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银行理财产品投资损千万血本无归!
标签:
杂谈 |
分类: 没有保障血的教训 |
主持人:今天佛山顺德龙江镇的十几名市民向我们栏目报料,称一年前,他们向当地银行的两位经理购买了几款基金,没想到一年过去了,当初的投资全部“打水漂”了。最严重的是,出于对银行的信任,大家投入的资金几乎都在一百万以上,总金额估计达到上亿元。哇,一亿元突然人间蒸发,这么恐怖!
究竟事情是来龙去脉是怎样的呢?记者罗睿思立刻带你去了解情况。
记者:现在在记者身后的这十几位先生女士,都不约而同地在龙江当地一家银行,通过他们相熟的理财经理,购买了一些理财产品。可是现在已经过去一年了,当初他们购买理财产品的本金,却迟迟取不回来。因此他们感到非常焦虑。据了解,当初他们购买理财产品的金额都不少,最高的甚至高达一千多万。
画外音:辜女士告诉记者,由于这家银行的经理黎某,一直都有帮她理财,因此当她知道辜女士通过卖房卖车获得80万现金之后,就开始频频劝她购买一个理财产品。
辜女士:她知道以后她就说,辜小姐,我们现在有一个保本保息央企推行的一个产品,你买那个利息比较高的。我说我这个钱是用来出国留学的,是不能丢掉的。她说肯定保本保息,还有第三方担保,一定不会出问题。她说时间是一年,后来推脱了几次,她每次见我都跟我讲,诱导我去买这个产品。
画外音:同样在这家银行购买了这个理财产品的陈先生就说,他当时是通过这家银行的经理蔡某购买的,当时对方也是信心十足,向他保证这个产品保本保息,只赚不赔,因此他毫不犹豫地就购买了160万。
陈先生:一般呢,通常银行理财都是5点6点,(现在)高了3、4个点,100万的话一年就有11万(收益)。我们认识她几年了,因为我们信任她,也信任这家银行,如果她不是在银行工作,我们也不会相信。
画外音:据了解,通过这两名银行经理购买理财产品的一共有十几个人,其中购买“华融普银”、“中合泰富”以及“中融鸿海”的人数最多。到了今年7月份,由于理财产品陆续到期,于是大家纷纷找到银行经理套取现金。但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辜女士:到了今年的6月28号我去找她,她说要延期三个月。结果到了7月中旬,警察就打电话来了,就说这件事出事了。
陈先生:我的钱到期了,但她不给我钱,日复一日地拖,拖到现在了。
画外音:这位一次购买了一千多万理财产品的陈先生告诉记者,他是经营五金厂的,这一千多万资金当中,包含了很多亲戚朋友的血汗钱。现在这笔资金“打水漂”了,他的五金厂也岌岌可危了。
陈先生:(债主)天天追到我们家里,天天打电话给我们,造成这样的局面,我们在外面都借不到钱了,去外面融资根本融不到了,这个厂都快要倒闭了。
画外音:而对于辜女士而言,这个无疑是天大的噩耗。
辜女士:我先生去世了,这笔钱是准备让孩子出国读书的,车也卖了,房子也卖了,现在什么都没了,现在什么计划都停下来了。
画外音:据了解,事发之后,大家都纷纷来到这家银行讨说法。但银行就说,这个是银行经理的个人行为,与他们无关。
陈先生:银行一直在回避,他把所有责任都推给两个理财经理,怎么可能把问题全推给理财经理?不可能两个员工私自去操作这个东西,怎么去操作呢?我们是在银行里买,你把银行的责任全部推掉,这是没理由的。
画外音:究竟事情的真相是怎样的呢?随后,记者拨通了其中一名银行经理黎某的电话,但对方就谢绝回应。
黎某(电话中):不好意思,我们不方便接受采访。
画外音:随后,记者又致电这家银行的陈行长。
陈行长(电话中):这个问题,顺德总部那边是统一有一位同事去处理的,不是我处理的。你两点多钟找一找我领导何先生。
画外音:按照陈行长的指引,记者随后联系上这家银行在顺德的总部。但直到记者发稿前,对方都没有任何回应。随后,记者从当地警方处了解到,由于这家银行本部在北京,也有部分受害市民到北京公安局投案。目前,北京警方已经对此事介入调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