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浮华过后尽苍凉·河南总修院

标签:
旅行摄影开封河南总修院《孔雀》 |
分类: 至爱·旅行·神州 |
河南总修院,对于这个名字纯粹是去河南旅行前做开封段功课时无意间得知的。最初只是看到这里是顾长卫电影《孔雀》的取景地,因为是喜爱的导演和电影,便又重温了一遍影片《孔雀》。然后,就疯狂爱上这个地方了。
天主教河南总修院位于河南省开封市东郊的羊尾铺村东。开封市并不大,所谓东郊也只是距离市中心十几分钟的车程。自驾导航到东尾铺村,问了几个人都没听说过总修院的名字。就连马路对面的老大爷都一无所知。幸亏做了功课找到了圆拱形的胡同入口,才顺利走入了神秘又苍凉的河南总修院。
河南开封天主教总修院是一所专为培养天主教中国神职人员而设立的特殊高级学校。该院创立于一九三○年,一九五八年四月停办,前后共历时二十八年。
河南总修院现存建筑有主楼及教堂,占地57亩,其建筑外观为中国传统古典式青瓦大屋顶,门窗等为西方式样。该院整体造型注重大方,装修细腻,色调素雅,气势宏大,庭院开阔为河南省近现代中西合璧式建筑中的典范。一走进大门,尽管对它的破败已有心理准备,但是为之一震,原本宏大的建筑如今却如废墟一般暗然度日。不久前进行的修葺已经停止,导致屋檐上的瓦片都被搬落在走廊只剩木质骨架,到处都是废砖废石,一片狼藉。
河南总修院共计占地57亩2分1厘。四周有围墙为界,大门位于整体的偏西位置,亦为古典式。大门西侧各有传达室一间。从大门向北为一宽敞的庭院,种植树木,作为修生体育活动的场所。
已经被拆除的门窗,斑驳的绿色油漆书写着厚重的历史。
天主教河南总修院作为重要的近代宗教文化遗产和规模较大、质量很高的建筑群,在历史、科学、艺术等多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总修院的筹建从1930年开始,1931年建成。其设计为中西合璧型,基本上是仿照天主教会在北京创办的辅仁大学所建造的模式,即外观为中国古典式,内部为西式装饰。
采用这种中西合璧建筑造型设计的主要因素,一是外国传教士对中国宫殿式建筑的雄伟庄严、优美协调深为叹服。二是因当时罗马教廷驻华代表刚恒毅认为,要使天主教能在中国发展就应与中国传统文化相适应,提倡教堂要建成中国式的,圣像也应绘制得具有中国艺术特色。
主体建筑位于中央部位,为一座呈椭圆形的二层楼房。南北31.45米、东西75.58米。大小房间为190间,其建筑面积为2376.99平方米。上千平方米的院落,被首尾相接的楼温柔地环抱着,整个楼属于中西结合式的砖木及砖混建筑结构,高近10米,分为上下两层,采用中国古典式,造型为出厦,下层为水泥柱,上层为木柱。
建筑内均有宽约3米的外走廊围绕,进一楼的四角各有楼梯相通。粗大的廊柱,壮观肃穆!走廊的梁檩及木柱外露者皆加油漆。外墙青砖对缝砌造,墙身厚重,收分明显。立面上混杂使用中国古建筑手法,所用的瓦皆为灰色筒瓦,整座修院建筑主体保存基本完好,是一组不可多得的中西合璧的近代建筑成功范例。
透过二楼的窗户向外看到旁边的教堂。
走廊墙壁上贴的标语不知是否是拍《孔雀》时留下的痕迹?
