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上师的妻子:我和邱阳创巴的人生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一瓣书香 |
作为上师的妻子:我和邱阳创巴的人生 Dragon Thunder: My Life with Chögyam Trungpa,这本让人期待已久,由创巴妻子Lady Diana Mukpo所撰写的传记书籍,由台北橡树林出版社在本月十号正式发行。英文原作者:黛安娜.J.木克坡,与卡罗琳.萝丝.吉米安(Diana J. Mukpo & Carolyn Rose Gimian),中文译者:吴茵茵女士。为让读者能够深入阅览这位具争议性的藏教大师之生平与教法,笔者在此谨献上此文,以供读者作为参考之用。愿悲智之佛法广传,菩萨勇士精神相继!
龙之声,地之动
──读黛安娜夫人的邱阳创巴仁波切传记
这是一本极为诚实、极为亲密的、关于创巴仁波切不凡人生第一手的侧写传记。写书的人亦是同样的不平凡──她正是十六岁时即不顾一切而嫁给仁波切的英国女子,黛安娜夫人。经由黛安娜夫人真诚恳切、毫无隐瞒的心路历程之讲述,我们看到了这位把佛教带入西方的先驱大师──邱阳创巴仁波切生命的困顿、转变,和他无畏、无我的牺牲奉献。我们也看到黛安娜夫人不渝的至情与虔敬,使得人世间纷纷扰扰的爱取争执,升华成大爱的超越和永恒。他们共经的旅程交织着风雨雷电,绝非一帆风顺;他们也见证了佛教传入西方的艰难过程与无限可能。书中的文字,平铺直叙、无有做作,但在这些看似平常的故事底下,我们却见到了波澜汹涌的壮阔大海,其中汇聚了无数勇士菩萨的血泪、辛酸、挫折、与尊严。
阅读本书的三把锁钥
然而,阅读如此宏观、丰饶的一本书,若无先具备有一个开放的心态,以了解创巴仁波切教化西方弟子之时代与文化背景,以及仁波切本人特异不寻常的接引方法,我们极有可能因道德常理的批判而对创巴仁波切当年的行为产生重重误解,这样的误解只将障蔽我们深观其教法奥秘的机会。我们可以从外、内、与秘密三个层面,分析归结出三把阅读、理解本书的锁钥;此三点分别是:时空背景、疯智行径、与香巴拉觉悟社会之缘起。以下,我们可以试着用这三把锁钥来切入这本传记:
第一,就时空背景而言,六○、七○年代的美国,是一个探索、追求、狂野的年代;「嬉皮」世代摧破了中产阶级拘谨、保守的屏障,越战与和平之诉求打开了人们向来狭隘的视野;在寻找灵性解脱的同时,饥渴的大众常常误入各式各样的陷阱──他们或固着于外相,或颠倒于断常(二边),以致于种种向上的追求,变成了糖果和蜜奶,虽然暂舔滋味,但毫无究竟可言。为对治此一「精神性之唯物主义」的迷思,创巴仁波切不顾强烈的反对与攻讦,毅然决然地舍弃他的僧人戒律,以彻底融入当时众生之情境:体会他们的心态,运用他们的语言,帮助他们超脱其迷障。
其次,就他所显现之离经叛道的「疯智」(crazy wisdom)行径而言,正如香巴拉出版社负责人山姆·博秋兹于书末所提到的:「(仁波切)的一生呈现多种不同的样貌:如僧侣、结婚的喇嘛、父亲、疯智瑜伽士、大学创办人、艺术家、君主等等。在梵文中,像创巴仁波切这样的人被形容为大成就者,mahasiddha ──大成就者不只透过修行、研读和了证而有大成就,他也超越一般社会期望或行为的限制。」创巴仁波切狂放的、应机施教的手段继承了其上师堪布刚夏的「疯智」传统──但这必得是先有智慧,才有疯狂,而不是一味的标新立异、自以为狂。疯智体现者所展示的是无尽的智慧慈悲与方便善巧,其所拥有的是一颗与众生之痛苦共同脉动、滴血、真实无伪的心。为此,他们渡生的显化,往往突破世俗的框架──如仁波切为点醒其友阿贡仁波切,不惜在桑耶林撒尿相谏的离谱行为;或是仁波切其它即兴、激烈、突破形式的狂诞教化方式。古来,在印度密续佛教中有所谓的《八十四大成就者传》(The Lives of the Eighty-Four Mahasiddhas) ,记述了疯智大师各种的癫狂事迹。然而,这绝对是非凡之人能行的非凡事业,不是我们一般人所能揣度、或模拟的。
