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头江豚在上海奉贤边滩搁浅死亡(2015.07.23)

(2015-08-04 22:43:10)
标签:

江豚

上海渔政

水生野生动物保护

杭州湾湿地

奉贤边滩

分类: 上海野保简讯
    一江豚搁浅奉贤海边死亡
    (2015.07.25《东方早报记者:邹娟、何颖晗,通讯员:陆泽昭
一头江豚在上海奉贤边滩搁浅死亡(2015.07.23)
  渔政部门表示,实际上,该江豚被发现时就已死亡。

  7月23日下午,上海公安边防支队海湾边防派出所接警称,在奉贤碧海金沙旅游区内发现一搁浅“大鱼”,经渔政部门专家到场鉴定,“大鱼”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江豚。不过,早报记者昨日从渔政部门获悉,实际上,该江豚被发现时就已死亡,嘴边有明显伤痕,且已脱皮。
  该条搁浅的江豚重达40公斤,长约90厘米,宽约40厘米,被营救时表皮多处受伤,生命体征微弱,亟待救助。边防民警将被困江豚转移至岸上后不间断浇水,保持其生命。当日,在渔政专家到场后,边防民警将其移交渔政部门进一步处理。
  早报记者从奉贤区海湾渔政站负责人处获悉,事实上,23日,他赶到现场的时候,江豚已经死亡。“是条小江豚,嘴角有明显受伤痕迹,而且嘴角边已经脱皮。”其告诉记者,目前死亡原因并不清楚,不过,从以往经验看,江豚一旦搁浅上岸,很容易死亡。目前,该江豚已送至上海海洋大学制作标本。
  据悉,江豚在2012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野生动物红皮书“易危”物种。目前野生江豚数目比大熊猫还少,且逐年锐减。渔业误捕、误食垃圾等都是扰乱江豚声呐系统,甚至危及生命的重要因素。上海海洋大学鱼类研究室主任唐文乔教授告诉记者,长江江豚的数量已经比国宝大熊猫还少,如不抓紧保护,很可能步白鳍豚后尘,将会在10至15年间出现功能性灭绝。
  而长江口船舶密集,江豚视力只有三五米远,主要依靠自身的声呐系统游弋在混浊的江水中,不仅受船体噪音干扰,更无法探测到螺旋桨的致命伤害,这里一直被认为并非江豚的理想栖息地。不过,2012年,唐文乔及其江豚保护小组调查推算,长江口的江豚种群约有100多只。  
 
    江豚海边搁浅,民警就地营救
    ——事发奉贤碧海金沙旅游区,专家称近年罕见,目前已移交渔政部门
    (2015.07.24《青年报》记者:马鈜,通讯员:陆泽昭、朱翔宇)
一头江豚在上海奉贤边滩搁浅死亡(2015.07.23)
  被救上岸的江豚长得有点萌。

一头江豚在上海奉贤边滩搁浅死亡(2015.07.23)
  民警正在为江豚紧急施救。 受访者供图

  “这可能是江豚!”7月23日下午,上海公安边防支队海湾边防派出所民警接群众报警称,在奉贤碧海金沙旅游区内发现一搁浅“大鱼”,经验丰富的民警盛超一眼就辨别出了这一搁浅的“海洋精灵”。
  边防民警一边将被困江豚转移至岸上不间断浇水,保持其生命;一边等待渔政专家到场鉴定和救助。渔政部门专家到场鉴定了确认了边防民警的推测,这就是近年来十分罕见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江豚!
  这一被营救的江豚重达40公斤,长约90厘米,宽约40厘米,被营救时表皮多处受伤,生命体征微弱,亟待救助。目前,江豚已移交渔政部门进一步处理。
  专家称,江豚在2012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野生动物红皮书“易危”物种,江豚和海豚最大的差别,就是江豚没有背鳍。江豚数量锐减和人类的海上活动有着密切联系,渔业误捕、误食垃圾等都是扰乱江豚声呐系统,甚至危及其生命的重要因素,江豚搁浅上岸则很有可能是潮汐变换的推力。
【相关】

 
    江苏为江豚物色迁地保护备选点
    (2015.08.03《扬子晚报》丁蔚文
  江苏日前召开长江江豚迁地保护选址暨江苏省长江豚类保护行动计划论证会,省海洋与渔业局、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镇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中科院水生所等专家参加会议并实地考察了镇江金山湖、焦北滩、扬州廖家沟等江豚迁地保护备选点。
  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江豚的栖息地受到日益严重的威胁,江豚种群数量呈现减少的趋势。目前,江苏境内长江段分布长江江豚约40-50头。该行动计划的实施,将为未来十年内长江江豚数量及栖息地环境保持基本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保护“水中熊猫”长江江豚科考营活动启动
    (2015.07.31 中国青年网 记者:周小璐)
一头江豚在上海奉贤边滩搁浅死亡(2015.07.23)
  “留住江豚的微笑”长江江豚科考营活动现场。 少年行供图

