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收入与融资模式
(2024-09-18 14:22:08)
(1)压低工业地价维持制造业的低成本竞争优势。 地方政府为了更好地发展地方经济,采取竞 相压低工业用地价格的策略。 对中国地价信息服务平台发布的全国主要监测城市土地价格数据的 分析表明,2000—2018 年,全国商服地价水平、住宅地价水平年均涨幅分别为 9.61%、12.35%,而工 业地价水平年均涨幅只有 3.5%,商服地价、住宅地价与工业地价的比值也从 3.55、2.04 扩大到 9.11、8.49。
分 阶段看,园区工业化阶段中的 2000—2003 年和结构转变过渡阶段的 2004—2008 年, 工业地价年均价格分别为 462.25 元/m2 和 516.8 元/m2 ,远低于同时期 1712 元/m2 和 2809.2 元/m2 的 商服地价,以及 991 元/m2 、1982.6 元/m2 的住宅地价。 2009—2016 年的快速城市化阶段,商服地价和 住宅地价的年均价格分别为 6429.1 元/m2 和 5416.8 元/m2 ,远高于工业地价 732.7 元/m2 的年均价格。
(2)土地抵押助力园区基础设施投资和工业企业融资。
在资本短缺约束下,政府利用土地出让 进行滚动开发,并通过土地抵押贷款融资进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截至
2007
年,东部沿海县市的城 市基础设施投资高达数百亿元,其中,财政投入仅占 10%,土地出让收入和土地抵押融资占
60%。在
西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中,土地抵押贷款所占份额达到 70%—80%(蒋省三等,2007)。
工业用地在出让给企业以后,企业将工业用地作为抵押品向银行申请贷款用于投资,土地抵押贷款成为企
业资金的重要来源(李力行等,2016)。
对
84
个重点城市工业用地抵押数据的分析表明,2007
年工 业企业土地抵押贷款金额和面积分别为 1727
亿元和 54594
公顷,到 2014
年分别上升至 9686
亿元 和 171180
公顷,较 2007
年分别增长了 4.61
倍和 2.14
倍。
前一篇:数说区域贸易协定特征变迁
后一篇:土地财政与增长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