第三,创巴仁波切本身除了是藏传佛教噶举派的转世祖古,并兼持宁玛派之传承,同时,他更是一位稀有的伏藏师(terton),揭露适合时代迫切需求的尊贵法教,特别是发掘了香巴拉伏藏(Shambhala terma)。创巴仁波切与香巴拉伏藏的渊源起自于他年少时在藏地所亲见的灵视(vision),与他日后在北美七○年代中期陆续接收而得的香巴拉心意伏藏。据仁波切所述,「这一系列的香巴拉伏藏不是由莲花生大士直接传授,而是来自莲师的化身──林国的格萨王,也来自香巴拉王国历代利格登王的心。」。在创巴仁波切弘法于北美的十七年之中,后期十年间,即以弘扬香巴拉的觉悟社会为主;他因此创设了许多崭新的佛教语汇,如本初善(basic goodness)、东方大日、四威严,各式的规制(如香巴拉训练、金刚护法),和各种象征之旗帜、标章等。实现一个香巴拉的觉悟社会是创巴仁波切念兹在兹的愿景视见;其基础是众生咸具本觉性,经由无畏与温柔的勇士智慧,坚定不移的戒律,以及生起风马之能量、慈悲光灿的信心,来达成。香巴拉不见得是一个遥远虚幻的净土国度,却是一种当下存在之完足饱满、清明觉照的状态。
不了解香巴拉的原理原则,就无能理解到创巴仁波切的心血精髓;而若无法自现象界的感官觉受中深体实相的精微无垠,也就无法进入香巴拉之广大神奇、不可测度的世界。
读者可能面对的挑战
对于大部分的读者来说,也许书中的某些部份,会令他们读来瞠目结舌、不知所措。这些挑战包括仁波切与女人的关系、饮酒过量等行径;黛安娜夫人于此书里直言不讳地描述了这些事实。对于她自己与仁波切亲密关系的罗曼史细节,她更作了详实、生动、坦白的直述,尺度上或者超过一般读者对所谓「精神上师」的期许。创巴仁波切曾告诉过当时年轻的黛安娜:「我最爱的是上师,我的上师就是佛法;佛法永远是我的最爱,但妳永远是我的第二爱。」终其一生,仁波切有多位女性的伴侣,但黛安娜夫人理解其举远超越性行为本身的黏腻攀执、而是一种与另一众生全然无隔的亲近方法。诚然,这样的行为引人非议,但我们可以确信的是,创巴仁波切毕生谨持菩萨戒律:「绝不伤害任一众生」。他的所有作为都是公开的,毫无任何的矫饰隐瞒;人前人后,他始终表里一致。
我的学佛背景,起始于大乘的汉传佛教禅净二宗。一开始,之于创巴仁波切所碰触的佛教禁忌,我亦颇觉难以置信、难以理解。在我早年亲近香巴拉法教的时日里,我曾与多位仁波切早期的弟子们讨论过这些问题,其中,也包括数位仁波切的「明妃」。然而就我所汇集的印象中,性之本身,似乎从来不是重点;反而,她们的感觉是「与性无关」,或者甚而经验到「巨大的温柔、与开放」。再者,就饮酒这事来看,从外表上,创巴仁波切似乎是以酗酒将自己推向生命的终点,可是,身为密乘大师的他多年以前早知自己寿命的年限──一切他早有预见。而今,从创巴仁波切的众多弟子当中,我们所见的,是这些人的全生命,因仁波切智慧与慈悲的光热,而获致彻底的转化……他们不但身心皆转向佛法,亦自修、利众,成为延续香巴拉法脉的行者和导师。这样的事实是有目共睹、不容置疑的。我们一般人总爱用自己有限的心思来批判、评断他人的行径,但其中有多少是我们自己的臆想、有多少是真相之本身?那是难以确定的。
黛安娜夫人在纽约的一场演讲中,曾提起她要写这本书的动机:「与其让其它人以各自的角度来为这些故事加油添醋,不如由我自己来说吧。」喧嚣俱寂听天籁,尘埃落定则见真:在他入涅二十余年后,创巴仁波切的教法现是更为光耀、更普照世间──真理的力量,毕竟是超越时空、无远弗届的。
法道旅途的艰危之处
创巴仁波切从不鼓励弟子模傲他的举动行止,反之,他深深告诫他们「自欺」之危险。修道之旅的歧途甚多,不论是精神性的唯物、或是自我骄慢的膨胀,内心的戒行若不精严,只有加速沉沦一途。创巴仁波切本是金刚乘大师,有能力「转烦恼为菩提」,但就我们常人而言,究竟是在转烦恼、还是被烦恼所转,这其中有天渊之别,不可不慎!在创巴仁波切圆寂、摄政王陷入爱滋病事件时期的香巴拉,便经过了一个无可比拟的、极为严苛的考验;这一直到创巴仁波切的法嗣暨子嗣 ──萨姜米庞仁波切正式升座、领导香巴拉团体进入另一新的纪元,这些巨大风浪才渐次平息。创巴仁波切身为第一位当世之「萨姜」(大地怙主),称为龙萨姜(Druk Sakyong):天龙雷鸣,大地震动,他这一生所传扬的、结合出世和入世、绝对与相对真理的不二法门,已随着时日迁移而功用彰显;他的勇士大爱绵延久长,智慧法身常温暖人间。
也许,最重要的,不管你是不是一个佛教徒,只要你会被人性的真、善、美所触动,你都能在阅读这本引人入胜的书里得到启示。因为这是一位真情至性、坦率勇敢的女子与一个伟大生命的的交会记录;它无有终点,只有不尽的爱与怀思。黛安娜夫人书中后部引用那首罗伯特.本斯(Robert Burns)之歌词所显示的、对创巴仁波切的永恒感念,非常令人动容:
对于你们所有身陷爱恋又无法自拔的人
三宝弟子,香巴拉人,
欲请阅此书,可点按此一链结 – 作为上师的妻子:我和邱阳创巴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