  为保护“水中大熊猫”江豚,近日,来自全国各地的19名学生来到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鳍豚馆,进行为期近一周的科考任务。据悉,江豚现寸数量仅有1200-1500头左右,并正在以每年5%-10%的速度下降。
  活动中,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鲸类保护生物学学科组副主任王克雄向同学们强调了本次科考的目标与意义,教授郝玉江也针对长江江豚现状做了讲座,带领学生们了解白鳍豚淇淇的故事以及长江江豚的历史。学生们被分为三组,分别承担清理饲养横板、学习水质处理知识,以及观察记录江豚行为的工作。
  据少年行负责人介绍,此次长江江豚科考活动为期五天,要让孩子们从小珍视生物的重要性,另外,也要重新认识人类活动对于生物生存的影响。他同时强调,保护江豚不是十几个学生就能完成的,这件事的意义在于唤起更多的人保护江豚的意识,以点滴之力挽救江豚的微笑。
  据了解,目前整个长江流域长江江豚不足千头,被IUCN濒危物种名录列为“极度濒危”物种。它们的生存环境十分糟糕,航运、采砂、非法捕捞屡禁不止、气候突变、水污染等都严重威胁着江豚的生存空间,而对江豚具有威胁的因素主要都来自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曾有专家预测,照此下去,长江江豚将成为继白鳍豚后又一功能性灭绝的物种。

    螺旋桨电打鱼成致命威胁,江豚数量逐年减少——
    渔政部门呼吁:船舶行驶、市民游泳注意避免亲密接触
    (2015.07.31《三峡商报高祾婧
  江豚,这个已在地球上生活了2500万年的物种,这个曾在长江流域成群结队、跃起嬉戏的调皮物种,这个对中老年宜昌人来说再熟悉不过的“江猪子”,如今其数量屈指可数,逐年减少,已被称为“水中大熊猫”。就是这种珍贵物种,近期竟被市民惊喜地发现,有10尾左右的一群江豚在长江庙嘴江段活动,清晨时分一尾尾江豚跃出水面,嬉戏捕食。
    以鱼为食——江豚不会主动伤人
  江豚属于水生哺乳动物,处于食物链顶端,江豚主要食物是鱼,但亦会进食虾及鱿鱼。长江江豚的食物包括青鳞鱼、玉筋鱼、鳗鱼、鲈鱼、鲚鱼、大银鱼等鱼类和虾、乌贼等,随着所处的环境不同而改变。
  中科院水生所“鲸类保护生物学学科组”有饲养的江豚,在其饲养过程中发现,江豚贪吃,喉管很细,只能吞咽小鱼,但看到大鱼也想吃,甚至要靠触壁把大鱼吞进去,结果容易胀破食道。江豚还喜欢吃杂物,上海一家动物园曾饲养一头江豚,因为吞下水池底的97个汽水瓶盖而死去。
  江豚一般不咬人,记者在网上查找了很多资料,也没有看到有关江豚咬人的记录。
    处境堪忧——螺旋桨成致命杀手
  江豚虽处在食物链的顶端,但其皮肤却非常脆弱,很容易受伤,经不起尖锐物体的触碰,岸边的礁石、船只的螺旋桨、渔民的渔网渔钩等较尖锐的物体都能对其造成伤害,一旦江豚的表皮遭到破坏,伤口处轻则发炎,严重的话会出现腐烂,进而导致江豚丧命。中科院水生所“鲸类保护生物学学科组”在饲养江豚时,也发现江豚对水质要求高,在不洁净的水中皮肤容易长霉菌。
  中国科学院水生所副研究员王克雄曾表示,长期以来,随着人类在江河湖泊活动的不断扩大,一些水域逐步从自然河流变成人工渠道。滥捕滥捞、水上运输、污染物排放、过度采砂等,使江豚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水质污染与水利工程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江豚的生存环境。而人类活动中,螺旋桨正成为江豚数量下降的重要原因。特别是枯水季节,江湖水面很窄,航行船舶又多,而航行速度没有控制,航行线路没有规定,很容易造成江豚意外死亡。
    贩卖捕杀——将从严追究刑事责任
  宜昌渔政处副处长莫宏源告诉记者,江豚现在虽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但按照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标准进行管理,绝对不允许贩卖和捕杀,若发现故意伤害或贩卖、捕杀江豚的行为,将被作为刑事案件提交,由法院进行判处。如果市民在江边见到意外受伤的江豚也有义务向相关部门汇报,相关部门也会视情况给予一定的奖励,并以最快速度将受伤江豚送往保护区救治。
  2008年宜昌曾出现过捕杀中华鲟(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案件,当时主犯被法院判处11年有期徒刑,两名从犯分别被判处8年和10年有期徒刑。
    保护江豚——让宜昌成为栖息乐土
  在市民发现长江庙嘴江段出现了一群江豚后,渔政部门也立即赶到现场查看,并着手对江豚的保护,一方面限制渔民的捕鱼量,不允许使用电网捕鱼等手段,以保证这群江豚能够有充足的食物;另一方面,长江是主要的通行航道,平常从江面上经过的大型船只很多,而船只的螺旋桨对江豚也有一定影响和伤害,因此呼吁船舶在附近水域行驶时,减速慢行。
  另外,如今正值炎炎夏日,不少市民喜欢去江边消暑纳凉,甚至到长江中畅游,但希望市民能够避让这块水域,在江边也不要喧嚷,或成群结队在水中嬉闹,以免惊扰江豚,尽可能为江豚留出一片生活之所。

