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行旅游摄影旅行婚礼婚礼实拍 |
分类: 情深·婚礼·纪实 |
对于自己的婚礼,大约是在两年前和帮主首次谈到结婚问题后开始思考的吧?很奇怪,我从来没有像其他女孩子一样,期待一场华丽的、梦幻的、公主式的婚礼。我对于婚礼的唯一要求就是——“超凡脱俗”:我希望我们的婚礼,不用与婚庆花艺周旋暗战,不用去顾虑宾客是否吃好喝好,不用为繁杂的场布费心熬夜,不用把大把的银子浪费在一次性的投入中……我只想,用我们自己最爱的方式去纪念那一天!在那天,我们可以真正尽情地享受在属于我们自己的美好时光中!我们最爱的方式,非“旅行”莫属!
当“旅行结婚”这个想法从我口中说出时,连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可是在两年的时间里,这个近乎于天方夜谭的心愿始终让我们魂牵梦绕,在淘汰掉一个又一个凡俗的婚礼创意后,终于正式提上彩虹帮大婚日程。关于婚礼地点的选择本着两个原则:一是要鲜有游人,最好不为人知的小众旅游目的地;二是要去少数民族且民风淳朴的小村寨。在我们2012年旅游计划中,符合要求的只有黔东南的肇兴侗寨和香格里拉的秘境尼汝了。经过调查研究,尼汝康巴藏族艳丽的婚礼服饰和热烈的锅庄舞仪式,最终深深打动了我和帮主的心!
两个不靠谱的人,带着一个不靠谱的结婚计划,出发前只给当地住宿家的主人打了一个电话告知想法,然后,就出发了!
其实在到达香格里拉县城以后,甚至买喜糖即将奔赴长途车站时,我俩心里对于能不能办这场婚礼都没底。尼汝,首先是一个游人很少很少的地方,在县城和客栈老板聊天听到的全是那里环境的恶劣、徒步的危险,我们一路跟遇到的驴友说要去尼汝,得到的反应都是“你们太牛了”!这样的信息实在是打击了我们举办旅行婚礼的信心。婚礼前的两天我们还安排了南宝牧场的两日徒步,尼汝什么状况?南宝牧场什么状况?徒步下来我们的身体什么状况?一切都是未知的……
也许是因为事前没有报太大的希望,所以结果往往会有更大的惊喜吧?经历了各种不靠谱的遭遇,经历了各种惨烈结局的假想和担心,经历了我和帮主各种互相安慰与鼓励,二零一二年五月二十日,我们就做梦一样地心想事成,在尼汝这片我向往已久的神秘山村中,举行了我们梦寐以求的、超凡脱俗的、无与伦比的香格里拉藏族旅行婚礼!
香格里拉尼汝村自古深受苯教影响,如今尼汝婚俗的内容与形式,受苯教礼仪文献《择偶七善业仪轨》影响较大。从原始的群婚到比较完善的一夫一妻制婚姻的演变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择偶、说亲、提亲、订婚期、送亲、迎亲、婚礼、回门等一系列相关的礼仪习俗。在尼汝举办婚礼一般为期三天,第一天送亲方在家里宴请、准备,迎亲方派代表来迎亲送彩礼;第二天是活动内容最多、最重要的一天,有迎亲方接亲、迎福、正式仪式、留福、锅庄舞庆祝等一系列复杂的程序;第三天是婚礼最后一天,活动相对少了一些,需要新人上山象征性的劳动,以及接受亲朋叮嘱祝福。婚礼后的第三天或第五天,两位新人要一起回门。尼汝人的婚礼一般都在冬季举行,因为只有冬季不需要上山放牧。
由于我们旅行游客的特殊身份以及时间的限制,在尼汝的婚礼是取中间一天最重要的迎福-正式仪式-留福-锅庄舞这三个程序举行。主人洛桑松巴大叔提前帮我们借了新娘和伴娘的盛装,找出了自己家新郎和伴郎的服饰,还帮我们邀请了周围几家邻居来参加婚礼。我和帮主还有陪伴我们而来的伴娘伴郎两位好友,早早起来贴上大红喜字,洛桑大叔的儿子东东和帮主一起背回婚礼所需的酒水饮料,同住大叔家的驴友西尔马也来帮忙,前一天特意从山上请回的正在放羊的“仓巴”,也早早坐在正房诵经了。而我和帮主就剩怀着忐忑又激动的心情等待仪式的开始。
