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简单十步,让你活到九十九
(2013-02-25 09:35:02)
标签:
杂谈健康 |
看到这样一封邮件,很多朋友都推荐了。虽然不期待可以活到99,总是对健康有好处的,所以也转到此。
其实,这就是笔者倡导的养生名言:少吃一口,多活一天!
其实,这就是我们强调的“少吃一口,多活一天”另外一种表达。
|
1、改变烹饪方法 美国专家认为: 以烘焙取代烧烤有助于长寿。研究发现:高温烹调食品含有名叫“ 高度糖化终产物”(AGE)的有害化合物,它会加快衰老过程。 纽约市芒特西奈医学院糖尿病与衰老科主任海伦·弗拉萨拉说,AG E会产生大量自由基,它们在人体血液和组织中堆积, 激活免疫系统,引起长期的炎症。它们还会导致动脉硬化、 关节强直、皱纹等。
其实,这就是我们十分强调的改变烹饪方法,在中国, 应该倡导以过水(蒸、煮、熬等)为主,代替过油(煎炸、爆炒、 烧烤等)。这里既因油炸会引起脂肪等变性,不利健康; 又因高温会产生有害物质。通常,过水的蒸、煮、熬等传统方法, 加工温度要低得多了。
2、少吃一口 控制食物摄入量就能受益无穷。 美国国家老龄问题研究所资深调研员、禁食专家马克·马蒂森说, 短期内少吃或不吃似乎会启动细胞内的保护机制,“ 有可能降低罹患老龄疾病的风险”。 科学家没有找出一套适用于所有人的禁食方案, 他们的研究使用了各种方法,比如每周两天把日摄入量控制在600 卡路里以内。而《细胞—代谢》月刊5月号发表的论文称, 省掉偶尔的加餐或限定进食时间也许会非常有益于人体细胞。
3、每天锻炼10分钟 改善衰老状态并不需要大量的体育锻炼, 适度的锻炼就能分解自由基、 增强免疫系统甚至促进生成新的脑细胞。《科学公共图书馆医学卷》 网络月刊11月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在剖析了65万名成年人( 包括肥胖者)的数据后发现,每天散步15分钟就能多活两年。 就正常体重的人而言,每周5天、每天散步30分钟就能使寿命延长 7年以上。
4、良好的睡眠 虽然这方面尚存在争议, 科学家始终没弄明白人体在睡眠时会有什么变化。但多种研究表明, 睡眠不足对身体有害。美国科学家强调每天睡7个小时以上的人就不 一样了,他们的免疫力较强、压力较小、体重较轻。 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心理学家阿里奇·普拉瑟解释称:“ 每晚睡眠不到6个小时的人会出现更多的心血管问题, 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更有可能死得较早。”
笔者认为,这是个因人而异的问题。 每个人所需要的睡眠时间是不完全一样的。 只要能够确保良好的睡眠,醒来不感到很累,很疲乏。 不必强求一定要几个小时。睡眠不足倒真的是影响(促使) 癌症发生的常见因素之一。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5、释放压力 压力催人老,染色体端粒缩短只是原因之一。科学家发现, 人们对压力的处理方式是关键。 能妥善处理精神压力的人具备更多的无压力优点:吃得好,睡得香, 尤其是积极锻炼。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心理学家艾瓦费· 奥多诺万说,这些人的端粒往往比那些不能妥善处理压力的人要长。 神经系统科学家指出,即使坐在办公桌前也可以缓解压力——可以定 期做深呼吸,或者想象自己置身于大自然。
这绝对是不易之论(至理名言)。笔者分析发现: 城市里的中老年人,生病(癌)与否, 能否自我释放压力常常是决定性的。因此,我一直强调:在主张“ 管好嘴、迈开腿”的同时,一定要学会“安顿好心”。而今天“ 安顿好心”的关键,不是其他,而是“学会释怀,” 善于自我释放压力。包括少管点、糊涂点,放慢点…
6、培养业余爱好 这也是笔者一贯强调的。兴趣跟衰老有什么关系吗?事实证明, 关系很大。在日本,对大约2000名65—84岁的人进行调查发 现,跟没有业余爱好的人相比, 投身于业余爱好的人的死亡率要低得多,卧床不起的可能性也更低。
2010年来自塞尔维亚的一项调查发现, 急诊室女医生当中有业余爱好者患高血压的风险较低, 这可能是因为业余爱好有助于释放紧张情绪, 因而有助于防止吸烟和酗酒等有害行为。还有一些研究认为, 业余爱好可使大脑处于活跃状态并提供与他人交往的机会, 这会使人更加快乐,而快乐也是促进健康与长寿的一个因素。
