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终于我克服了心理障碍,成功邀请到了9个人填写预约留学经验交流会。可喜可贺,激动难耐!我终于鼓起了勇气,尽管还是会被鄙视,被拒绝,心里还是会觉得委屈,但也着实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高兴!
 
   
扫楼,类似于进门推销,很多人对此有很抵触的情绪,我很能理解,有时我自己都这样。所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别人信任或者说打消别人的疑虑非常重要。
 
   
从小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影响,总认为别人肯定都不愿意预约就同我自己遇到相同情况也不愿意一样。但是我忘了的是,人和人是不同的,有些人是真的想出国深造的,对她们而言,我变成了一个服务者,并不是一个乞求着,我需要努力服务的对象也是她们。对于那些没有兴趣出国的,自然也不是我的服务对象。在理解了这一点之后,每次敲门、对话我都有底气多了,不再是躲躲闪闪,眼神闪烁,说话结巴了。
 
   
门敲开之后,首先礼貌问候同学(有礼貌很重要),然后跟同学们说“23号晚上有华工师兄师姐面对面的经验交流会,欢迎大家预约报名”,这句话很简单,但却是精华总结。重点是不要讲“哈鲁”,不要讲关于交流会的主题,至于原因,马上揭晓。紧接着另一个重点来了,一般来说,门开之后,由于门外是一个陌生人,所以主人一般会站在门口,不会主动领你进门。这个时候,你一定要走进寝室,不能停留在门口。站在门口交流会让人防范心更强,更没有耐心。你一边走进寝室,一边很自然的把传单派到每个人的桌上,还要一边跟她们讲,这是一个纯粹的留学经验交流,嘉宾都是来自华工的师兄师姐,有过这方面想法的话一方面可以积累经验,另一方面还可以扩展门脉,是一次很难得的机会。直到这里,我才和她们说经验会的主题“留学”。关键就在于,原因就是大家在不知道主题的情况下,拿到传单一般会主动的看,然后我边派就边跟她们讲只是纯粹的经验交流,消除她们的防范心理,这样比我单纯的说她们不看的效果要好得多。进入到寝室,除了刚才说的在门口会有防范心理,还有一点,进门之后可以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宣传时间,这一点也很重要。通常,有留学意愿的,在你讲完之后就会拿起传单,细细查阅。这个时候就要见机行事,走到比较感兴趣同学的身边,问她们是否有兴趣预约。如果她开口婉拒说先看一下的话,说明她有点这个想法,但是内心犹豫,还拿不定主意想不想去。这种人如何对付呢?这个时候我认为就要主动打消她们的迟疑与不信任。我是这样做的,我跟她们说,这一次的经验交流只是很纯粹的师兄师姐的经验交流,这也是我们首次办这种类型的活动,你知道这些牛人一般也是很忙的,如果有兴趣的话,你可以预约一下,都是华工的师兄师姐没有其他人,我们主要想通过这个预约了解一下同学对这个活动的反响,看看以后还有没有必要再继续这个活动。这个时候如果她还没有回答,或者说,她问是什么时候?抑或是说,那天我没有时间。这个时候,我就跟她说,没有关系,只要你有兴趣,就可以预约,预约了不是说一定要你去。只是说,我们也是首次办这样的一个活动,以前都是请老师开讲座型的,这次是请的是一些师兄师姐来讲,所以呢,主要就想调查一下大家对这个活动的反应,想不想去,认为这个活动有没有必要。还有,如果你预约了并且去了,到时候还会有礼品赠送。如果你预约但是到时没有办法去到也没有半点关系,我们不会给你打骚扰电话,或者泄露你的个人信息。话说到这个份上,一般人都会填了。但也有少数人,表示会看,但是不会填写预约,这类人防范心强,这时要适时放弃,多说无益,反而造成一种她居高临下、对她有所企图的感觉。
 
   
就这样,虽不易,但我做到了。我终于克服了犹豫、害怕受挫的心理。记得第一次扫楼,结果惨败,一个都预约不到,心里很不是滋味。第二次,我敲了几间寝室之后干脆就躲回了黄晶的寝室跟她聊天,结果自然也是0预约。这是第三次,之前本来头晕,然后想着自己总是失败,我更不想去做了,但我强迫自己去做一个有担当的人,答应了别人就不能轻易让人失望。在路上我也一直在反思,逃避是我有时候面对棘手问题的一大惯用高明做法,例如第二次。但逃避对事情的发展有用吗?你逃避了,问题就不存在了吗?我对自己说无论结果如何,我尝试了,我努力了,这就够了。结果却证明了,如果你足够坚持,总能走到更接近心中理想的地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