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硬核经济学:金本位制的崩塌

(2024-11-09 23:02:56)

黄金作为货币,有着天然的优势,但也有不易携带、运输费用高等缺点。

金本位制比较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人们只需要将黄金存入银行,换取作为纸币的银行券就很方便地进行交易。

01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黄金的产量有限,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很容易形成通货紧缩。

截至2005年,人类采掘出的黄金不过12.5万吨,人均只有20克。

黄金只占地球总重量的1/15万,不过由于地球太大了,绝对数也达到了4亿亿吨。

但绝大部分都储存在地球内部,开采成本相当高。

这就形成了一个悖论!

假设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量,耗费巨大的成本把相应的黄金开采出来。

这样一来,黄金数量剧增,丧失了稀缺性,作为货币的优点就不存在了。

白银就是这样退出了货币金属的历史舞台的!

而且由于黄金贬值,可能连开采成本也不能赚回来。

02

其实,金本位天然的通缩属性被夸大了。

只有把黄金直接拿来当货币使用,或者纯粹的金币本位制才会带来严重的通货紧缩。

与黄金挂钩的银行券能够比较妥善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人们把无息的实物黄金黄金存在银行,变成有息的存款,需要的时候再以纸币的形式取出来用。

如果金额比较大,还可以用票据、汇款的方式结算,货币仍然留存在银行系统内。

银行可以通过贷款工具产生派生货币!

因此实物黄金只是与基础货币是1:1的关系,实际货币供应量会放大若干倍。

这里还有个问题,万一很多人同时要求把银行券及存款兑换成黄金,会不会造成挤兑?

金块本位制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设置一个普通人难以企及的兑换门槛。

例如1925年,英国规定一次至少兑换400盎司,主要供大公司用于国际支付及工业用途。

03

如果社会生产发展过快,现有的货币供应量不够怎么办?

这时市场调节机制就会发发生作用!

由于对货币需求量大增,黄金升值,就会刺激开采量,达到一个动态平衡。

当然,以上只是理论上的一种设想,现实情况要复杂很多。

从黄金生产历史也可以看出这个规律!

在19世纪之前的数千年的历史中,黄金总产量不到1万吨,其中18世纪仅生产了200吨。

19世纪的黄金产量达到了1.15万吨,其中1万吨是在后50年生产的,契合了金本位制的发展历史。

之后,黄金年产量不断增加,20世纪60年代达到了近1500万吨。

1971年,金本位制彻底废除。

由于那段时间,欧美国家经历了滞胀危机,人们在黄金保值惯性思维下,需求量继续增加,80年代世界黄金年产量突破2000吨。

进入21世纪后,世界黄金产量稳定在2600吨左右。

这是因为实物黄金作为无息资产,很难跑赢股票和房产,人们逐渐接受了这个观念,保值需求量下降。

而工业、首饰及各国央行储备方面的需求比较稳定,金矿矿主没有动力扩大再生产。

万一产量上去了,价格可能还会下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特里芬难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