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功能区自建立以来,依靠政策优势,充
分发挥了辐射带动和示范作用, 为全国改革开
放和现代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为我国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发挥
了体制改革“试验田”的作用。
经济功能区在投
融资、流通、劳动工资、土地管理、财税、金融等
各方面体制改革中先试先行, 为推进改革提供
了借鉴。二是体现了对外开放“窗口”作用。我国
经济功能区利用区位优势, 积极吸收和利用外资,成为我国对外开放、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
三是突出了经济建设“示范区”作用。
经济功能
区充分发挥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管理等方面
的优势,积极开展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带动了
国民经济的发展。
作为深化改革开放的先行地、 探索科学发
展的实验区, 我国经济功能区总体经历了三个
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
1979
年至
1990
年。1979
年
4
月邓小平首次提出要开办
“出口特区”,也
就是现在的“经济特区”,并在深圳加以实施,开
启了我国经济功能区的发展历程。 随后,国务院
批准在沿海 12
个城市建立了 14
个国家级开发 区。我国经济功能区进入了探索发展时期。第二
阶段为 1990
年至
2000
年,
这一阶段经济功能
区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由经济特区、经济技术
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保税物
流园区等构成的多层次、 全方位开放格局基本
形成。 第三阶段为
2000
年至今,这一阶段是经
济功能区的科学发展时期。 进入
21
世纪以后,
为协调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和突破体制性问
题,防止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国
家批准了中西部地区省会、 首府城市设立国家
级开发区。 我国为引导加工贸易发展,开始建立
出口加工区, 由海关对保税加工进出口获取进
行封闭式监管, 我国经济功能区也步入了科学
发展时期。
(二)经济功能区类型不断创新并推动我国
融入全球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为促进外向型经济发
展,开始建立经济功能区。
目前,我国已设立包
括经济特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
术产业开发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出口加工
区、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
区、跨境工业区在内的形式多样、分布广泛的经
济功能区。 其中包括
5
个经济特区、131
个国家
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05
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
发区、13
个不同类型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以及
110
个涵盖出口加工区、保税区、保税物流
园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等六种主要模式的
海关特殊监管区。 经济功能区以减免关税等特
殊政策和灵活措施为手段, 通过创造良好的投
资环境,吸引外部资金、特别是外国资金,引进
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 成为我国改革开放
和现代化建设的窗口、排头兵和试验场,不断推
动我国融入全球经济。
(三)经济功能区的类型和政策特点随着我
国改革开放推进而不断演变 总体来说, 我国经济功能区的设立是中央
自上而下的区域开发战略的体现。 经济功能区
规划是中央与地方共同作用的结果, 两者在对
外经济活动中给予经济功能区以较国内其他地 区更加开放和灵活的特殊政策, 同时随着我国
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向前推进, 经济功能区的
政策特点也在不断演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