推进城市商业设施、商贸物流设施升级改造,引导传统商圈、街区、门店等进行数字化改造,完善末端配送网络;鼓励农村商贸流通升级发展,建设改造乡镇商贸中心,加强农村物流和冷链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
三是提高消费市场开放力度。首先,发展跨境电商。进一步完善跨境电商发展的各项支持政策,让更多全球商品通过跨境电商进入我国市场,同时,鼓励我国产品通过跨境电商开拓国际市场。其次,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序推进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州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深入挖掘城市发展特色和优势,打造新商圈、新场景、新平台,提升其对国内和国际消费者的吸引力。最后,扩大入境旅游。推动入境签证便利化、优化入境支付环境、提高旅游产品品质、丰富产品供给、完善消费环境,通过发展入境游扩大入境文旅消费及相关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规模。
畅通国内大循环: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李 慧
后一篇:一二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