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石湖荡东夏村/“浦江之首”景区掠影(2018.5.10)

标签:
上海野生动物栖息地松江石湖荡黄浦江零公里处松江“浦江之首”野趣上海 |
分类: 活动回顾 |
【地方信息选录】
浦江之首记
(2013.09.25《新民晚报》陈鹏举)
伟大的流水,在松江石湖荡三角渡口,汇成了黄浦江。向来有诗意的记载,说春申君黄歇在这里梳理,泛起了黄浦江最初的波澜,由此孕育了当初的华亭府,以至近代的大上海。这里,学名是黄浦江零公里,文名是“浦江之首”。这里,五年前的中秋,有个难忘的诗会,产生了在浦江之首建造春申堂的最初念想。据说,中国每一条有名的江河边上,都有一支塔,或一座楼。黄浦江也该有。
五年了,今天又是中秋。豁然开朗,一座安稳高畅的春申堂,出现了。晚唐风格,全木结构。堂前正中是“春申堂”、左右是“承恩浩波”和“永志初澜”,三块大匾。还有楹联:“黄歇何人耶万古开渠吹海水;春申秀水也千帆竞渡忆天人”、“开府建城昼夜不舍;蔚文润物古今如斯”和“渐晦渐明开合常圆水上月;相望相呼往来都是云间人。”守门的是一对初出夔门的明代石狮,那种通脱和旷达的神态,一定是得了咏过四鳃鲈的东坡先生的神气。
堂上是来自三晋的清代木匾:“盛德流辉”、“谊敦桑梓”和“云蒸霞蔚”。中原气度,映衬吴楚丰采。两人高的抱柱联,集的是松江前贤的好句子。出自陆机《文赋》的“谢朝华于已披抚四海于一瞬;启夕秀于未振观古今于须臾。”陈继儒词句:“若非睥睨乾坤一卷黄庭高枕;定是流连光景半瓢白酒初醒。”夏完淳诗句:“春风吹落吴江月;晓气平连震泽云。”杨维桢诗句:“结子蟠桃不论岁;残星破月开天余。”还有陈子龙的原句:“丹枫锦树三秋丽;白雁黄云万里来。”
今晚在堂前石栏之边,饮茶赏月。白水、黄土、碧树,渔火、江船、潮音,还有十年不遇的圆月。三角渡口,来来往往的船,来往三个方向。所有的船,经过春申堂,都燃起了爆竹。每次爆竹声响起,堂前一片欢呼。今晚,我想还有所有的夜晚、白昼,无论从哪里来,无论认不认识,来往这里,都是乡亲,都是云间人。
我在黄浦江边出生,至今六十多年。繁华的大上海,给予我许多,只是没给家乡的感觉。我只是一个旅人。今晚,我感觉到了水、土、树、月和乡人的挽留和接纳。今晚,我将不再是睡入梦乡,而是开始睡在家乡。
今晚,我最后一遍校勘了我的《浦江之首赋》,为本文作结:
天湛湛以开笔,水漫漫以破题。子曰日夜不舍,亘古如斯。舍此何往,至此以栖。黄歇开渠,吴王行猎。浙溪震泽,徽徽乎二水并;九峰三泖,汤汤乎图卷一。辟沪渎于鸿蒙,揽东溟之苍碧。
沙船清浅,江村明灭。九鹿徊徨,四鳃唼喋。清露白云,莼羹菰米。秋风起焉,客子归矣。落日采菱舟,吴娃旧曲子。二陆鹤唳于天,百玉磬警于世。烟云沧桑,肝胆文字。千阙城郭,明月可以咏奇绝;万象元化,碧水可以记锦岁。
议祀春申,功在淞府。己丑中秋,群贤毕聚。停古渡之桡,萦滕阁之序。癸巳中秋,百椽臻矣。斟清光之酿,承岳楼之记。凭栏望远,江山斯寄。泐石流绪,岁月静美。生今之时,而今时之人,胜意未已。后三百三千年也,乃三百三千年后之人,谅亦难足胜意。噫!洪波其始,歌以咏志。

申江清源浦江十景之一:
三水汇流,黄浦江水清河晏
(2017.07.10《新民晚报》记者:范洁)