苯教的神袛系统深深的扎根在尼汝人们的信仰之中。驱邪酬神、镇妖禳灾、招魂、占卜、桑烟祭等苯教文化形态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与藏传佛教文化糅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居家佛教徒——“仓巴”。尼汝仓巴主要是苯教、宁玛派(红教)、噶玛派(白教)中演变的一种地方教派。公元七世纪中叶,松赞干布为了佛教能在吐蕃社会中得以顺利传播,提倡在家俗人不用剃度出家,便可直接修习佛法。从此居家佛教徒——“仓巴”开始出现。
民间居士“仓巴”多为师徒传承,也有父子、兄弟传承,不注重修炼,只研习一般经书及经咒,可以娶妻生子,不脱离生产劳动。其主要职能是为村人禳灾驱邪、祈求丰收、主持红白仪式、占卜凶吉等活动。仓巴到迎请地从事法事活动称为“达萨郭”,有请必应,深受四方民众尊敬。仓巴是人神之间的桥梁和媒介,担负起人神之间的传言人的重任。
按尼汝婚礼的传统习惯,以年龄大小和辈分大小安排座次。尼汝藏式民居正房火塘右侧楹谓之“仓巴楹”,专供仓巴在此设福座,举行各种法事活动。供桌上摆放福禄箩或福禄升,内盛小麦或青稞以及贵重福物,插有麦桔,上挂五彩哈达,象征财运汇集,丰衣足食,吉祥圆满。
客人入座后开始举行婚礼仪式,首先新郎和新娘俯首跪在仓巴面前,向仓巴行三次磕头礼。之后让新人点燃酥油灯,仓巴在我们额头抹了一点类似是酥油的东西,再将法器海螺里面的水赐予手心中让新人喝掉,用藏经在头上轻轻拍了三下,最后仓巴边念经边将红色的吉祥绳赐予新人,系在我们的脖子上,以示祝福新人新婚幸福、白头偕老、健康长寿。整个过程庄严而神秘,帮主先受礼,慌慌张张的边跟大叔学边做动作,轮到我时,因为已经看了一遍所以做起来比较连贯,但是心里紧张的要命,而且面对如此陌生的宗教仪式,心中不由得生出一种敬畏,我相信当时的自己真的感受到了神的气息与力量!
接下来,由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辈也就是洛桑大叔主持迎福仪式,分别捧上三种饮品即酒、奶和茶,现场每一个人都要用小勺取一点放入手心,喝一小口,再用手指点蘸抹在额头和脖子处。
很后悔仪式后没有向大叔问清这个环节的名称和含义,回来翻查了资料,我自己理解以上应该是敬天、敬地、敬朋友,祝福新郎新娘相亲相爱,人丁兴旺,祈求“三宝”来保佑平安。
整个过程中,仓巴依旧坐在那里诵经。迎福仪式结束时,仓巴让新郎手捧香炉(帮主捧的是一个不同于我们的插香用的盘子),新娘手捧福箩(但是我当时捧的是供品),伴娘伴郎手捧供品。
供品长得像一座小山,很可爱的样子,具体不清楚是什么东西。
最右边的是女主人洛桑大叔的妻子,我在想那天阿姨手里的东西好像就是福箩吧?连四岁的小香巴也手捧供品哦,可惜不出三分钟就被他毁了,淘气孩子!
最左侧的是洛桑大叔的儿子东东,他身披一个黑色的披风,手里握着香炉,准备带领我们做接下来的步骤。
大家都认真的倾听着仓巴的诵经,虽然听不懂,但是觉得气氛特别严肃庄严!
驴友西尔马帮我们用相机拍照,伴娘伴郎提前支好三脚架用卡片机录像,感谢他们的无私帮助,才有了这些我们终生难忘的影像资料。年轻的姑娘和美丽的阿姨们都盛装出席,更让我们非常感动!
大家捧着不同的器具,等仓巴诵经示意后,我们四人便跟随东东按顺时针绕中柱转三圈。
在婚礼过程中客人们一边喝茶饮酒,吃喜糖,一边观看仪式。阿姨准备的酥油茶浓香醇厚,盛放酥油茶的器具更是精致美观。大家吃着喝着都特别高兴,中间还忽悠新郎伴郎高唱流行歌曲,可当我开怀大笑的时候,却被告知新娘子一定要表现出害羞的状态,要恋恋不舍的样子,于是我只好在后半段婚礼中故作深沉了。
婚礼的最后一个环节,要所有客人跳起象征祈福的“央卓”舞,边走边唱将福箩迎入库房。歌词大意是:
福来自蔚蓝的天空,
金色的财路宽阔平坦;
福来自白色的岩石,
矫健的体魄比石坚;
福来自绿色的江水,
福寿安康似水长。
用优美动听的赞词迎福,
用震撼人心的钹声迎福,
用飘渺弥漫的香烟迎福;…………
迎福是尼汝村藏族婚礼仪式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意义有两个:一是希望新娘或入赘婿能带来财富,使家庭人丁兴旺;二是希望新人能带来好运,使家庭生活美满。这央卓舞跳到最后,帮主一时兴起又玩疯了!