    环保部因保护江豚叫停4.8亿元河道工程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解焱表示,航道整治工程会破坏河道中江豚的产卵、育苗和栖息地
    (2014.12.03 财新网 记者:崔筝
  因为顾忌对濒危动物江豚的影响,环保部近日通过不予批准环评报告书的形式,叫停了长江航道局投资额超过4.8亿元的安庆河段整治二期工程。
  根据长江航道局网站的公示信息,“安庆河段航道整治二期工程”目的为提高安庆至芜湖河段航道尺度,以满足该河段运行维护水深达到规划目标。
  安庆河段位于长江下游安庆至南京之间,上起皖河口,下至五更矶,全长71公里,整治内容包括加高水道护底带、加固护岸等等,工程总投资48515万元。
  环保部表示,该工程所处生态环境十分敏感,工程建设将直接占用江豚等水生生物重要生境。由此导致对江豚的影响程度尚不明确,报告书针对江豚提出的保护措施有效性尚不确定。该决定于11月27日在环保部网站上公告。
  江豚是一种淡水豚类,处于长江水生生态系统生物链的顶端,被视为反映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指标性物种。同样生活在长江流域的另一种重要的淡水豚类白鱀豚已于2007年被宣布功能性灭绝。
  由于密集的人类活动影响,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也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2700头,下降至2006年的1800头,目前,整个长江流域长江江豚不足千头,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名录列为“极度濒危”物种。2014年10月14日,农业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长江江豚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称长江江豚按照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进行保护和管理。
  财新记者了解到,这并不是环保部第一次因为江豚保护而叫停建设项目,2013年5月和9月,环保部曾经两次以影响江豚栖息地为由不批准或暂缓建设项目的环评报告书,所涉项目分别为长江下游江心洲、赤壁至潘家湾河段的航道整治工程,建设单位均为长江航道局。
  “拒绝不合理项目是正常的。1”世界自然基金会江豚项目专员张新桥对财新记者表示,这个事件可以理解地方政府和水产部门及专家对江豚被农业部升级为一级保护动物后加强管护的决心和重视。
  张新桥表示,以往,在面临国家和地方建设项目的需要的时候,水生生物保护一般都为其让路,即使有生态补偿措施,但工程所造成的影响和威胁都是不可逆转的。例如,在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2006年以来,大约20-30个涉水工程相继审批通过,对保护区生境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
  “挖沙、航运、水污染和过度捕捞等等,各行业对江豚生活水域的破坏都几乎是无法阻止的,”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中国项目主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解焱对财新记者表示,以航道整治为例,整治工程本身会破坏河道中江豚的产卵、育苗和栖息地,工程完成将会带来更多的航运,长江通航船只的螺旋桨亦是长江大型水生生物的杀手之一。
  虽然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江豚数量的下降的趋势几乎无法逆转。解焱对财新记者表示,江豚的现状和二十年前的白鱀豚的境况非常相似,虽然物种的濒危和保护的重要性人尽皆知,但是开展的保护工作在生态破坏的现实之下只能是杯水车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