——分水龙王庙航标立于三角洲顶点

——今年四月,黄浦江上游浮吊全部清退

——松江盛产鱼、蟹、菱等水产,尤以团头鲂闻名 本版摄影 李铭珅
黄浦江零公里处,又名“浦江源”“浦江之首”,113.4公里的黄浦江由此初澜。景区位于松江区石湖荡镇东夏村,设有水文化展示馆、分水龙王庙航标等。近年,通过河道疏浚、截污纳管、浮吊清退以及水源保护区的源头管理,黄浦江上游水质明显改善,水清河晏,不仅保障市民饮水的安全洁净,还滋养了浦江蟹、松江鲈、团头鲂等“舌尖美味”。
“浦江之首”,位于松江区石湖荡镇东夏村。“入”字形的浩瀚江水中,一块三角洲如巨舰突入江心,“船头”所在,便是黄浦江零公里处。源自苏浙的斜塘江、圆泄泾在此汇流,经横潦泾蜿蜒东去,黄浦江一泻百余公里,上海的水脉随之潮起潮落。
上月,1140万尾鱼种在源头附近水域放流,优化生物群落结构,修复水源生态环境;今年4月,黄浦江上游浮吊全部清退,时见鸥鹭翔集往来,与涛江烟渚相映成趣……
上海因水而生,因水而兴。改善黄浦江上游水质,守护“母亲河”的一泓清源,是上海市民共同的心愿。
站在这三水汇聚的端点,只见江水烟波浩渺,江面拖船游弋,江风猎猎,江波澹澹,一派壮阔美景。不仅如此,从眼前的航标灯塔、水文化馆,远望岸边的涵养林区、渔村蟹庄,共绘一幅休闲胜景。
饮水之源,水陆联动护清渠
“我们喝着黄浦江的水,饮水思源,在浦江之首重温入党誓言,勿忘初心。”上周四,记者在浦江源头恰遇百联川沙购物中心党支部来此开展组织生活,公司总经理王建成感叹,“黄浦江滋养了上海,希望市区的母亲河水,也能像上游这么清澈!”
黄浦江上游水质究竟如何?记者登上一艘小艇,从零公里处顺江而下,只见水面波光粼粼一望无垠,不时有白鹭和水鸟飞过,令人心旷神怡。在崇明青草沙水库建成之前,黄浦江承担着上海80%的供水量,目前,上游仍然保留着斜塘和松浦大桥两处取水口。
水质良好,有数据予以佐证。圆泄泾-斜塘交汇口和大泖港-横潦泾交汇口,是黄浦江上游的代表性监测断面。去年,两处的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0.76和0.86,水质均达III类水标准,有时甚至达到II类。
“原先这两岸,密密麻麻都是浮吊,是黄浦江水源地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在船上,松江区交通委航务所办公室主任潘国伟介绍,此前黄浦江松江段共有74艘浮吊,占全市总量的三分之一,有些位于一级水源保护区,不仅过驳黄沙等建材时粉尘飞扬,而且船上人员生活污水也直排入江。“一旦出现溢油、危化品泄漏等情况,将对市民饮用水源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今年2月,上海启动黄浦江上游的浮吊设施清退工作,全市196艘浮吊全部撤离,净化了黄浦江上游的水域空间,保障了市民的饮用水源安全,也为黄浦江全流域的功能转型和规划发展奠定了基础。“江面宽了,视野好了,江水清了,鱼也明显多了起来,江边又成了水鸟的栖息地。”
黄浦江的上游清源,离不开水陆联动。松江区环保局副局长章立介绍,松江区水源保护区面积达324.9平方公里,占行政总面积的53%。近年来多措并举,关闭家畜禽养殖场,种植生态涵养林,2014年初,松江区提出三年内清拆整治600家污染企业,该目标在2015年底已提前完成,泖港镇、石湖荡镇等水源保护区,正陆续开展土壤修复。
三江之汇,古往今来通衢地
“浙溪震泽,徽徽乎二水并;九峰三泖,汤汤乎图卷一”“辟沪渎于鸿蒙,揽东溟之苍碧”,一首古韵悠扬的《浦江之首赋》,诉说“浦江源”的前世今生。
两水相遇,夹击冲刷,形成脚下这片三角洲。从闵塔路一路西行,转入斜塘江边的乡村小路,可见“浦江首幡”的飞檐牌坊,便是“浦江之首”的景区入口。江畔公园小巧而雅致,银杏、槐树、垂柳绿树成荫,与石拱桥、三曲桥倒映池塘,三五游人点缀其中。