一般尼汝人的婚礼,在晚饭后还会组织跳锅庄舞,全村男女老少都来参加,通宵达旦,尽情欢乐!不过我们为第二天的七彩瀑布徒步取消了晚上的锅庄大趴,而是由东东掌厨与大叔全家人、邻居阿姨还有驴友西尔马共享了一顿丰盛温馨的晚餐!
仪式完毕后,我们穿着心爱的婚礼盛装来到村口照结婚照~
新郎伴郎身穿大襟镶缎短衫和藏袍,高筒狐狸帽,脖带项链,腰挂银刀,胸挂“噶乌”(护身符),哈哈,实在英气逼人!拉风极了!帮主脖子上的红绳就是仓巴赐的吉祥绳。
尼汝盛装中,男藏袍称为“楚巴”,穿“楚吧”时要将衣领顶在头顶,把腰部提起,腰间系上红色腰带。短衫向右开襟,宽腰,高领,水袖短摆齐腰,镶两指宽的金边,面料为各色绸缎。
尼汝女性的盛装通常穿翠绿色毛呢连衣双襟百褶裙,裙长及踝,距裙边沿一尺处用五色彩带装饰。内穿衬衫,外套龙凤或百花彩缎为料的高领金边坎肩,腰系嵌有20颗白海螺片的布腰带,藏语叫“夺塔”。一对银铃和红布带上各嵌有7颗海螺片分别悬挂在腰际两侧,腰际右侧佩挂银质针线盒,头戴水獭皮镶边的三角帽。两耳坠金银耳环,颈挂珍珠玛瑙项链,胸前佩银质镶金的方形护身符,带银质及象牙手镯。身后批锦缎披肩,全身上下华贵艳丽,且重量不轻呀!
魂牵梦绕了三年的尼汝,竟然做梦一样地在那里完成了属于我们自己的、真正的旅行婚礼!
感谢在这过程中每一个帮助过我们的人!感谢我们的最佳旅伴、大学好友、伴娘伴郎——明&路,一路不远万里从东南亚辗转云南陪我们一同深入秘境尼汝!感谢偶遇的驴友——西尔马,帮我们拍照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还送给我们最有意义的扎拉胜嘎神山写生画当做结婚礼物!
最最重要的是感谢尼汝村洛桑松巴大叔全家!在我们对于婚礼完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大叔和他的儿子东东在每一个流程都尽心帮助,才使得我们顺利完成、梦想成真!从上山请回仓巴,到向邻居借婚礼盛装;从背运酒水饮料,到邀请亲朋筹备饭菜;每一个人都默默地、极为认真的为我们付出着。当仪式开始前,全家人和参加的朋友全部盛装出现在我们面前,连小香巴都焕然一新地穿起了漂亮的小藏袍,我和帮主真的感动至极!而他们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无偿的,不求回报的!
在洛桑大叔的家里,我们一共住了五个晚上,似乎已经习惯了清晨听到马铃叮当叮当的声音;习惯了吃东东做的饭,喝阿姨煮的酥油茶;习惯了和淘气的香巴一起玩闹;习惯了看神狗小白赶马、撒欢;习惯了跟说话慢吞吞的大叔聊天,跟着他的脚步上山。临别前的一晚,小香巴捧着家里唯一放着几张照片的相册给我磕磕巴巴的讲解,直到深夜都不去睡觉,把我惹得躲在被子里哭了好久……
该分别了,我翻遍了所有背包想找出一件东西送给他们留个念想,可是为了徒步减重,我们把大多行李都寄存在县城了。知道大叔爱照相,最后把我们的数码相机留下了,希望他们拿出它照相的时候,能够想起我们这对在他家举行婚礼的孩子!
尼汝,我们一定会回去!也许是结婚周年纪念日,也许是小香巴的婚礼上,也许是每一个想念那里的日日夜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