在近代,大部分意大利人是以传教士的身份来到中国的。他们在中国或以设立教会修院,或以创建学校医院等方式传播天主教。1926年北伐军进入河南时,在大革命浪潮的冲击下,天主教外籍神职人员走散,遂使教会感到培养中国神职人员的重要性,以适应时局的变化。基于上述这样情况,由当时河南省的七个教区主教联合呈请梵蒂岗罗马教廷传信部批准这个建议,并拨专款进行筹备。经过一番明争暗斗后,一九三○年梵蒂岗罗马教廷传信部正式委托意大利米兰外方传教会代为管理该修院及负责进行筹备。
一九三○年天主教开封教区主教谭维新多次视察选址,最后按天主教传统习惯、西欧各国的常规,选定距离城市较远、避开闹市的开封东郊羊尾铺村,修建了天主教河南神哲学院,又称总修院,作以为河南等地培养神父的场所。
谭维新,1873年生于意大利北部巴维亚,是米兰外方传教会会士。他1902年到达开封,1940年67岁退休,1942年病逝罗马。谭维新神父大半辈子都在开封度过,会说一口地道的开封话,他是开封教会的开拓者,是天主教在开封最主要的支柱。谭维新主持教务32年。在任期间,他到美国和欧洲募捐了三次,为天主教在开封的发展铺设了坚定基石。
在总修院右侧上下楼的房间内,依然有几户人家居住在这里。看网上说住在这里的人家,基本上都是炼锌厂的职工和家属,炼锌厂早已经倒闭了。
走廊内的黑板上,画着谁的童年?!
主楼内尚有住户的一边,屋顶还保留着原本的样貌,走廊也更加规整有序。河南总修院,还是晚来了两年,没有赶上它风韵尚存的时代,只能眼看着破败的“最美废墟”心碎。
不知道看过电影《孔雀》的人对这样的场景有没有印象?
2005年上映的《孔雀》由顾长卫执导(蒋雯丽的丈夫),讲述生活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北方小城市安阳的一个五口之家(姐姐<张静初饰>、哥哥<冯瓅饰>、弟弟<吕玉来饰>)的故事。《孔雀》用极其唯美的“镜头语言”和音乐“讲述”了极其唯美的美好理想与残酷现实的激烈碰撞,最终,一切理想、美好、幻想、爱情、憧憬终究化作人间最平凡、最平淡、甚至是最悲凉的现实......整个影片对人物内心的演绎可谓是极致完美,曾获得第55届柏林电影节评委会大奖银熊奖。
《孔雀》开头五口之家围坐饭桌四周的吃饭场景就是在这样的走廊里展开。围栏下的院子,曾经有胖哥哥笨拙学骑自行车的影子。生活的平淡在这里蔓延开来……
破败的楼梯被屋顶的灰尘覆盖,残旧的木椅子还孤零零的靠在墙上,窗户下面尽是垃圾……这样的场景对于这座1992年4月被公布为“开封市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9月被晋升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来说,实在有些讽刺令人唏嘘。
院子里居民种的青菜,是唯一让这座建筑显出一丝生机的地方。
古董电表箱,仍然肩负着巨大的责任。
半扇教堂的大红门,再也担负不起原本的职责,只能安静的躺在这里,任由岁月流逝,生死听命。
在修院正楼正门相对的楼北向开有一个小门,有一走廊约十余米与后面的教堂相通,名为“圣母无染原罪堂”。教堂计15间,建筑面积为301.7平方米,可容二百人左右参加宗教仪式,全楼仅有南北两门可供出入。可惜现在的教堂已被拆除,无法走入观看,只剩下圣母堂正面封火山墙式的大门孤单矗立。
主楼的正面大门为古典牌坊式,上有竖立的雕刻文曰“河南总修院”,旁边小字为“北宋大花园故址”,为开封当时名书法家关百益的手笔,现已被凿去。
尽管河南总修院现在的样子,暂时失去了应有的审美职能,但它的神秘魅力与建筑特色,仍然会让走进它的人为之心动。在我们拍照的两个多小时中,不断有游客走入,穿梭在一根根石柱间寻找它美丽的痕迹。而原住居民则安然的洗衣做饭,丝毫不为之所扰。无论荒凉与破败,宏伟与庄严,如今,它只能静静的矗立在开封东郊小村的一隅,在寂静中守望,在冷漠中安详,在荒废中暗蕴生机,在凄凉中展示沧桑。
PS:以上图片摄影by@彩虹帮帮主(13年4月29日);部分文字介绍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