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印尼镍磐政策

(2024-02-02 09:41:03)
近日,在Fastmarkets(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领先价格报道、分析和会议机构)中国电池原材料大会上,印度尼西亚海洋事务协调部副部长塞托(音译,Septian Hario Seto)宣布,印度尼西亚2023年将拥有高达220万吨的镍金属产能,同时产能利用率将达到75%~79%。这一数据预示着印尼在全球镍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其产能和产量均在不断增长,将有力推动全球电池原材料市场的发展。

1901年,在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维贝克山上,一块镍矿石的发现决定了这个国家未来100多年的经济脉络。这个连接着印度洋与太平洋、拥有2.76亿人口的“万岛之国”,正倚赖着这一重要矿产资源,成为全球能源转型时代诸多外资企业和资本争相涌入的“蜜与奶之地”和诸多经济学家口中的“崛起之国”。

根据普华永道(PWC)和经济学人智库(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的预测,在2050年之后,这个“东南亚小巨人”将成为继中国、美国和印度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印尼的镍产业正是其实现爆炸性崛起的关键。

镍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第五大元素之一,在地球上的含量约为3%,仅次于铁、氧、硅、镁,主要应用于不锈钢、电镀和电池等制作领域。随着近几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作为生产三元锂电池的关键材料,镍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印尼是全球最大的镍资源国和镍生产国,具备巨大的镍矿资源开采潜力。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统计数据,2022年,印尼镍矿储量约占全球总储量的20.6%,排名世界第一;镍金属产量达到160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8.8%。据国际镍业研究组织(INSG)预测,2023年和2024年印尼的镍矿产量将分别占到世界总产量的55%和57%。

但丰富的矿产资源并不一定会带来经济的富饶和社会的繁荣,相反可能会带来资源的“诅咒”、富足的矛盾,即一个国家因过度倚赖自然资源,进而陷入工业化水平低、产业结构转型难、过度依赖单一经济结构的窘境。

为了避免资源“诅咒”降临,印尼近10年来坚持实施“下游化”的资源经济政策(又称下游政策),试图通过经济转型,形成高附加值的产业生态系统。印尼政府将这一政策视为其能否一跃成为发达国家的关键。

简单来说,“下游化”就是只允许精炼金属出口的政策。其目的在于促进外资扩大对印尼金属产业的投资,通过建立本地化的工业系统,推动印尼向全球价值链上游迈进,生产更高价值的矿产品,使印尼成为全球大宗商品下游产业的重要参与者。印尼政府希望能够通过在镍产业链实施下游政策,将镍产业和新兴发展的电动汽车产业对接起来,进而扩大印尼镍产品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扩大高附加值产品的加工和生产,并在当地创造可持续的就业机会。

从2014年开始,印尼不断调整矿业政策,限制镍原矿出口,并出台相关政策法规,鼓励外资企业在当地建设镍冶炼厂,促进当地镍加工和精炼领域的高附加值工业活动的发展:2014年,印尼政府首次禁止原矿出口;2017年,印尼放开镍矿出口,但对出口配额和矿石品位进行限制,并鼓励印尼国内将镍矿石加工成具有附加值的成品,降低对镍原矿出口的依赖,增加电池、镍合金、不锈钢产品等附加值较高产品的加工、生产;2020年,印尼再度实施镍矿出口禁令。

 

在吸引投资方面,印尼的下游政策颇有成效。截至2023年底,印尼金属行业的外国投资达到533亿美元,其中大部分资金流入镍产业。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法国镍业巨头埃赫曼、韩国LG新能源以及中国青山控股、浙江华友钴业、洛阳钼业、宁德时代等全球新能源电池产业的上游核心企业均已通过不同方式入驻印尼镍矿产业。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公司在印尼镍产业投资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印尼官方数据统计,2012年—2022年,中国累计为当地镍产业建设投资了142亿美元,远超其他国家。

毋庸置疑的是,未来印尼将继续坚定地巩固其作为全球最大镍生产国的地位,把握住全球绿色能源转型的机遇,将先天的资源禀赋转化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工业基础设施和良性可持续的产业生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