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中美贸易

1979年起三个阶段
1979年中美建交,签订《中美贸易关系协定》,两国经贸关系发展极为迅速。1979年1月28日至2月5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应邀赴美国签下了中美第一份科技合作协定,正式拉开经贸合作大幕。40年来中美两国本着平等、理性、相向而行原则,建立了中美商贸联委会、战略经济对话、战略与经济对话、全面经济对话等沟通协调机制,保障中美经贸关系不断发展,成为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
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中美贸易额从1979年的25亿美元增长到2016年5196亿美元,38年增长211倍;服务贸易额1000亿美元,美方顺差300亿美元。美国在华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8万家,实际投资830亿美元。
中美贸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按照美国统计:
1.第一阶段:1979—2000年。中美双边贸易额从50亿美元增长到1162亿美元,中国1980年货物贸易逆差26亿美元,2000年变为顺差838亿美元。
2.第二阶段:2001—2017年。中国加入WTO,美国给予中国永久性最惠国待遇。双边贸易总额年增20%,从1214亿美元增加到2016年的5785亿美元。中国货物贸易顺差从831亿美元增加到3470亿美元
3.第三阶段:2017年1月特朗普当选后,对中国展开贸易战。
双赢格局
中美双方互为重要的货物贸易伙伴
2017年中美双边货物贸易5837亿美元,是1979年建交时233倍,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的7倍多。美国是中国第一大货物出口市场和第六大进口来源地,2017年中国对美国出口、从美国进口分别占中国出口和进口的19%和8%;中国是美国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2017年美国对华出口占美国出口的8%。
中国是美国飞机、农产品、汽车、集成电路的重要出口市场。中国是美国飞机和大豆的第一大出口市场,汽车、集成电路、棉花的第二大出口市场。2017年美国出口中57%的大豆、25%的波音飞机、20%的汽车、14%的集成电路、17%的棉花都销往中国。
服务贸易快速增长
2007-2017年中美服务贸易额由249.4亿美元扩大到750.5亿美元,中方逆差2016年262亿美元,年增50%。主要集中在:
(1)旅行:2017年中国游客赴美旅游330亿美元。
(2)留学:42万,为美国贡献180亿美元收入。
(3)知识产权使用费:2011年35亿美元,2017年72亿。
3.中美互为重要的投资伙伴
2017年美国累计在华设立外资企业6.8万家,实际投资830亿美元。中国对美直接投资2003年0.65亿美元,2016年169.8亿美元。2018年5月底中国持有美国国债1.18万亿美元。
两国政府45年来积极推动中美经贸关系
1970年毛泽东周恩来邀请尼克松基辛格访华,奠定中美关系50年改善并发展的基础。1979年中美建交,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2000年加入WTO,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各种论坛,都在积极推动经贸关系,缓解政治军事安全和意识形态分歧,效果显著。美国某些利益集团,曾多次利用贸易不平衡掀起反华浪潮,都被其他利益集团抵制。无论选举时说什么,历届美国总统当选后都回到改善中美经贸关系之路,从里根,老布什,克林顿,小布什到奥巴马都是如此。中美经贸合作是经济互补性和比较优势决定的,一般情况下不会被结构性摩擦,保护主义政策,利益集团干扰,媒体与政客的激烈言辞和所改变。
产业与科技竞争性加强未根本改变两国经济互补
中国通过引进技术和学习效应取得“后发优势”,工业和出口结构升级:
1.20年代60---70年代:中国以出口资源密集型(粮食石油土特)产品为主;
2. 80---90年代发挥劳动力优势,通过加工贸易引进外国设备,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服装纺织家具小五金等),利用外商出口渠道返销国外,1985年纺织品占出口25%;
3. 2000年加入WT0,中国全面开放国内市场,依靠优惠政策和廉价地皮与劳动力引进大批外资企业,生产劳动资本密集型产品(家用电器与机械产品),进一步发展到资本密集型(造船与汽车,重型机械),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仪器仪表与通讯电子设备,航空航天),中国产业结构升级迅速,2000年造船占出口三分之一。
中国产业与出口结构升级,是依靠进口先进设备与技术,对发达国家依赖很大。中美两国经济竞争性加强了,但互补性没根本改变。美国产品居于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对华出口资本品和中间品如飞机汽车;中国居于中低端,对美出口消费品。2017年中国向美国出口前三大类商品为: (1)电机电气设备及其零附件;(2)机械器具及零件;(3)家具寝具灯具等,占比53.5%。中国从美国进口前三大类商品为:(1)电机电气设备及其零附件;(2)机械器具及零件;(3)车辆及零附件,占比31.8%。机电产品在中美双边贸易中比重高,有大量产业内贸易。
2016年在中国对美出口中,机电产品名列第一;中国对美进口中,机电产品名列第二,商品同质化增强说明中国技术升级快,但美国仍保持深加工优势,不影响相互进出口的增加。
中国对美出口的“高技术产品”,大多是在华完成劳动密集型加工环节,包含大量关键零部件和中间产品的进口与国际转移价值,就是说:生产总值记到中国账上,掩盖了增加值是由哪国创造的,利润是如何分配的,关键技术是由谁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