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实拍吴哥大圈五寺一池

标签:
柬埔寨旅行旅游摄影吴哥高棉实拍 |
分类: 行走·世界·梦想 |
暹粒吴哥的常规游览通常以三天为宜,分别安排小圈、大圈、外线的景点游览。我们时间充裕购买的七日通票,所以游览起来悠闲很多,有更多的时间细细体味每一座喜爱的寺庙,后几天则安排对重要的几个地方进行了二次游览,收获颇多。
吴哥大圈游览全程约为26公里,基本包含圣剑寺(Preah Khan)-龙蟠水池(Neak Pean)(涅槃宫)-塔逊寺(Ta Som)-东梅奔寺(East Mebon)-比粒寺(Pre Rup)(变身塔)-皇家浴池(Srah Srang)-斑黛喀蒂寺(Banteay Kdei)-豆蔻寺(Prasat Kravan)等景点。除龙蟠水池被洪水淹没了道路根本无法通行外,其它大圈寺庙我们都去到了,圣剑寺更是意犹未尽的去了两次。
塔逊寺(Ta Som)是个很小很小的寺庙,在吴哥众多古迹中不是很显眼。比较有特色的是它东西塔门均有四面佛雕刻,并且东塔门被一棵大树的根系完全覆盖,这景象也成为了塔逊寺的标志。
东梅奔寺(East Mebon)是我要强烈推荐的地方!去之前便得知此处游人稀少,1:1比例的石象是当地孩子游乐的场所,去过之后果然不同凡响!
东梅奔寺建于东池中央,如今池水已经干涸。建造东梅奔寺分别使用了高棉的三大建筑材料——砖、岩石和红土。如此,在东梅奔寺拍摄出的照片也有了鲜艳的色彩效果。
巨大的真实比例的大象雕刻矗立在四周,成为很有特点的拍摄道具。
比粒寺位于东梅奔寺南约1.5公里的地方,是一座金字塔式寺院,与东梅奔寺建筑结构相同,但是比粒寺规模更加巨大。据说在中央寺院和东塔门之间的空间放置了用于火化尸体的石槽,是进行火葬仪式的地方。
比粒寺台阶极陡,游览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尤其下雨的时候,路上碰到的中国驴友就在此摔倒了。比粒寺由于高度很高是仅次于巴肯山观赏日落的地方,所以下傍晚时分游人非常之多,听说这里的日出也不错哦。
在柬埔寨很多寺庙里,总能发现这些从石缝中钻出的小动物们,北京野外很少见,觉得还挺可爱的。
我们偷拍小蜥蜴的时候,一老外突然发现珍宝似的搂住帮主高兴的大叫,把我们俩搞懵了!后来一聊才发现这哥们儿是墨西哥人,帮主那天无意穿了件印有墨西哥著名景点和仙人掌的T恤,所以引得他兴奋起来,一直问我们是不是很爱墨西哥呀!
皇家浴池顾名思义是国王进行沐浴用的水池,不过看到后才发现这浴池也太大了些吧,国王一人享用实在是浪费了!皇家浴池东池东西长约700米,南北宽约300米。这里在旱季能看到精彩绝伦的日出!
这熟悉的场景曾经出现在《虎兄虎弟》中。
班黛喀蒂寺完全是我旅行计划中可有可无的一个景点,只是因为它在皇家浴池的对面,所以在参观了浴池后也顺理成章的走进了斑黛喀蒂。进来后才发现这座整体结构与巴戎寺相似的庙宇,却有着不为人知的诸多与众不同的地方。
东楼门内放置着后人请进的佛像供人膜拜,一位老人默默地守在旁边,不时擦一擦石台,口中念念有词。我们坐在角落里,静静地看着老人,很是羡慕她脱俗安详的人生。
斑黛喀蒂寺的收获之一是这里奇怪丰富的仙女雕刻。我们惊奇的发现,在这里很多雕刻的仙女长相、装扮或是表情与吴哥寺及其它地方不大相似。这里的雕像有的像个老太太,有的胖胖的很是丰满。
有的人像脑门大大的五官很卡通,有的衣着装扮像是西方人,透露着古怪。
除了长相奇怪的仙女像,斑黛喀蒂寺还有着丰富的建筑雕刻、坍塌石块,内部结构复杂很容易迷路,也使人有了一种探险的乐趣,最重要的是,这里几乎没有游人!
在暹粒的日子,我为柬埔寨人民所表现出淳朴和善良所深深感动着,他们团结热情、乐于助人,在经济极为艰苦的生存环境中积极努力的奋斗着。我们在去往豆蔻寺的路上,路面被洪水冲毁出很多大坑,过往的Tutu车都东倒西歪的艰难跋涉,只要有车陷入水坑中,旁边几辆车的司机都会立刻微笑着跑过去帮忙扶车、推车。一个年龄很小的小男孩,一直站在水中,专门等待帮助没有平稳开过的车辆,瘦小的手臂紧紧拉住即将歪倒的车体,那场面温馨得让本来皱紧眉头的情绪也随着他们快乐起来。
豆蔻寺是一座平地式寺院,建筑特征是湿婆神造型风格,也是吴哥现存极少的红砖结构建筑。到达豆蔻寺时正值正午,太阳快要把人烤化了,所以我们只是匆匆绕了一周便离开了,回来看书发现其实尖塔内部的雕刻才是最精髓的地方,遗憾没有看到。
在中央尖塔的内部雕刻了毗湿奴神为题材的浮雕,在最北侧的尖塔内部能够看到毗湿奴神的妻子——拉克希米的立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