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网刊发上海护鸟(野生动物保护)举报电话

标签:
野生动物保护上海林业上海野保护鸟志愿者野趣上海 |
分类: 公众参与 |
“北极来客”贼鸥首访申城,今年候鸟迁徙高峰到来
(2016.10.20 新民网 记者:胡彦珣)
【新民网·最新报道】眼下正值候鸟迁徙高峰,鸻鹬、野鸭、白鹭等水鸟已经抵沪。近日,自然博物馆的科研人员何鑫来到本市沿海滩涂观鸟时,还发现了上海鸟类新纪录——贼鸥。这种大鸟平时生活在北极地区,很少到南方来,在上海开埠一百多年的鸟类观察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被记录到。相关专家推测,贼鸥造访上海很可能和近期的台风天气有关。
上海就位于西伯利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作为候鸟迁徙的主干道,每年都会有上百万只候鸟经过上海,其中很多都会选择在此停歇、越冬。通常9-10月是鸻鹬类的迁徙高峰,雁鸭类和鹤类则在10月-11月左右。今年,野鸭等迁徙候鸟已经陆续到浦东、崇明等区域。预计到11月,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头鹤和银鸥也将陆续到达。申城已经进入水鸟观赏的最佳季节,市民不妨带上观鸟设备去崇明东滩和北湖、宝山宝钢水库、南汇东滩、陆家嘴滨江公园等处见证候鸟迁徙盛况。
同时,为了保护候鸟安全过境,打击非法猎捕候鸟的行为,上海市林业局已经根据国家林业局“清网行动”要求,在全市开展候鸟保护专项行动。下一步,本市野保部门还将继续组织力量加强对候鸟越冬地、迁飞停歇地、迁飞通道、集群活动区等重点区域的野外巡护和看守,严防使用网捕、毒药等违法工具乱捕滥猎候鸟等野生动物的活动;并联合公安、工商、海关、交通等部门积极开展联合执法,加大对餐馆饭店、花鸟市场、交通运输等环节的检查、整治力度。同时,管理和执法部门还将加强与志愿者、民间团体的联系与合作,收集并摸清各类破坏候鸟等野生动物的违法信息,共同打击乱捕滥猎野生动物及非法交易的保护网络。市野保部门也呼吁市民,爱鸟护鸟,保护上海生态环境。如发现有非法捕猎野鸟或买卖野鸟等情况,请及时向本市市区两级野生动物保护管理部门举报,举报电话如下:

上海五大推荐野鸟观赏地
1、崇明东滩国家级鸟类自然保护区:上海最佳水鸟观赏地
近年在本区域区记录鸟类250种。常见鸟种为雁鸭类、鸻鹬类、猛禽、鸥类、鹭类和小型雀鸟;全年适合观鸟,一次观鸟以2天为宜,可见鸟种约为50-80种。
2、崇明北湖:新的水鸟观赏地
近年来共记录到鸟类110种。常见鸟种和崇明东滩地区相似,以鸻鹬类、鸭类、鸥类、鹭类为主。常见鸟种有野鸭、鸻鹬类、鸥类、鹭类和小型雀鸟;全年适合观鸟,半天能见约20-40种。
3、宝山宝钢水库:冬季水鸟观赏地
近年来共记录鸟类120种。以雁鸭类、鸻鹬类、鸥类等水鸟为主,常见鸟种有:潜鸭类、鸭类、鸻鹬类、黑水鸡、骨顶鸡、蓝矶鸫、鹗;冬季观鸟最为适宜,一天能见鸟类约20-40种。
4、南汇东滩:大陆上水鸟最佳观赏地
上海地区划建的第一个野生动物禁猎区,近年来共记录到203种鸟。常见鸟种为鸻鹬类、雁鸭类、鸥类、鹭类、小型雀鸟;全年适合观鸟,一天约20-50种。
5、陆家嘴滨江公园:鸥类最佳观赏地
黄浦江陆家嘴段的江面上,每年冬季都有黄脚银鸥等鸥类觅食、停歇。最多时达到400只。
观鸟小贴士
1、建议使用双筒望远镜,放大倍数在7-10倍,如果到滩涂等开阔地观察,需要单筒望远镜,放大倍数约在20倍以上,方便远距离观察。
2、笔记本和笔:方便进行观鸟记录,记录日期、地点、鸟种、数量等。
3、服装方面,尽可能选择与环境相近的颜色,如灰、蓝、绿、褐色等。
4、拍摄野生鸟类,应采用自然光,避免使用闪光灯造成惊吓。
5、不要乱扔垃圾,注意环境保护。
市民若在观鸟期间发现不认识的野鸟,可以通过“上海野鸟APP”查询。
【相关】
《中国环境报》刊文:上海采取多种措施护鸟,防止其成为盘中餐(2016.10.14)
接志愿者集中举报,上海突击检查曹家渡花鸟市场内非法销售野鸟情况(2016.10.18)
南汇东滩发现上海鸟类新记录——中贼鸥
(2016.10.24 上海绿化市容门户网站)

10月19日,水鸟监测志愿者何鑫在南汇东滩的水鸟招引区内发现一只贼鸥,这只贼鸥当时停歇在招引区池塘中,当时判断其为短尾贼鸥(Stercorarius parasiticus)或中贼鸥(Stercorariuspomarinus)。另有外国观鸟者Kai Pflug拍到了清晰的照片,根据其形态特征看,这是一只成鸟,正在更换羽毛。随后两日,均有观鸟者在同一区域发这只贼鸥。
经多方资深观鸟者鉴定,这只贼鸥被认定为中贼鸥。中贼鸥与短尾贼鸥形态相似,最大的区别在于两者中央尾羽长短和形状不同,前者的中央尾羽末端扩大并向上突出,后者的中央尾羽则由根部至端部逐渐变细。其他区别之处主要在于中贼鸥喙形相对较为厚实,喙基部与头罩部分颜色相同,飞羽腹面与下覆羽色差明显。
中贼鸥繁殖于北极地区。越冬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最南到达新西兰沿海地区,也见于南大西洋、里海和红海。我国偶见于东北、山西、香港和广东沿海。
根据周本湘教授的《东海鸟类调查研究报告Ⅰ.东海的三趾鸥和中贼鸥》所述,研究人员在1962年12月11日开始至1964年4月19日出海九次对海鸟进行观察、调查,主要工作区域为上海和浙江外海。在12月至4月之间,均观察到中贼鸥,并于1964年1月7日,通过钓捕的方法,于外海捕获淡色型中贼鸥雌鸟一只,此处距离上海的直线距离超过300公里。因此,本次在上海境内发现的中贼鸥当属上海鸟类新记录,上海在此之前尚未记录过任何一种贼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