走近,见一座盛唐风格建筑,是“浦江之首”水文化展示馆的主体——“春申堂”。“黄浦江,别名黄歇浦、春申江等,皆因后人附会是战国时春申君黄歇开凿而得名,这大概是对黄浦江最大的一个谬误。”松江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钱明光坦言,史学界和水利部门公认,黄浦江的疏浚和扩容,归功于明初重臣夏元吉、治水名臣叶宗人等。
“黄浦夺淞”,改变了上海的河网格局,原是支流的黄浦江成为主流,原是干流的吴淞江则成黄浦江的一条支流,这也是上海农业生产和港口航运的历史转折点。
穿过春申堂,眼前豁然开朗,江面开阔,江风拂面,一座灯塔立于三角洲顶点,为分水龙王庙航标所在,指示上海至苏州、湖州与杭州的分汊航道。前方一块褐色巨石,醒目的红色“0”字符,便是黄浦江的零界碑,陆续有骑游族、摄影爱好者合影留念。
“浦江之首”自古便是通衢之地。据传早在唐代,这里就有一座木石结构的“甘露桥”,是官吏巡视、商贾交易和抗击海盗的通道,随着水面增宽上涨,甘露桥卧沉水中。清代又建“三角渡”,桨橹轻摇,轻舟飞渡,为五厍、泖港、石湖荡地区村民往来之必经。
“三江汇流之处,成了苏浙沪航运的一个汇集点。在现浇技术用于建筑之前,盖楼所需的黄沙、石子以及楼板,90%通过这里从浙江运往上海,另一边,多是从江苏而来的猪肉、蔬果等农产品。”钱明光说,从“浦江之首”,可以回望从远古到现代、从苏浙到上海、从郊区到市区的历史变迁。
生态之洲,蟹美鱼肥待客来
在刚过去的梅雨季,不少人被爬上黄浦江堤岸的成群螃蟹刷了屏。青背、白肚、金爪、黄毛,“黄浦江大闸蟹”因产自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得名,源头活水为河蟹营造优越的生长环境。
“浦江之首”以北2公里的李塔渔庄,76岁的老赵正准备给蟹塘换水,围栏之外便是高而密的涵养林,从林间望去,黄浦江上的船只若隐若现,但闻马达声渐行渐远。
“我们这儿是名副其实的‘黄浦江大闸蟹’,现在已经长到二三两,到开捕时,大个头能有六七两!”老赵养了多年蟹,在他看来,其他区域都不及水源保护区。“没有污染,含氧量高,还有螺蛳、蚬子等饵料。”一水之隔,位于泖港镇的“三泖牌”浦江蟹,已成为松江水产符号,在去年的全国河蟹大赛上,斩获最佳种质奖、最佳口感奖、金蟹奖三大奖项。
松江盛产鱼、蟹、菱、藕等水产,其中尤以“中国名鱼”松江鲈、“浦江1号”团头鲂闻名,寄托了文人墨客的思乡之喻、饕餮食客的珍馐之美,均由江水孕育与滋养。
以水养鱼,亦是以鱼养水。不久前,松江区农委在黄浦江上游增殖放流鲢鱼、鳙鱼、鲫鱼、沼虾、黄颡鱼等1140万尾,去年放流鱼种达3000万尾,其中不乏松江鲈等濒危物种,通过增加其在自然水域中的数量,维护生物多样性。
“放流鲢、鳙等鱼种,能大量滤食和摄食藻类、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净化和改善水质,抑制蓝藻爆发。”松江区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增殖放流的一龄苗种,经过一段时间,也使合法捕捞的渔民实现增收。
傍晚,喧嚣的江面归于宁静,一轮落日将长天染色,晚霞倒映在漫漫江水,泛起粼粼波光,往来拖船、飞檐灯塔、三角绿洲,都沐浴在光辉灿烂的余晖之中。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胜景当前,《文赋》词句跳出脑海,陆机道出了中国美学的时空观,而孕育他的这泓黄浦江清源,正承载着上海水脉澎湃东去,绵延不绝,源远流长。
【相关博文选录】
上海人,你知道黄浦江之首在哪里吗?(2017.06.29)
上海松江区石湖荡镇浦江之首分水龙王庙(2017.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