7、承认变老,学会放慢节奏和善于妥协 承认自己已经开始老了,因此,学会放慢节奏和适度妥协, 是减慢衰老进程的重要环节之一。很多老人过了年轻以后, 还耿耿于怀,只争朝夕,临床观察表明他们更容易加速衰老进程。 因此,放慢节奏,学会与生活及自己妥协,学会少管一点, 糊涂一点, 把自我的身体机能及代谢都调控在适合缓慢衰老的过程里, 不仅冠心病、脑中风、肿瘤、高血压意外的情况大大减少,而且, 有助于健康地长寿。
承认变老,学会放慢节奏和善于妥协,就是积极地看待衰老。 美国学者研究发现:对衰老持积极态度的老人寿命平均延长了7.5 年。
8、良好的人际关系 研究表明,对接近老年的人来说,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远远超乎想象。人际关系可能比水果蔬菜、 经常锻炼和定期体检更加重要。哈佛大学医学院一项对268 名男性进行跟踪调查发现, 一个人生活中真正重要的就是和别人的关系。 为此, 美国前段时间发表了健康的十大要素,其中第一条就是人际关系。 尤其强调这对老人来说的极其重要性。其实, 良好的人际关系既可以让他获得有效的社会支持; 又可以促使其生活在比较松弛的状态,而不是常常处于应激之中, 这种状态最容易确保身体机能维持在平和之中。就像再好的车, 一直均速状态下运行才是保养的最好方法一样。
研究还发现,常与朋友小聚适度饮酒者比滴酒不沾者更长寿。 笔者在临床则倡导老年人常常和下一代玩耍,以及饲养宠物等, 当然,不是因为孤独而饲养宠物,而是因为爱——这样的老人往往寿 命更长一些。因为,宠物和孩子对熟人是没有敌意的, 老人与其在一起,常可以消解紧张,十分松弛。
9、及时排便 这一说法看似不雅,其实至关重要。 人们总错误地认为大便只是习惯问题,一天一次大便是健康的, 而且,很多人纠结于成形与否。其实,不见得。 世界卫生组织新近公布的健康标准, 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每天即时排便,多次排便。即时排便的含义是: 一天多次大便不是问题,而是推崇的。 大家知道粪便是人代谢的产物,里面有很多毒素,便秘一方面催人老 ——因为大量毒素被人体再次吸收,加速衰老; 一方面会导致直肠癌等很多的病变。
讲到这,还有一个问题,对老年人来说,中医认为是肠燥津枯, 常常表现为便秘,用力努大便的话,很可能诱发脑血管意外。 笔者临床很多高龄癌症病人最后是死于用力努便, 诱发了心脑血管的意外。著名的外科泰斗,94高龄的裘法祖老人, 几天前还在申请去汶川地震第一线去,却因为拼命努便, 诱发血管意外而突然谢世。还有相声演员马季等诸多人士。因此, 想健康长寿,应从年轻开始就养成及时排便的重要习惯, 应把便秘看成头等的健康大敌,老年人更应如此。如果不行, 可以积极加以纠治。排便是完全可以通过药物加以改善的。
10、少去医院 这看来是个悖论,但却是个重要原则。临床实际观察表明: 越是频繁去医院的人,越证明他对自己身体耿耿于怀; 一些小的健康问题往往会被放大,更不容易解决。 笔者以前就讲了所谓的“斯克托代尔定律”——美国将军斯克托代尔 越战期间被俘虏后,当时他年纪最长,但是,8年后他健康出狱了; 相反,那么多年轻的美国俘虏却很快死于狱中了。 研究后心理学家发现一个定律,越是急于想出狱的, 越是焦躁于改变现状的,就死得更快;或问题越发严重。相反, 既要有愿望及坚信能很好活下去,同时又能够自我控制节奏, 不急于求成的,往往活得更好。笔者发现,肿瘤患者中, 这一定律非常典型,老年人中也一样——越是纠结于健康问题, 离健康衰老越远!
此外,近期俄罗斯科学家也提出了一些观点值得一提: 他们认为改变基因、改变端粒长度、适度用些抗氧化物、 限制热量及加强运动等可以帮助减缓衰老。
其中,改变基因、改变端粒长度,只是一种理论可能。 适度用些抗氧化物商家们早已热衷于推广, 其真正的意义有待科学评估。
而限制热量及加强运动则是科学定论。特别是限制热量。 许多科学研究都揭示: 延长寿命的另一个方法是限制饮食中的卡路里含量。 动物身上进行了很多试验。实验鼠摄入的卡路里量每降低30%, 它们的寿命就平均延长30%。
学者们起初认为,限制卡路里可以减慢有氧呼吸的速度, 从而减少活性氧。但后来发现,这反而会加快有氧呼吸, 提高活性氧含量。一种假想是, 限制卡路里摄入等同于实施温和的氧化反应, 这可为以后的高强度氧化反应作准备。也就是说,随着年龄上升, 活性氧将增加,而经过小剂量锻炼的机体能够更加轻松地适应。
前一篇:嘟嘟 & Oliver
后一篇:街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